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49556200000026

第26章 “节目语境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分析(2)

节目语境训练的主要内容,分为“节目采编能力”(前期准备)和“模拟和实战主持”(有声表达)两部分。

节目语境训练的主要内容

节目采编能力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选题策划、文案构思、搜集资料、受众定位研究、内容编排等前期准备工作,旨在增强学生的采编能力,以及对节目要完成(实现)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的深层理解。而训练的节目类型,以新闻类、生活服务类和综艺娱乐类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新闻播报、现场采访与报道、新闻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类型进行训练,通过模拟与实战主持训练将节目内容“形之于声”,高效、生动地传播节目信息。

我们认为,节目语境训练在播音教学中的可行性有两点:

第一,节目语境训练是“以节目带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构建和运用节目语境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节目采编能力训练是有关节目主题来源、宣传定位、受众心理研究等内容的社会调查过程,也是“广义备稿”的过程。

无论哪种类型的节目,每一期都凝聚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心血。节目前期,节目组常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料搜集、受众和市场调研,确定选题和内容……作为节目主持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修养,不具备过硬的采编能力,不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关注国计民生的人文情怀,就很难把握节目选题和宣传方向,更无法确保每个环节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使节目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以说,节目采编能力训练是一个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生活,自觉提高政治思想和理论修养的过程。当学生认真完成选题策划、文案构思、受众调查等任务时,就会对中国当今的政治与经济建设、百姓生活和文化动态等宏观语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节目所要传达的信息有一个深切的感悟和体会,继而才能自信、从容、准确地把握节目语境,高效高质地完成主持工作。

第二,节目语境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目意识,发现节目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主持的能力。

所谓“个性化主持,是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与节目和各个环节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将节目要阐发的观念和论点灵活、自如、流畅地传达给受众”。

当今广播电视节目凸显“类型综合化、定位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北京交通台《1039服务热线》融服务、访谈、娱乐于一体,受众定位是“都市有车族”;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融合了新闻性和社会性,受众定位是“关心社会时政的知识分子”;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融竞技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受众主要是“普通百姓”。这些节目由于观众定位准确,内容编排得当,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知名品牌”。毫无疑问,节目类型正日趋交叉化、融合化和多元化,而节目受众定位与节目风格正日趋个性化,节目语境更丰富,也更复杂。这对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用个性化主持突出节目个性。

通过节目语境训练,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质,找到自己擅长的节目类型,并刻意培养和巩固这种潜质和优势,将自己的个性魅力与节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个性主持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播音专业教学中进行节目语境训练呢?其操作性有两点:

一是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安排相应的“节目语境训练”,逐步提高学生驾驭节目语境的能力。

在“三段式”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可以灵活安排节目类型,适当把握训练难度和内容。

比如,语音发声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可将文学节目、新闻、文化专题、叙事型谈话(即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等作为主要训练内容。训练素材可选用一线优秀节目的声像和文字资料。而一年级学生的采编能力训练,重点是资料搜集与节目案例评析。

在充分备稿的基础上,依次进行无稿播音和有稿播音练习:先安排学生简单地分析节目背景资料,描述或复述节目内容,之后口播练习该节目文字稿件。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稿件内容,准确表达节目蕴含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节目语境,灵活地调整用声状态,拓展发声能力。

从二年级基础表达学习阶段开始,可以适当增加训练节目的类型与训练难度。比如,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制作结构完整的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专题谈话等节目,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而三四年级的文体业务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采编、主持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储备比较扎实,节目采编技能有所提高,可以增加大量的模拟训练,如新闻访谈、新闻调查、娱乐综艺节目、益智竞赛等。可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的节目选题确定、文案编写、内容编排等准备工作;营建模拟主持训练环境。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分配主持人、节目导演、嘉宾、观众等工作角色,严格按照一线的工作流程,制作一期完整的节目。节目录制完成后,请一线指导老师来共同进行节目点评。

二是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广播电视一线单位进行节目主持实战训练。

广播电视一线近年对播音主持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颇有微词,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线要求存在差距,集中体现在节目采编和现场主持能力欠缺等方面。北京电台新闻部的一位负责人曾感慨地告诉笔者:“播音专业的毕业生,语言表达可以得90分,而新闻节目采编能力,最多只能得40分。新闻采访或现场报道,常常拿不到‘关键’信息,带回的节目素材经常不能用,浪费了节目经费和时间。”

长期以来,中传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始终贯彻和实施“以节目带教学”的原则,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那么,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什么和一线要求存在如此差距?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我们认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并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为与其他院校相比,中传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是很出色的,不能因为一些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就全盘否定教学传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不够明确,部分专业课的训练内容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脱节,专业训练缺乏针对性。

所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各地合作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备、师资、演播室,营建节目主持实战训练环境,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利途径。

中传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教研室取得的教改成绩,有力地证明了“营建一线节目语境”的可行性。2003年开始,广播教研室通过“学生采编播合一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在北京电台播出了一百多期学生制作的节目,教学效果显著,各方反映良好。

结语

21世纪,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与生产方式正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从业者的定位正发生转变,从单一技能操作型、素质型正转向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一线对节目主持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的“业务型”转向“综合型和复合型”,并对主持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人际传播、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人才培养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语言传播者。

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我们应当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传播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