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49563100000002

第2章 婴儿篇(1)

婴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28天到满1周岁。这个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器官系统不断发育和完善。

到本期末,宝宝从一个刚出生的对外界浑然不知的新生命成长为几乎能独立行走的个体,这一过程几乎是人类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的缩影。婴儿期的特点是生长特别快,此时必须供给适量的营养素,才能预防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则容易发生佝偻病、贫血和腹泻。此期对多种传染病易感,必须进行预防,按时进行各种计划免疫接种。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条件反射不断形成,但其大脑皮质功能还未成熟,不能耐受高热、毒素或其他不良刺激,因而易发生惊厥。

婴儿的心智发育

一、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1)脑细胞数目的增长:妊娠3个月时,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形成。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1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以后虽然脑细胞的数目不再增长,但是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到多。神经细胞就像棵小树苗,逐渐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神经细胞的突起就好像自树干长出的树杈,树杈之间相互接触,建立起复杂的联系。神经细胞的发育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脑的迅速生长可由脑重量的变化得到验证。新生儿脑重约为950克,6岁儿童的脑重已达1200克,成人脑重约为1500克。

(2)神经髓鞘化:神经髓鞘化是髓鞘包裹在神经突起的外边。髓鞘好像电线的绝缘外皮,没有这一绝缘层,就会“跑电”“串电”。新生儿刚出生时,许多神经突起没有髓鞘这层绝缘的“外皮”,所以新生儿的动作很不精确,很小的刺激就可能引起全身哆嗦。随着年龄增长,小儿的神经髓鞘逐渐形成,动作就更加迅速、准确了。

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婴儿的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让他别干什么就难了,因为“别干什么”是一种抑制过程。

虽说婴儿容易兴奋,但其注意力很难持久,兴奋容易扩散。在教婴儿做各种动作或学习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引起他的兴趣,使他不觉得疲劳。还要使婴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妥善安排吃、喝、拉、撒、睡、玩,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习惯成自然。该吃饭了,正饿,有食欲;该上床了,正困,能很快入睡;醒来精神足,玩得高兴。

3.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

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和休息。

刚出生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全处于睡眠之中;1-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睡眠16~18小时;7-12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睡眠14~15小时;2-3岁的婴儿,每日需要睡眠12小时;5-7岁儿童,每日需要睡眠11小时。

婴儿过了百天,白天可安排睡3觉;9个月以后的婴儿,白天睡2觉;2岁以后的婴儿,中午安排睡眠一次即可。白天睡眠每次约2小时。

小儿的动作能力、语言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是以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为生理基础的,但与教育和训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得当则可促进小儿神经系统和心理的发育。

(二)视觉发育

满月的宝宝头和眼的动作逐渐协调,眼睛能随水平面上移动的物体在90°内转动。到3个月时,头和眼的动作协调更好,能看见8mm大小的物体。半岁时,宝宝的目光可随着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的物体在90°内转动,并且会改变体位以协调视觉。9个月时,他已能较长时间地看3~3.5m内的人物活动了。

1岁半时能注意悬挂在3m处的小玩具。2岁时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目光跟随落地的物体。直到6岁,儿童的视力才充分发育。

出现下列情况应引起家长重视:婴儿对物体注视短暂,对细小物体无兴趣,不辨认亲人及周围事物,眼球震颤,斜视。应尽早发现宝宝的上述视力问题,及时就医。

(三)听觉发育

新生儿出生后3~7日听觉已良好,到2周时能感觉周围人说话的节奏;1~3个月时,能辨别各种音素,如“吧”与“啪”;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音时会微笑;8个月时,能区别肯定句与问句的语气;1周岁的婴儿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的婴儿能听懂简单的吩咐;4岁的小儿听觉发育基本完善。

有下述情况者应进行听力检查。①高危因素小儿:有耳聋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母亲妊娠期有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史及梅毒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脑膜炎、中耳炎,有耳毒性药物史,早产等。②可疑小儿:不被雷鸣及其他巨响惊醒,不在母亲走近、只在看见母亲时自发微笑,少发音,少说话,发音不正,不聆听声音,耳流脓。

