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平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就是其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当我院为实行职业技能教育而制定了“二加一”的教学模式之后,长达近一个学年的实训教学必将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意义。
但是,当跨系联合实训并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小型摄制组时,任何一个创作部门的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和诚信精神,没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就可能轻则出现拍摄事故,浪费资金和周期;重则影响通盘实训计划的完成,学生丧失创作自信心,甚至会造成最后的作品质量严重下降。
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呢?笔者的结论是:扎扎实实地搞好单元教学中的元素实训。本文试以摄影教学的实例,论述元素训练的有关问题。
一、建立学生的艺术追求和理想,不断给予他们艺术刺激
我们电视制作系所属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师资水平较为理想,主讲教员都是有一定创作成就的专业电影摄影师。通过不断的教研教改,已初步形成从专业基础到专业技巧再到专业创作的、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们在过去长期的拍摄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培养出许多如今活跃在电影电视领域的优秀摄影专业人才(即当时的摄影助理)。
但师资虽好,也会遇到难题——每当面对摄影专业的新生,大家都惊讶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竟然既无美术基础又无摄影兴趣,很多人连照相机都没用过。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反复研讨,我们认为必须要在基础教学开始时,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启发他们的视觉转换意识。以笔者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千方百计地进行艺术刺激非常有效。
从建校伊始,笔者一直担任学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摄影技术与造型基础》的主讲,这是本专业唯一一门以技术开始到创作结束的课程。它是以静态图像为训练手段,以照相机(胶片或数码)为工具,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摄影技术和造型能力为目的,为将来顺利过渡到动态影像的学习打好必要的专业基础,最终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从再现自然向表现自然过渡,从而完成一次审美的飞跃。
每届学生开课,除了宣讲必要的教学规划、学习任务外,我都把重点放在“启蒙”上。在这一阶段里,经常给学生们看大量的课件,包括图片、电影画面、幻灯片。有条件的话还带学生看摄影展、画展。我发现学生们对我的图片作品更感兴趣,便有意识地给他们多看我以前拍摄的黑白照片(这是因为本课将从黑白片入手)。底片画幅从135、6×6、6×7、6×9一直到4×5寸。
类型还有彩色负片、反转片,甚至黑白正片。当学生们看那些光影、线条、以及强烈的质感和纯粹由形式组合成的构图时,我便给他们讲述拍摄那些图片的故事,有意识地带入一些马上要接触的专业词汇。再讲述登山跃岭、爬冰卧雪、徒步远行的辛劳以及获得成果后的无尽享受。每当此时,惊奇和喜悦都会一齐浮上学生们年轻的面庞。我进而激励他们,通过文字作业写体会、写理想,并细致地批语修正,充分肯定他们积极的地方,旨在建立他们的自信。
每一届的这个阶段,笔者都发现,学生们的内心都会产生程度不等的憧憬和冲动。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便会专注积极,教师组织教学也容易许多。
那些枯燥的定理、公式、计算,大量的笔记和频繁的闭卷考试都化为了学习动力。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当中,便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摄影专业学习之门。以至于这门课结束,学生开始学习动态影像后,还有学生在不断地进影室、进暗房、搞个展。
2000级和2003级学生毕业时,都以图片联展的形式与母校告别。2004级也有几位学生在个展之后,才离校开始毕业实习。可见进入专业开始的多元化艺术刺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其中真正的意义,是培养了学生们在拍摄实践里的主观能动性,并为以后各门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笔者认为,不管学生的天赋悟性如何,职业艺术教育的第一门专业课上,教师就是播种机。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懵懂的心灵中种下追求艺术的火种。这甚至比教好一门课还有价值。
二、周密部署元素实训课
画面造型的元素甚多,在相应的课程实训中,要求教师在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实训指导书基础上,还应详细明确要点、难点,明确教师示范的每一处环节,规定实训报告的阐述程序等。在实训计划里单方面强调学生应达到何种标准的做法是不够准确的。要达到实训效果的关键,其实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是怎样的。
