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培养超级宝宝
49585400000024

第24章 5分钟健康培养法(2)

从宝宝出生后2~3周起,若宝宝吃奶或吃完奶后,出现持续性的严重呕吐,或从口、鼻部用力喷出消化物时,则可能是幽门狭窄症。这是由于幽门(胃的下口)到十二指肠始端的肌肉先天性肥厚所致,幽门狭窄且食物很难通过。此时要尽早接受医生的诊察。

在宝宝呕吐的疾病中,最严重的是肠套叠。症状是呕吐频繁、脸色不好、一喂牛奶就吐、哭闹不停,严重时会引起腹膜炎导致死亡。

此外,有腹泻和呕吐现象时,大多是乳儿腹泻症(消化不良症)。如果引起脱水症就十分危险,因此腹泻或呕吐严重时,要赶紧请医生检查。若有发热和呕吐现象并且摇头时,可能是脑膜炎或中耳炎。因感冒而咳嗽、呕吐的情形也不少。

(2)幼儿的呕吐:一般情况下幼儿呕吐的紧急状况不像婴儿期那么多。若咳嗽连带呕吐或扁桃体、咽喉发炎时,咽部常会受到刺激,导致呕吐。

神经性呕吐症是心理性的呕吐症,神经质的宝宝会因不如意的事导致呕吐,例如妈妈强迫吃饭,宝宝只要看到食物就会呕吐。

从2岁左右到小学一年级,神经质的宝宝常有周期性呕吐症(自体中毒症)。如果突然呕吐好几次,而且呕吐物有苹果的腐臭味,则可判断是这种疾病,它会伴随强烈的腹痛,此时需做检查。另外,发生呕吐的急性疾病有脑膜炎、脑肿瘤、腹膜炎、食物中毒等。

宝宝咳嗽的处理

咳嗽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当病毒入侵宝宝的气管时,会刺激气管内的绒毛,加上气管或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外来病毒的感染,黏膜会肿胀和肥厚。此时,体内组织为排除外来入侵的病菌,必须增加分泌,气管绒毛便开始向外摆动(婴儿期绒毛摆动功能较差),因而引起刺激。当这种刺激被输送到脑中,自然而然会下达咳嗽的命令。因此,咳嗽是一种正常的机体保护性反应。

咳嗽代表呼吸道上的一种保护功能,因为呼吸道的黏膜上常有许多分泌物,通过咳嗽可以清除这些分泌物,以及呼吸道上的其他异物。有时宝宝刚睡醒,突然吸到冷空气,在人群中、尘埃多的地方,或是空气干燥时,都会发生短暂的咳嗽现象,这并不意味着宝宝生病了。但当宝宝发出长时间或是声音异常的咳嗽时,就应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如咳嗽比较清脆,一般提示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较深沉,常提示为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声音嘶哑的,多为声带发炎所致;咳嗽声音像小狗叫则表示喉头水肿;带有“沙沙”音的咳嗽多由支气管哮喘引起。引起咳嗽的疾病很多,较常见的有百日咳、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和过敏性咳嗽等。以下逐一进行分述。

1.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咳嗽,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此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随着百日咳疫苗的大面积计划免疫接种,其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但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病率仍较高。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疾病,感染途径为飞沫传染。虽然母体的百日咳免疫力会传给宝宝,但其效果很微弱。因此,即使是新生儿也有可能罹患百日咳;而且年纪越小,病情越严重,也容易引起并发症而死亡。

它的临床表现为:

(1)初期症状:患病初期宝宝伴随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发红等感冒症状,可出现低热(体温37.4~38℃)或中热,3~4天后热退,上述症状好转而咳嗽却日渐加重。

(2)咳嗽:发病初期咳嗽为单声,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变成连续的咳嗽,直到咳出黏稠的痰液或将胃内容物咳出为止。剧烈的咳嗽可使宝宝面部及眼睑水肿、鼻子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3)新生儿和婴儿症状: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的宝宝多无典型的痉挛性咳嗽。常常咳嗽几声后即发生屏气,面色发青,以至发生窒息或抽搐,甚至心搏停止,并且常常于夜间发作,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治疗方法有:

