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院长、教授)
我佩服邓瑜的博士论文,主要是因为选题。
“表达自由”,尽管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但在当下大陆中国,还是难于论证清楚的;而把“媒介融合”勾连上,“表达自由”似乎突然就有了生路。
“媒介融合”,尽管这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热门话题,但先不论邓瑜想得很早,这个命题极有可能是“伪”的。
不过,两个都不好办的命题,就因为勾连在一起,似乎“绝处逢生”了?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一经提出,论文剩下的事,就差不多属于“体力劳动”。
“表达自由”属于政治,“媒介融合”更多属于技术。政治与技术的勾连,技术对政治的解脱,似乎属于“媒介技术决定论”,发端于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佩服的麦克卢汉。顺便说一句,麦氏转译为中文,先在中国台湾。这也像如果喜爱金庸,就该读“明报版”——我读过。
只是,这个似乎发端于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其实是后人强加于他的,这在邓博士的论文里有多处讨论——邓将它正名为“技术前提论”。
做学问,要有“贵族”气——做电视当然不行,我曾在多年前批评过中国电视人的贵族气。
何为“贵族气”?在不见贵族的社会,我为邓瑜博士做的这个序里的意思,可勉强用“非犬儒性”来解释。当下,活着做人不得不“犬儒”,唯有做学问,“犬儒”不得。尽管事实是,一大堆“犬儒”在做所谓学问,包括我自己。
至于是否可以高拔到民国报人的“不党”、“不盲”或中国近现代文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再说。
“贵族气”的另一层意思,是灵气吧。因为贵族受的教育较佳,日常姿态眼光亦较高,这就不容易人云亦云,不至于陷入诸多平庸的问题,而能发布与众不同的见解。
邓的这篇论文,应该是如此吧。
我在央视二套帮过几天忙,那时认识的邓瑜。至今记得他当时看我的眼神,在我揣测里是一种狐疑。后来见面虽不多,但留下印象的仍是那眼神。
再后来,他就找我推荐读博。
在我看来,是我通过他的检测了。
一个在北大读过考古学本科专业的人,能够注视我,并多少信任我,荣莫大焉。
尽管这话有点把自己当文物的意思。
2010年11月27日于珠海唐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