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49552400000065

第65章 后记

播音员,在老百姓眼里,无非就是多认识几个字,能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念念稿子而已。常听编辑记者们说:来,用用你的嘴巴!似乎播音员只有个嘴巴。且不说播读稿子须先用眼,后用脑,最后才轮到嘴。单就说用嘴吧,首先要走脑走心,其次也有个嘴巴好不好使的问题。每每遇到这样的尴尬,我是只能付之一哂。毕竟隔行如隔山嘛!

绝对不是因为多认识几个汉字,就非要把这部分内容硬生生编成一本书,滥竽充数。实在是因为在三十多年的播音实践中,切身体会到汉字读音还真是一门学问,一定要将它归之于哪个学科,倒也未必现实,它还真的撑不起一门专门学科,甚至连边缘学科也算不上。但是作为一个播音员,如果经常读白字、读错字,那可就糟透了。相信每个播音员都曾经读过白字和错字,都曾经汗颜过,因此都会对此感同身受的。

方块汉字,博大精深。形、声、义相互脱节,难读、难认又难写,“通儒不能遍识”。单说“读”,过去是“三千字内做文章”,今日就文化的普及程度而言,已无多少文章可做,但若想将五六万汉字都读得准确无误,也决非易事。举其要者有三: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写轻读,古人留下来的有关文献寥若晨星,《广韵》《集韵》的“反切”注音年代久远,相当一部分已无法与现代声韵相合,只能作为读音辨证的辅资。其二,汉字构成的原则“六书”也已基本失去应有的作用,形旁已不大象形,声旁也不太谐声,“秀才认字认半边”几乎成了历史陈迹。不仅如此,近现当代大小工具书对字音的标注各执一辞。且不论《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稍早些的工具书,即便是近些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虽然事实上已成为校正和研究字音的依据,但这些工具书对字音的标识尚不具备法律效力,这又构成一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国家语言文字部门先后对汉字读音做过四次审订,但其标准至今尚不为多数人所熟知,生活中、交际口语中读音讹误多舛,俯拾皆是;前些年个别新版工具书对字音的标注竟然还与国家审定标准相左,客观上也助长了旧音的流布。更为遗憾的是,在大众有声传媒(广播、电视)中的读音也缺乏章制,既无培训,也无监督。无怪乎时下主持人节目中、课堂教学中、生活交往中读错字、读白字的现象不比写错字、写白字为轻,有时几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令人欷歔扼腕。

汉字读音,与写字、构词、炼句、谋篇一样,从来就是文化人的“世袭领地”。读和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审慎与精当,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学养。具体到汉字的读音又何尝不是!笔者有感于兹,将平时搜集的容易误读的字词整理出来,并加以适当诠释,目的是希望我们大家都了解和使用正确的汉字读音,少读些白字、错字,少点汗颜和遗憾,于公于私都不无裨益。

2004年,作者编著的《实用普通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一书里收辑过播音员汉字读音的辨析内容。今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同仁赵欣、李艳华老师等邀约一起将汉字读音辨析内容单列辑录成册,重新付梓,感动与感谢一并在焉。

张涵

2011年3月于济南201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