(四)味觉和嗅觉

新生儿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对甜、酸等不同味道可产生不同的反应;4~5个月的新生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经很敏感,此时是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应适时添加各种辅食,使宝宝习惯各种味道不同的食物。

新生儿出生时嗅觉发育已经成熟;3~4个月婴儿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婴儿能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五)运动的发育

1.运动发育的特点与规律

新生儿期大脑皮质兴奋性低,神经活动过程弱,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进入婴儿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始发育,并逐渐增强。运动不是孤立的能力,它与其他能力的发育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有人认为,婴幼儿合适的运动可促进其入学后拼音、阅读能力及智力的发展,而运动发育迟缓常与智力发育迟缓有关。

运动发育的速度虽有种族、地区及个体差异,但运动发育的顺序和规律是一致的。①自上而下,从头、颈到上肢、下肢。②从泛化到抑制。③从分离的运动到多群肌肉的协调运动。④先“取”后“舍”,即先能拉床栏站起,后能从立位坐下;先能抓取,后能放下。

2.大运动的发育

抬头:婴儿2个月时在扶起的过程中能间歇、勉强地仰头;3个月的婴儿头不完全后垂;4个月的婴儿颈与躯干维持在同一平面上,于坐位时能抬头稳定。

坐:1个月婴儿腰肌无力,扶坐时自颈至腰弯成半圆形;3-4个月婴儿坐时腰部呈弧形;5个月婴儿靠垫坐时能直腰;6个月婴儿拉手能坐起,并能伸臂向前撑着坐;7个月婴儿可独坐片刻;9个月婴儿能独立坐稳;11个月婴儿能从俯卧位拉着床栏坐起。

爬:婴儿1个月时俯卧能稍抬身躯伸手试抓取前面物体;2个月婴儿在俯卧位时能交替踢腿;3-4个月婴儿能用肘支撑身躯数分钟;7-9个月婴儿能两臂支撑胸腹离开床面,有的开始在原处团团转动;8-9个月婴儿用上肢拖着身体爬;约1周岁时能用手与膝爬;1岁半婴儿能爬上台阶。

站立和行走:婴儿8个月时背、臀、腿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9个月时能坐位扶栏站起;11个月时可扶栏独脚站,搀着两手能向前走。

3.精细动作的发育

婴儿3个月时能有意识地握物,3-4个月时会在胸前玩手,5-8个月时能用手掌握物,6-9个月时会用几个手指握物,9个月时能用拇指和食指(示指)捏住小珠,12-15个月时会用勺取食,能几页几页地翻书。

(六)语言的发育

婴儿1-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发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以唇音为最先,所以大多数婴儿6-7个月时能自然发出“ba”“ma”等音。对婴儿发出的“ba-ba”“ma-ma”之类语音,亲人及时地答应及微笑,可使他逐渐理解这些音是代表特定的人物的。婴儿通过五官感觉(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和联想理解一些家常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语音与词义的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数量愈来愈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使用的词汇。8个月婴儿一般能发4个音节,能注意听熟悉的字音。9个月婴儿对亲人的一些要求有反应。12个月婴儿能听懂10个以上的字词和自己的名字,开始学说话,说隐语(此时,小儿词汇有限,但又想表达自己的需要,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此即所谓隐语)。

新生儿出生后只有通过听觉才能有正常的语言发育。任何听觉异常,即使是轻度的异常,也会影响他的语言和学习。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为出生后9~24个月。小儿学习语言最初靠观察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及手势,待语言功能发育后,就主要靠听力了,因此,对小儿听力减退要及早注意、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

语言正常发育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自出生即有良好的听力;②必须有完整的神经系统;③发音器官及功能正常;④环境的促进,应从婴儿期及早锻炼,多听、多学习语言。听力丧失、智力发育落后、面及口部异常(如腭裂、舌系带过短)及神经系统异常,均将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