(1)补充营养:若宝宝处于痉咳期,家长应利用其发作间歇及时喂奶,每次喂量要少,以保证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防止发生营养障碍。由于咳嗽常会诱发宝宝呕吐,饭后或喂奶后应注意使宝宝保持侧卧位,以防止呕吐后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宝宝的居室光线要暗,温度、湿度要适宜,以便在宝宝安静下来后即可入睡。

(3)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应住院治疗,宜早期应用抗生素。对百日咳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为红霉素或氨苄西林,疗程为14天;也可选用Ⅰ、Ⅱ代头孢菌素。应用维生素K1或维生素K3可起到缓解痉挛性咳嗽的作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可使痉挛性咳嗽减轻;病情严重的小宝宝,可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痉挛性咳嗽症状,以缩短病程。对痉咳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苯巴比妥(鲁米那)、地西泮(安定)等镇静药。应用雾化吸入疗法可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这些措施都必须在医院内进行。

2.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的感染,一般同时累及气管。常继发于感冒,即感冒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病原微生物沿呼吸道向下蔓延至支气管而发生的。

它的临床表现为:

(1)咳嗽: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大多先有感冒的症状如流涕、打喷嚏、干咳,渐渐地咳嗽有痰,咳嗽时声音较深沉,自胸部发出。

(2)发热时:体温一般为38~39℃。

(3)听诊:用听诊器在肺部听诊,可听到双肺呼吸音粗糙,有时可听到痰鸣音和大水泡音。

治疗方法有: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在18~20℃、湿度50%左右,避免宝宝接触寒冷及刺激性气体,以防诱发咳嗽。宝宝应安静卧床,采取舒适体位,经常变换体位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药物治疗: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若患病宝宝发热、有黄痰,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WBC)增多,中性粒细胞(N)比例增高,则可能是细菌感染,可加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治疗。

若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带宝宝到医院打针或输液。患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时—般不用中枢镇咳药或镇静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应,影响痰液的排出。对痰液较黏稠者可静脉滴注氨溴索(沐舒坦)注射液,口服氨溴索糖浆、10%氯化氨、中成药化痰散等化痰,或采用吸入蒸汽的方法湿化痰液,以利于痰液排出。

3.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常突然发作。以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者可因喉梗阻而窒息死亡,此症多发于1~3岁的宝宝。

它的临床表现为:

(1)起病急:本病多在夜间突然发作,夜间症状重,白天症状轻。

(2)咳嗽:发病时咳嗽声像小狗的叫声一样,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也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依据。

(3)声音嘶哑:是由于声带水肿引起的,严重者会说不出话来。

(4)呼吸困难:呼吸时鼻翼扇动,并伴吸气性喉鸣。治疗方法有:

(1)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危险:就诊前应尽量使宝宝保持镇静,哭闹可加重呼吸困难。冷空气的刺激可使呼吸困难减轻。如果宝宝咽部有痰,应刺激宝宝咳出,小宝宝不会吐痰,家长可用手指帮其抠出,以防发生窒息。

(2)主要是进行抗感染:应用激素、镇静、雾化吸入及吸痰等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气管切开手术。

4.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一种不典型的哮喘发作形式。本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发。

它的临床表现为:

(1)长期反复咳嗽: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咳嗽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其特征为夜间或清晨发作,干咳痰少。

(2)对抗生素不敏感:临床无感染征象,经长期抗生素治疗也不见好转。

治疗方法有:

(1)平喘治疗:患病宝宝发病时虽无喘鸣音,但仍需使用氨茶碱、丙卡特罗(美普清)、沙丁胺醇(舒喘灵)等平喘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宝宝的痛苦。

(2)激素治疗:本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气道高反应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益的。可口服泼尼松或通过吸入疗法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进行治疗。

宝宝出疹的处理

出疹性疾病,凭自己的判断乱吃药或乱用偏方常会发生危险。事先观察出疹的方式或其他的症状有助于诊断。在以下情况下,妈妈不必担心:

(1)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2)用透明的玻璃板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赶紧找医生:

(1)用透明的玻璃板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则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2)高热、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

(3)高热、眼睛充血、出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宝宝一出生就在完全不同于母体的环境中接受新的刺激,他呼吸到的是空气,他接触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衣物。但与此同时在这新的环境里夹杂了细菌、病原体以及蚊虫。所以一不当心宝宝就会受到侵扰,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疹子。

粪便和尿会引起尿布疹,汗水会引起痱子,跳蚤和蚊子会引起宝宝癣,食物会引起过敏性湿疹,病毒会引起麻疹、水痘以及宝宝急疹……这些都是宝宝常见的出疹情形。

宝宝出疹分为二种,一种是皮肤疾病的出疹,症状只是出疹,没有并发症。另一种是有发热症状的出疹,发热出疹大多是细菌或病毒的感染症,如宝宝急疹、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夏季感冒、川崎病等。

1.宝宝出疹的早期表现

风疹、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发烧后一天出疹(风疹有时不发烧)。发烧2~3天后出疹的有麻疹、川崎病或夏季感冒(手足口症等)。宝宝出麻疹,是先发烧后退热,接着再发热同时出疹。宝宝急疹的情形是退热后出疹。首先要观察到底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一个重点。

2.出疹时的症状

宝宝急疹,会在肚子或背部出现细扁的红色疹子。麻疹、风疹、猩红热,全身会出红色疹子。水痘会在身体或头部出现水疱疹,而手足口病顾名思义会在手掌上、脚掌、口中出现水疱疹。传染性红斑,会在脸颊上出现鲜红的红斑,好像苹果一样。此外,川崎病会在身体或手脚上出现不规则的斑点状疹子。

在检查出疹的症状时,准备玻璃或塑胶板,然后压压出疹部位。若出疹的颜色消失,只是红斑而已,就不必担心。但是,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由败血症、白血病等严重疾病引起的出血斑,或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紫斑,要赶紧接受医生的诊察。

出疹性疾病的原因未必只有一个,而是各种原因组合引起的,再加上和体质有关,很难仅凭一二点就诊断,需请教医生。

3.出疹时的全身症状

在发热和出疹性疾病中,可由全身的状态判断病情。例如,宝宝筋疲力尽、发热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发热持续四五天不退,可能是川崎病。口中的黏膜会受到侵犯,眼睛也会变红。因为心脏也常受到侵犯,必须住院治疗。此外,若是因服药出现药疹的情形和体质有关,如果怀疑原因出在服用的药上,以后必须避免使用。

宝宝如在吃完药后出疹,要立刻停止服用,并带着没有吃完的药去医院,以便了解状况。

宝宝腹泻的处理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该症多由喂养或护理不当和各病原体感染而突发。常见的有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等。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占儿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如遇治疗不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和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就可能引起死亡。因此父母对宝宝腹泻应该引起重视。

1.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是由滤过性病毒或多种病菌引起的。通常是宝宝吃了沾染病毒或细菌的食物,或家长喂食时用了不洁的餐具而发病的。

它的临床表现为:

由于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原体不同,病情表现也有所不同。

(1)致病性大肠杆菌:是目前新生儿感染性腹泻中最多见的,起病多较缓慢,开始轻并逐渐发展加重,发热者较少。大便多为黄色稀薄或有较多的黏液,有时可见血丝,有腥臭味。

(2)侵袭性大肠杆菌:大便呈痢疾样,有黏液,有时肉眼可见脓血,每次量不多,有腥臭味。

(3)产毒性大肠杆菌:无突出的临床表现,但大便以稀便及稀水样便为主。

(4)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多集中于9~11月份发病,也叫秋季腹泻。起病急,体温常在38℃以上,起病后一天左右即排水样便,大便色淡,稀薄或呈米汤样,腥臭味不明显。经适当治疗体温于3~4天后下降,腹泻多在5~7天内自愈。

(5)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继发于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的菌群失调、严重感染,症状表现与原发病有关。大便多由黄绿色渐变为暗绿色的水样便,有腥臭味,严重者有时可排出灰白色片状或条状假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