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鼠伤寒沙门菌:早产儿发病较足月儿多,常为暴发感染。大便性状的多变性为其主要表现,一日内大便可呈黑绿色、黏液便、浅灰色、白色、胶冻样便或稀水样便等多种变化,有腥臭味。脱水、酸中毒、腹胀等较多见,可有黄疸、肛门松弛等症状。
(7)真菌:多继发于久治不愈的其他细菌感染性腹泻或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大便呈黄色或灰绿色稀水便,有时呈豆腐渣样,有较多泡沫和黏液,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治疗方法有:
(1)家庭护理:在腹泻的早期,患病宝宝多不能耐受奶汁,常需先停止吃奶6~8小时,禁食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营养的供应。
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冲洗臀部,涂鱼肝油或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皮炎。患病宝宝应取侧卧位,以防吸入呕吐物。
(2)药物治疗:给予口服糖盐液或静脉输液,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针对病原体或药敏试验结果慎重选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等。同时应用微生态调节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
2.痢疾
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样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病死率较高。本病传染性较强,是夏秋季节的多发病之一。
它的临床表现为:
痢疾分急性期和慢性期,各期又有不同的病型。
(1)急性期:
①典型痢疾:起病急,常有发热、发冷、全身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初为稀便,1-2天即转为典型的脓血便,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同时多伴有腹部压痛,以左下腹为主。
②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一天数次,稀便可有黏液,常无脓血,体温正常或低热,常不治自愈,也可变为慢性。
③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毒血症。可引起休克、惊厥、呼吸困难、瞳孔忽大忽小等症状,是最危险的一种。
(2)慢性期:
病程超过2个月者转入慢性期,可能与治疗不及时和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有关。
①慢性迁延型:患病宝宝有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大便较稀带黏液或少量脓血,次数较多,腹部可有压痛。②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痢疾史,临床上无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不正常,大便培养可显阳性。
③急性发作型:类似急性菌痢,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重。
治疗方法有:
(1)普通痢疾的治疗:家长应让患病宝宝卧床休息,注意隔离,室内空气新鲜,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痢疾杆菌极易耐药,可选择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新诺明)、小檗碱(黄连素)及中医疗法等,家长应监督患病宝宝吃药。
(2)中毒性痢疾治疗:因病情危重,家长必须迅速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宝宝惊厥的处理
宝宝出现惊厥时,妈妈不要惊慌,先让宝宝把脸撇向旁边,以免呕吐物和唾液误入气管,口中应放入纱布,以吸收唾液,然后导出口外。让宝宝躺在安全的地方,松缓衣服,使呼吸顺畅。
父母还要观察宝宝惊厥状态是否强硬(手脚伸直痉挛)或间歇性(手脚不停颤抖痉挛),以及发作时的部位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患儿是否有意识,是否发热(高热惊厥或癫痫)。
当您的宝宝发生惊厥时,就必须接受医生治疗,如果是反复间歇性惊厥,则需接受脑电图检查,以确定原因,如果是癫疒间,则需服药直到痊愈。
当宝宝出现下列并症时,不必手忙脚乱,要慎重处理。
1.呕吐
(1)预防呕吐物引起窒息:把宝宝的脸移向旁边,让身体侧躺,婴儿的呕吐物很可能从鼻、口流出,必须立即吸出(用口吸出,或以吸管吸出)。
(2)观察呕吐状况与呕吐物:注意患者情况是否良好,是否咳嗽等症状,以及观察呕吐的次数及呕吐物是否含有胆汁(呈绿色)。
(3)在呕吐尚未停止前,不可供给任何食物:呕吐停止后,可供给少量的水分,确定不再呕吐后,才可逐渐增加饮食。呕吐时供给水分,反而会诱发呕吐,造成脱水症。
2.咳嗽严重时
(1)抚摸背部:采取轻松姿势,静静抚摸背部。同时,应尽量避免诱发咳嗽的一些因素,如吹风、抽烟等,且空气不可过于干燥。
(2)不可传染给其他小孩:如果有兄弟姐妹,最好让其远离生病的孩子,如果怀疑是传染病(麻疹、百日咳)就必须隔离。
(3)服药:服用医生开的药。
3.鼻塞
(1)吸出鼻涕:鼻水多时,可以吸管或母亲的口加以吸出。
(2)以棉棒取出:当鼻垢塞住鼻子时,可用棉捧沾橄榄油软化后,再行取出。
(3)点上滴鼻液:当宝宝出现严重鼻塞时,可点上点鼻药,使用时,必须经过医生许可,月龄太低最好不要使用。
4.腹泻
(1)观察:仔细观察粪便形状,注意宝宝心情,以及是否发烧、呕吐、脱水或其他症状。
(2)补充水分:必须特别注意脱水症状,停止呕吐后,供给糖盐水或茶水最好分成数次饮用,如果不呕吐可让其尽情饮用,糖水和果汁芳酵性强,容易诱发腹泻,最好不要供给。
