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49552400000045

第45章 R

蚺蛇(rán)

蟒蛇。《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蚺,大蛇,可食。”嵇康《答难养生论》有“蚺蛇珍于越土”句。“蚺”字,容易误读成rǎn。

髯口(rán)

戏曲演员演出时所戴的假胡子。一般用牦牛毛、头发或马尾等制成。根据不同年龄,髯口又分为黑、灰、白三种颜色;根据不同身份或性格,分为满髯、五绺、三绺,还有吊搭、二涛、颏下涛等。“髯口功”,是传统戏曲老生演员们必练的一种功夫,以口中吐出的气流能将假胡子吹起来为标准。“髯”字,本指两腮的胡子,“美髯公”,是三国时关羽关云长的别称。《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写的是:“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髯”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统读”rán。容易误读成rǎn。

攘外(rǎng)

排除外来侵扰。有“攘臂”、“攘除”、“攘弃”、“攘夺”等汉语词。《史记·天官书》载:“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攘”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为“统读”rǎng。容易误读成ráng。

饶舌(ráo)

唠叨;多嘴。如“无须饶舌”、“不再饶舌”等。“饶”字,容易误读成rào。

桡骨(ráo)

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长骨头,与尺骨合成桡尺骨,上端与肱骨构成肘关节,下端与腕骨构成腕关节。“桡”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为“统读”ráo。

扰攘(rǎorǎng)

指骚乱、纷乱。古时多指世事的烦乱。《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载:“六月丙子,诏曰:‘昔南阳郡山贼扰攘,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功曹应余独身捍衮,遂免于难。’”

娆恼(rǎonǎo)

指烦恼。“娆”字,这里指烦扰、扰乱。在“妖娆”、“娇娆”等词里,“娆”字读ráo。

围绕(rào)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统读”去声rào。容易误读成rǎo。相关汉语词还有“缭绕”、“环绕”、“缠绕”、“盘绕”、“萦绕”等。

任丘(rén)

地名。在河北中部,白洋淀东南。北齐始置任丘县,今有任丘油田。“任”字,《广韵》作如林切,中古平声字,今音rén。河北的“任县”、山东济宁的任城区,也读这个阳平音。

另外,姓氏“任”,也读阳平。任姓是我国最早的单姓之一,《百家姓》收。春秋时有任不齐,东汉时有任尚,清代有《四库全书》纂修官任大椿。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定:“任”字,在作姓氏和地名用时都读rén。极易误读成rèn。

荏苒(rěnrǎn)

(时间)渐渐过去。如“时光荏苒”、“岁月荏苒”等。“荏”字原意是软弱,如“荏弱”、“色厉内荏”。

稔知(rěn)

“稔”,原指庄稼成熟。东晋时,三吴一带号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见《宋书·孔季恭传》)。也指年、一年。后指熟悉(多指对人)。现代汉语里还有“熟稔”、“素稔”等词。

衽席(rèn)

睡觉时铺的席子。汉语里还有“振衽扫席”、“衽席之上,饮食之间”等。“衽”字,原指衣襟。“敛衽”表示整理衣襟,以示恭敬。元代以前,“敛衽”只是男子的礼节,元以后则专指女子的礼节。

仍然(réng)

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仍”字,音réng,阳平。《广韵》作如乘切,中古平声字。北京话里读阴平rēng,属汉语异读词的不规范现象。汉语里另有“仍旧”、“频仍”、“仍须”等词。

冗长(rǒng)

指说话或写文章实质内容少而废话多。“冗”字,可表闲散的、多余的、烦琐的、繁忙的事等多义。陆机《文赋》中有“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句。相关汉语词另有“冗员”、“冗官”、“冗余”、“冗杂”、“冗赘”、“冗费”、“冗笔”、“冗务”、“拨冗相见”等词。“冗”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儒家(rú)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要的思想流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张礼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两个。自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地位。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历代统治者均尊倡儒学,使之成为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学理论影响极其深远,以至于后来凡与文化、读书有关的事物皆以“儒”称。如“儒学”、“儒生”、“儒士”、“大儒”、“儒商”、“儒术”、“儒雅”、“儒门”、“儒医”、“儒气”、“儒巾”、“儒臣”、“儒将”、“儒童”、“儒教”、“焚书坑儒”等。“儒”字,极易误读成rǔ。

妇孺皆知(rú)

“孺”字,指小孩子,又叫“孺子”。即表示一件事情让妇女和儿童都知道了,形容传播、传达之广布。“孺”字极易误读成rǔ。相关汉语词还有“孺慕”(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孺子可教”。“孺子牛”是指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年,让儿子牵着走(见于《左传·哀公六年》)。后来用“孺子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汝辈(rǔ)

“汝”字,文言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指你。“汝辈”即你们。另有“汝曹”一词,指你们,多用于长辈称呼后辈。如杜甫有《渡江》诗云:“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汝”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溽热(rù)

潮湿而闷热,另有“溽暑”一词,指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溽”字,极易误读成rú。

繁文缛节(rù)

过分烦琐而又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烦琐而多余的手续。“缛”字,义为烦琐、繁重。极易误读成上声。

中阮(ruǎn)

我国古代拨弦乐器名,古琵琶的一种。木质琴身,形似月琴,柄柱长且直,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三弦或四弦。相传为西晋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所造,故名“阮咸”或“阮”。“阮”字,容易误读成yuán。

另外,“阮”还是单姓,也读ruǎn,《百家姓》收。一说源自殷商时的阮国,郾姓,后为周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二说为东夷族首领皋陶氏之后。历史上有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阮大铖(明末兵部尚书)、阮玲玉(中国早期电影女演员)、阮小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另有阮小五、阮小七),等等。

方枘圆凿(ruì)

指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语出宋玉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音jǔyǔ,同‘龃龉’)而难入”。“枘”字,极易误读成nà。

偌大(ruò)

早期白话文中指“这么大”、“那么大”。也可以理解为“如此”、“这般”。如《水浒传》第二回,史进道:“胡说!偌大一个少华山,恁地广阔,不信没有个獐儿、兔儿?”“偌”字,音ruò,《集韵》作人夜切,中古去声字。容易误读成nuò。现在常说“偌大年纪”、“偌大的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