在教授2000级摄影班的《画面处理》课时,有“摄影角度”单元的实训。我们不仅规定了拍摄要求,还专门编出剧本(一分钟长度,内容针对学生的情感状况和就业前途问题。地点选择为暗房,意在学生从寻常见惯中找出有意味的角度并可以变化光线)。有意思的是我只写人物动作,台词由每位学生补充,目的也是调动积极性,满足学生多面的创作欲望。全班24名同学,在分别独立拍摄的24条短片期间,老师一直在现场。这不仅能及时对学生纠偏、示范,而且最后的课堂点评非常具体。学生收获很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情谊。
元素实训既要课题严格又应灵活多样,教师切不可代替学生,但要“贴身”指导。学生在规矩地完成课题要求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有个性表达。
当然,规矩在先。这好比竞技体操中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要做到这些,所以元素实训课都应该是“一对一”的“小班上课”。而教师的工作量也就可想而知。
另外,元素实训课教学不仅是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还应要求学生较准确地运用以前学过的其他元素形成作业。教师在辅导和讲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单一命题。这样,每一次新的元素实训,都将是对以往元素的重复训练,积累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在不断重复之中变得扎实而熟练。
三、重视实训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
影视画面最终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教师在平时的元素课实训中就要对学生不断强调奉献、默契、关心、坦诚等职业精神。学生只有兼备敬业爱岗、守信无私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才能在毕业后,把握住专业机会的来临。
摄影专业学习的创作阶段将安排综合实训。这个阶段,学生虽然已经一般性地掌握了各方面专业技能,但仍然会出现各种元素的应用失误,尤其是互助合作方面更容易产生问题。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应做好预案。
2002年摄影专业班进行综合实训时,我负责完成5部15分钟的系列短片创作。记得每一部戏的最后镜头拍完,摄影班的学生都会与现场的其他专业的同学握手拥抱,并集体向导演、表演老师和摄影指导老师敬礼,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这种自然流露的团队意识,正是全体摄影教师在日常的元素实训中不断倡导团结、合作的结果。多年来,在我们的摄影实训教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争角色(掌机)、消极工作、推卸责任等不良状况。每次综合实训下来,所有学生都感到收获极大。
要顺利而有成果地完成创作阶段的实训,依笔者看,应该做好预案,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研讨剧本,注意不同学生对不同场次的造型理解深度。统一制作思想后,尽量根据学生能力分配每场戏的掌机任务,强调其他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由结合的基础上,由掌机学生指派助理任务。教师这时提出对每个学生的工作要求,适当加点压力刺激学生的责任感。使大家懂得只有当好别人的助理,才会在自己拍摄时取得支持。进而全片格调统一,大家一起进步。
2.现场示范,坚持小结
当拍摄有一定难度时,教师的亲自操作示范、讲解要领能事半功倍。例如拍摄短剧《日子》时,有一个狭小空间里复杂的运动长镜头。担任摄影的学生开机后不仅要在移动车上走下来再上去,还必须与表演学生配合躲避镜子反射和照明灯以及移动轨。练习多次不合格,我便亲自示范,指出要害。当学生拍成之际,非常兴奋。多年以后回校,还津津乐道那个镜头,称那次实践,使他毕业工作后,面对运动调度满怀自信。
2003级拍摄短剧《蕾》时,摄影班坚持每天看回放点评或小结,同学们的创作激情一直持续。即使在混乱的街头拍摄,也能保持各负其责和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实训任务。
3.注重后期制作
剪辑时,学生往往重视画面流畅,却忽视情绪贯穿。这时,教师随机指导便很重要。短剧《蕾》有一场戏,描写一对要好的男女同学出现误会后在餐厅碰面,男学生既不快又无奈。按剧本分镜剪辑后,细微的情绪无法渲染,很快爆发的对白稍嫌唐突。在指导学生修改时,发现在拍摄同一镜头的一条作废的画面中,那位男学生由于表演不好下意识扭过头去的动作(当时摄影学生晚关机,阴差阳错拍下来)。经提示剪辑学生后,他把这个动作稍做慢速但长度很短地插到对切镜头之间,很好地揭示了人物一瞬间的心理状态,为剧情发展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这件事被剪辑学生写到他的学习笔记里,使他非常具体的体会到用镜头表现人物细节的力量。
四、关于实训的一些畅想
目前,学院愈加重视实践教学,在已有的众多却分散的实训室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空间里硬是开辟出一片实训基地,建造了很实用的摄影棚、演播厅。与之配套的录音棚、动效制作室、小而多的非编机房等设施也提到建设日程。这所有的一切都将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达到实在意义上的电视制作职业教育。我们特别期待将来学院大发展后,能有一处基本模拟电视台的小型实训教学楼,那里从总编室到化妆间再到技术维修一应俱全……
我们的实训计划不断完善……
我们的实训课教师专业经验丰富,他们自己也有作品立足于社会……
我们的跨系实训有定量的资金投入……
我们的专业书籍不断充实……
我们的实训设想五花八门……
我们的实训基地是许多不同级别的电视台,他们的精英常来作讲座……
我们的学生不断成长,他们的作品不断获奖。他们以母校为荣,我们以他们骄傲……
以上些微体会,只是个人一孔。实训课的架构和实施手段必须不断深化和开掘。但不管怎样,电视制作职业教育从元素到综合实训,贵在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