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49607800000046

第46章 教授·诗人·书法家——访虞愚

在北京菜市口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我们终于找到了虞愚同志的住处。这是一套三居室的古式平房。外间除了做餐厅外,还是虞愚平日为朋友、学生录诗题字的地方。里边还有两间,其中一间是他的女儿和女婿的卧室,另一间是他的书房、会客厅兼卧室。

虞愚显得清瘦,精神很好,一点也不像年逾古稀老人的样子。这一天,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为一位同志写完几幅条幅。于是,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从诗歌和书法谈起了。

虞愚1909年阴历8月15日出生于福建厦门。小时候曾在厦门敦品小学念书,毕业后考入同文中学。后来,他又在厦门大学攻读。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勤于攻读,很早就能吟诗作对,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生前还专门为他的诗句“一鹊噪新晴”作了一幅漫画呢!

虞愚认为诗歌是矛盾的产物。客观自然、社会的矛盾反映到诗人的脑海,以特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然后有诗。诗不同于文,因其可歌。

当我们向他请教诗歌写作需具备哪些要素时,他略微想了一下,说:“一首好诗,需具备大、深、新、雅四要素。‘大’即先立乎其大者,不是托诸空言。生活在今天,就要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通乎昼夜,贯乎死生。‘深’即反映最基本的矛盾,把基本矛盾反映得最尖锐的诗歌往往是最成功的作品。‘新’即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就是‘咏怀古迹’‘题画’之类的作品,不仅要指出它的历史意义,更主要的是指出它的现实意义。‘雅’即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不流于标语口号,密咏酣吟。”

这里,我们从虞愚近几年的诗作中抄出一首,与读者共赏:

登万里长城

五洲宾客簇长城,

揽胜攀梯壮此行。

已放晴天增跌荡,

终昂羸骨对峥嵘。

云连碧海关山险,

风定黄河日月明。

俯视千峰蓬块耳,

高吟气欲盖幽并。

诗中未见标语口号,但却表达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风定黄河日月明”可谓绝唱!

虞愚对于书法的造诣是很深的。19岁上,他到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临了《三希堂法帖》两大厚册。临完之后,怎样找名家指点呢?他特地找了一本《上海指南》,按书上所列书法家的住址,亲自走访了马公愚、曾熙、于右任等书法家,向他们求教。抗日战争前,他所写《文天祥正气歌》(寸楷)一幅被选入南京全国美展,并收入商务印书馆所编书法卷中。抗战胜利后他写的“辉光天在抱,钩索月窥椽”五字联,在上海全国美展展出,获一等奖。新中国成立后,他所书更多,深受国内外书法家的赞赏。几十年如一日的千锤百炼,在书法上可以说他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对于书法艺术,他又有什么见解呢?

虞愚说:“我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堪与绘画、雕刻、文学等并列,因为它本身具有刚健和婀娜两种美。碑主要表现刚健之美,帖主要表现婀娜之美。给人写楹联,喜欢写‘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诗句。写大字要有骏马的气概,写小字要有杏花的精神。当然,这是一般而论,对于碑帖之美,还要具体地分析呢!”

至于用笔,他主张“意连笔不连”、“刚柔相济”、“巨细相间”,力求神态飞动。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在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具体描绘,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他还是个很有成就的逻辑学家,几十年来勤奋工作,至今已是著述等身。在逻辑方面,他的见解也是相当深刻的。他认为印度因明、西方逻辑和中国名学在其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得的形式和规律基本是一致的,但趋向有所侧重,进展也不尽相同。西方逻辑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详密,但印度因明和中国名学也有可发扬光大、以补充西方逻辑之所不足者。在逻辑研究方面,他还提出了不少值得努力的方向。

虞愚同志现任中国佛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今后,他除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负责指导1981年攻读因明学硕士学位的两名研究生外,还准备将《因明新篇》、《印度佛教思想史》、《杜诗研究》、《佛典翻译与中国文学》初稿,与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写诗词、书法代表作整理出版。并与其他三位同志合写一部《中国逻辑史》。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

采访名家,的确是一种享受。每个名家的经历不尽相同,专长也往往各异。有的像巍巍高山,有的像坦坦平原,也有的似悬万丈之瀑布,还有的如细流涓涓……然而,虞愚同志作为一个学问家和艺术家,他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斑驳灿烂的境地……我们祝愿他能像扶摇直上的鲲鹏,继续在学术和艺术的蓝天中振翅万里!

(写于198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