书城保健养生爱心摇篮·妈妈幸福宝典:妇幼保健知识355问
49609500000018

第18章 儿童心理卫生保健(2)

200.孩子夜间哭闹怎么办

孩子夜间哭闹不安的原因一般有二种,一种是生理上的原因,如寒冷、太热、太闷、被子太重、尿裤太紧等;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原因,如白天太兴奋、环境变化太大、受到惊吓等。另外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那如何纠正孩子的夜间哭闹呢?

首先查找并解除引起哭闹的生理原因;其次让孩子白天的生活有规律,条件允许时可在临睡前为孩子慢慢洗澡;增加白天的运动量,做做婴儿操、活动一下四肢,但要防止孩子白天过度兴奋,避免用粗暴态度对待孩子。若夜间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使宝宝重新入睡。

不要马上又抱又哄,或给他喂奶和喝水,这样会养成孩子夜间经常醒来的不良习惯。每天晚上到9点就关灯,大家都睡觉或到另外的房间去活动,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睡。

某些神经类型的正常小儿晚上睡眠很差,但只要吃得好、生长发育就不必太担心。

201.夜间磨牙是病吗

有的孩子晚上入睡后常把牙齿磨得格格响,医学上称之为夜磨牙症。夜磨牙症是口腔的一种异常功能,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肠道内有寄生虫、白天过于疲劳或精神过于激动、胃消化不良、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等。那么,怎样才能防治呢?

(1)有夜磨牙症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使其精神放松,尤其在睡觉前1~2小时,不要做一些紧张激烈的活动。

(2)注意调节好饮食,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晚饭不要吃得过饱。

(3)发现有肠道寄生虫,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4)如有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关系错乱等,要到口腔科进行矫正。

202.批评孩子应掌握哪些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首先要走近孩子,注视他的脸,表情严肃,语言简短、态度冷静,应避免发牢骚。发牢骚就是喋喋不休地唠叨、责备、抱怨,这会破坏父(或母)子(或女)的关系。

然后指出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对孩子本人表示不赞成。不要批评孩子的个性或性格,让孩子知道你依然爱他、尊重他。不要说:“你是个调皮的女孩”,而应该说:“那样做是调皮的”。

还要记住批评孩子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不良行为刚发生的时候。因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

203.儿童闹情绪家长怎么办

由于儿童对自己情绪控制的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又有限,这样使孩子常常不知该如何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时常会发一些“小脾气”,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认真地关注,冷静地倾听,就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不要过多地进行干预,更不要针锋相对地给予回击。如果孩子压抑着自己,不断抽泣,浑身发抖,可以轻轻地把他搂在怀里,握住他的手,轻拍后背和抚摸头发,和蔼地凝望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们最信得过、最能依靠的人。帮助孩子排除内心的不安、紧张和焦虑。如果孩子有伤害自己或家人以及毁物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同时注意保护孩子和自己。

父母最好能教给孩子表达愤怒的方式,如大声说话、运动、唱歌、跳舞等方式以转移注意力或发泄精力。

204.为什么不能体罚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并在孩子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

体罚造成的孩子逆反行为,数年以后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遵守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

所以家长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

205.为什么不要吓唬孩子

吓唬是一般父母用来对付不听话孩子或想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愿望去做某事时惯用的手段。这样,既不能使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还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吓唬会使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怯懦。因为他们对父母的吓唬会在想象中夸大,从而引起很大的惊恐和强烈反应。如果经常这样,会逐渐表现出压抑、胆小、孤僻等个性的特点,这将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勇敢、敢于探索的精神。吓唬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孩子患上恐怖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吓唬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混淆错误的观念,他们会不明事理地害怕闪电、打雷、刮风等自然现象,害怕医生、护士、老师、陌生人等,以至是非不分,真假不辨。

因此,孩子哭闹时,大人要耐心、和蔼地劝解,正确引导,耐心说服,讲明道理,以缓和孩子的激动情绪,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的害怕心理逐渐消除,绝不能靠吓唬的办法来使孩子就范。

206.对任性的孩子说“不”

3~6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任性和无理取闹现象,但是也能凭自己的判断懂得言语中的“不行”是指“不能做这事”的意思,因此父母应该利用孩子的这种能力,学会对任性的孩子说“不”。

一般来说,孩子的无理取闹或任性都是发生在家长不能满足某种要求时,百依百顺或武力解决只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家长认为不行的时候应毫不犹豫地对孩子进行“不行”的教育。当孩子哭闹着要某样玩具时,家长可横下心来,采取置之不理的办法或假装毅然决然地走开,孩子知道用哭闹等手段达不到目的时,就不会故伎重演了。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原则,要用“要”与“不要”“好”与“不好”“行”与“不行”加以肯定与否定,不能含糊,更不能随意变动。

对幼儿适时用“不行”这句话,能避免孩子任性,使孩子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控制。

207.为什么要对孩子说“你能行!”

赏识或鼓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且儿童有一种喜欢得到大人认可和赞扬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巧用这种暗示方法。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很聪明。”“你跑得很快,一定能拿第一。”孩子就会在不自不觉中树立这样的目标,并往往能取得成功。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时应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并要激励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让孩子在“我能行!”“我能成功!”“再努力一下会做得更好!”的自信心态中健康成长。

家长要善于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少指责、苛求孩子,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感到被爱、被尊重,在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下,在实践的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增强信心、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