(3)饮食:奶水及断奶食品,可依症状轻重加以限制或禁止,最好记下正确的摄取量及食物内容。
(4)清洁臀部:腹泻时,臀部容易红肿,每次排便后应清洗局部,并用清洁的纱布擦干净,然后保持干燥。
宝宝头痛的处理
通常所说的头痛是指头颅、眼眶和枕骨部以上区域的疼痛。头痛也是宝宝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为头颅内外疾患所致。头痛常会给宝宝的正常发育及生命造成危害。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引起宝宝头痛的疾病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紧张性头痛等。
1.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90%以上发病年龄在1个月至5岁。虽然目前对本病的诊治有很大的进展,但其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仍然较多,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
临床表现为:
(1)主要症状:突然高热、精神委靡、头痛、肌肉关节痛。脑膜炎及双球菌性脑膜炎可出现多处出血点,暴发型患儿可在发病后不久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及皮肤大片瘀斑。其他致病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有时也可有各种出血点或皮疹。
(2)全身表现:20%~30%的患病宝宝出现惊厥发作。可有面瘫,一侧肢体瘫痪等表现。
治疗方法有:
(1)加强护理:要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强光对患儿的刺激,卧床休息。给患儿富有营养、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的患儿应将头部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造成窒息。急性期患儿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父母必须24小时守在患儿身边,协助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情。
(2)抗生素治疗:因病情重,应及早采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且治疗疗程要足,父母要予以配合。
2.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宝宝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胃肠道、蚊虫叮咬传播。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为:
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眼球压痛及颈、背、下肢痛,畏光和感觉过敏。部分宝宝在发病前数日或发病时出现皮疹。婴儿则表现为不安,易激怒,并常有颈项强直。
治疗方法有:
(1)首先让宝宝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光对患病宝宝的刺激。给患病宝宝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躁动或精神异常的患病宝宝,家长应加强监护,适当约束其肢体,以免发生意外。
(2)防止窒息:将患病宝宝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褥疮和肺炎,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要向医护人员学会翻身拍背;保持床面清洁、干燥;经常给宝宝擦澡、更衣;枕、骶尾部及骨隆突处垫以气圈或软垫,并用50%酒精做环形按摩;加强眼睛的护理,保护角膜;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3~4次;防止发生尿潴留,用温水袋放置膀胱处轻轻按摩,以促使排尿。
(3)加强护理:患病宝宝发生惊厥时应将患病宝宝置于头侧位,松解衣领扣,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在患病宝宝上、下磨牙之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木板,以防舌、唇被咬破。
(4)康复训练: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听神经或视神经损害、智力障碍等,应予相应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针灸、理疗等。
3.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童结核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惊厥等是本病的主要表现。随着卡介苗接种的普及和各种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该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家长还需注意预防,宝宝不幸患病后要立即就医。
宝宝便秘的处理
由于宝宝年龄小,常偏食,再加之饮食不节,极易罹患便秘。此时要经常吃蔬菜、水果刺激肠部,可在果汁中加糖,并时常饮水。
(1)供给糖分:在100ml的开水中加入一匙糖,一天喂宝宝数次,使肠内轻微发酵,促使粪便软化,也可食用蜂蜜。
(2)运动:宜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全身运动及腹部按摩,使肠内蠕动更为活泼,催促通便。
(3)洗肠:如果持续便秘(3天以上),可进行洗肠,出生后2个月前,可采用纸捻洗肠(用纸捻成纸条刺激肛门),在适当年龄也可用开塞露,液状石蜡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