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49556200000039

第39章 新时代新闻播音教学的新思路(3)

二、三个维度

在讨论三个维度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拿出一定的篇幅来简单介绍思维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因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多数理论都侧重于语言表达本身,而在思维训练上的篇幅相对较少。思维水平决定表达水平,思维是表达的源泉,所以对新闻主播的思维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语言学界关于思维和语言的讨论由来已久,直到现代还有新的观点提出,较有学术影响的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革命”、苏联学者鲁利亚的“内部语言理论”以及美国语言学家切夫的“言语化过程”等理论。其中,鲁利亚和切夫的一些学术观点为新闻主播训练的应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对于新闻主播来说,其思维、动机外化成有声语言要经过一个言语化的过程,即将思想先转化成由既有回忆构成的图式,再将这些图式言语化。因此,表达者反应是否敏锐,提取语言储备进行组合的速度是否敏捷,决定了他是否能达到“慧于心而秀于口”的境界。关于思维和表达层面的关系,下文还会有较为深入的论述。

我们所主张的新闻主播训练体系就是立足于新闻主播言语化过程设计的。新闻主播的思维训练分为三个维度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感性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这三个维度的训练有助于新闻主播言语化进程的完善。

(一)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思维是新闻主播表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新闻要素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起来,完整表达新闻的内在含义和传播诉求。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通过逻辑思维,新闻主播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反映现实,从而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

(二)感性思维训练

感性思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所谓混沌感性是指认识建立在感觉基础上,以意识片段为形式的对世界的描述,此时的认识描述只是断裂受限的有限认知,并且是多意识的分离结论,对世界的认识处在无法定义和理解的认识搜集阶段,通过感性思维,来实现分支认识的协同认知,定义和理解事物的存在。

通俗地讲,新闻主播的感性思维训练就是通过整合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经历,将静止的文字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从中获得感性的印象,并将这种感性的印象通过可感或者易感的形式传递出去,以获得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立足点在于打造新闻主播严格推断,善于质疑辨析,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培养新闻主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其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和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批判的目的在于探寻事物的合理性,促使人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新闻主播的整个思维体系来看,批判性思维是基础。通过批判性思维,新闻主播对新闻的整体背景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了传播目的和动机,从宏观把握新闻报道的逻辑和情绪走向,通过逻辑性思维将具体的新闻要素有条理地进行整合,明确篇章间、段落间、句子间的逻辑关联性,并通过感性思维的图式化将思维产物以可感和易感的方式传播出去。

三、两个层面

新闻主播训练体系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思维层面,一个是表达层面。现有的新闻播音训练教程,对表达的技巧总结得较为充分,大体上集中在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然而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却鲜有触及。因此,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我们要努力突破这一点,为外在的表达寻找心理依据。笔者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语言的水平是由思维的水平决定的,想要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就要提高思维水平,强化思维品质。

从语言学学术理论上来看,谈及的思维大多都是逻辑思维,因为对感性思维还没有深入研究过,“提不出什么科学的学问”。当代语言学研究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聚焦到了三个问题上:思维的不同类型、意识的不同形态和语言的不同形式。我们暂且不必加入语言学家们的论战,但是他们的一些观点倒是可以为我们的训练体系搭建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一)思维层面

新闻主播思维层面的训练,是一个思维水平的综合性提高的过程。不同的学者对思维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钱学森就将思维分成:“形象、抽象、灵感”,兹维金采夫分为:“形象、概念、技术”,而新闻主播的思维类型是基于其对新闻的理解分析过程来区分的,因此和新闻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新闻真实、准确、及时、简明的传播特点,决定了新闻主播的思维方式也应具有相应的特征。

思维层面的综合应用训练,从科学原理上来分析,应当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是生成语言的人脑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探讨的是语言的处理过程:感知、识别、存储、加工和提取。从具体应用层面上说,就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然后根据大脑中已经存储的既有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进行言语化语料组合,然后以音声化形式传递出去。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特性为基础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它们的所在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它们是属于每个人的语言内部宝藏的一部分。”这个观点为我们提出的观点——语言由思维引导,思维影响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新闻主播的语言所体现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关系”: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和生活的关系,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的严谨组合,构成了新闻主播的思维体系。

(二)表达层面

从新闻主播创作过程来说,表达层面是最易感的部分,受众可以直观地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新闻主播的思想。在这个感受过程中,需要有具体的实体用以承载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这种实体就是语言。有的学者提出了语言的符号学说,指出其作为一种符号,链接了物理的概念和心理的概念。通俗地讲,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一面是概念,一面是可感形象,人们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来表达观念。这里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表意,二是可感,于是我们就把新闻主播所能运用的视觉和听觉表达手段及其所实现的传播功能都纳入我们的符号系统研究范畴了。因此也就能看到现有的一些理论偏重于可感性的技术分析,而忽略了表意要素与其的关系链接。

所以,要想全方位提高新闻主播的创作水准,只从可感的技术层面着手,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牢牢抓住表意与可感之间的逻辑关联,方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良性互动。每一种报道形式、表达样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传播功能,从而产生独特的可感表现。对表达的研究分析,本质上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找到其与思维元素之间的关联规律。

新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闻播音教学开拓新思路提供了契机。在以往较为扎实的有声语言表达训练体系中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对于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