(七)记忆的特点

婴儿的记忆不同于成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记忆时间短一般只能维持几天。如母亲离家2周后就不认识妈妈了。

2.记忆内容少只限于经常接触的一些具体事物。如6个月时认识妈妈,9个月时可记住自己的名字,1岁时认识自己经常穿的衣服及用的玩具等。

3.记忆某些事物对一些具体的、鲜明的、感兴趣的事物易记住,如色彩鲜艳的玩具等。

4.记忆不准确如将与自己的玩具相似的别人的玩具误认为是自己的。

5.易受成人暗示有时妈妈发现宝宝玩的纽扣不见了,问宝宝是否把纽扣吞下去了,宝宝点头;又问是否把纽扣扔了,宝宝也点头。

(八)心理发育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性格等众多方面。新生儿不具有心理现象,其条件反射形成即标志着心理活动发育的开始,且随年龄增长一直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婴儿时期随着视觉、听觉、运动能力的发育,其已开始具备一定的心理特征。1个半月的婴儿已开始注意,颜色的变化、形状的不同、光线的明暗都能引起他的注意,但这时是无意注意,家人的逗引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2-3个月时会以微笑表示认识父母。4个月时已能控制自己的目光,开始有意注意,能与母亲对视,并以发声的大笑表示自己的愉悦,此时的宝宝已完全熟悉母亲的面孔特征和各种变化,母亲的心情状态直接影响婴儿的情绪反应。7-8个月时可表现出认生。9-12个月是认生的高峰,可表演拍手游戏,做“再见”等许多面部表情。母子之间的相依感情也建立于出生后7-8个月,它不依赖于物质的满足,开始于婴儿出生时,萌发于母亲对婴儿的感情连接,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儿互相作用,至出生后7~8个月完全建立。相依感情的牢固建立对小儿日后社会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促进的方法之一是让婴儿出生后即与母亲接触。

(九)婴儿的情绪

情绪,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同智能、个性一样,都对孩子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情绪对婴儿的生存和成长有着重要的适应性价值。婴儿是在成人的哺育下长大的,是什么使婴儿的需要和成人的给予之间配合得当、供求协调呢?这就要靠婴儿先天具有的情绪反应能力以及成人对这种反应的细心观察和理解。

人们常以为婴儿只会哭喊、睡觉和吃奶,其实自他们降临人间后,就已经开始有心理活动了。婴儿的情绪,反映的是他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体验。通过安静、哭闹、微笑来反映他是否适应生存环境中的温度、空气、食物、水、卫生及安全等,从而使他从生存的被动地位中获得一定的主动性。自出生起,他就用哭来表示饥饿、寒冷、不适或疼痛,哭还伴随着闭眼、号叫和踢蹬动作。成人也正是据此来判断婴儿的需要的。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即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微笑是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生理反应,婴儿的微笑也具有社会性,会影响成年,可以增进与母亲的关系,母婴不断地强化这种应答,从中获得满足,这也是婴儿的心理需求。

婴儿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其心理和智力发育。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婴儿认知活动的作用是不同的。积极情绪,如愉快、舒适,能让孩子活动得好。而消极情绪,如不高兴、生气或情绪紧张,就会破坏孩子的认知活动。如果不注意观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变化,稍有疏忽,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冷漠型、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缺少自信心,适应性差。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应答和协调,孩子才会健康、顺利地发育成长。

二、智能发育的危险信号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往往有一些不可知的因素会对母亲或胎儿造成影响,使宝宝的发育受到阻碍,婴儿期不同月龄的宝宝若出现以下情况时,提示其智能发育存在障碍,应及早就诊,早期干预,促使宝宝正常发育。①满3个月时,颈部仍然软弱无力,不能自己抬头;对周围声音无反应,见到亲人不会笑。②到6个月时,孩子双手仍常常紧握,两眼总看着手,对周围的人和物没有反应,见到亲人缺乏兴趣;进食时没有咀嚼动作,常发生吞咽困难;很老实地躺着,从来不哭,整天睡觉,没有吃和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