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49552400000043

第43章 Q(2)

镪水(qiāng)

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浓硝酸、浓盐酸的俗称。如浓硝酸称为“硝镪水”,浓盐酸称为“盐镪水”。“镪”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qiāng。容易误读成qiáng。

羟基(qiǎng)

也叫氢氧基,由氢和氧两种原子组成的一价原子团(—OH)。“羟”字,容易误读成qiāng。

强迫(qiǎng)

指施加压力,使之服从。“强”字,音qiǎng,在此不读阳平。“强”字,现代音有qiáng、qiǎng、jiàng三读。在读阳平和上声的问题上,历来莫衷一是。根据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所列词条看:读上声音的“强”字,除了在“强迫”里用外,还有“牵强”、“勉强”、“强词夺理”、“强颜欢笑”。而《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定是:在“强辩”、“强笑”、“强逼”、“强求”、“强使”、“强忍”、“强买强卖”、“强人所难”、“牵强附会”、“强不知以为知”等词里的“强”字也可以读上声。本着宽容一些的原则,似乎可以理解为:凡是在指违背主观意愿,有勉强义的词里的“强”字,均可读作上声。

戗面儿(qiàng)

指揉进了干面粉的发面。在发面时一边揉面一边加入干面粉叫“戗”。如“戗面儿馒头”、“戗面儿饼”等。“戗”字,在此读去声qiàng。容易误读成阴平。

炝锅(qiàng)

烹饪方法的一种,在炒菜时等油锅热了以后,先将少量的葱、姜、蒜等倒入锅内略炒到七成熟,待有香味以后,再倒进主料翻炒。如“炝锅面”、“用葱花儿炝炝锅”等。“炝”字,容易误读成阴平。

雀子(qiāozi)

即“雀斑”。“雀”字,在“雀子”一词里容易误读成què。高跷(qiāo)

一种民间的、在街头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形式。表演者两脚踩着有踏脚装置的长木棍,一边走一边表演,又叫“踩高跷”。“跷”字,本义就是指抬起脚跟,以前脚掌着地。

跷跷板(qiāoqiāo)

一种儿童玩具。将长木板的中间装上个轴,再装在支柱上,孩子坐在两端,一上一下起伏取乐。跳跷跷板,是朝鲜族妇女所喜爱的一种运动。“跷跷板”,极易误读成qiàoqiàobǎn。

翘首(qiáo)

“翘”字,本指鸟尾巴或鸟尾的长羽毛。汉代刘向《九欢·远游》诗有“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句。后指举起、抬起。《庄子·马蹄》的开句就是“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音hé)草饮(音yìn)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翘首,指抬起头来望,有殷切盼望、等待的意思,如“翘首以待”。相关汉语词还有:“翘望”(抬起头来张望、盼望)、“翘企”(翘首企足,形容盼望殷切)、“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翘棱”(木、纸等由湿变干而不平)等。

“翘”字,在以上词里均读阳平音qiáo,中古平声字,从《广韵》渠遥切。极易误读成去声。

在“翘尾巴”、“翘辫子”、“翘舌音”等词里,“翘”字的意思是一头向上仰起,应读去声qiào。

连翘(qiáo)

落叶灌木,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可入药。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定:读音liánqiáo。极易误读成liánqiào。

谯楼(qiáo)

城门上的瞭望楼或鼓楼《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壑发渠,以备盗贼。”

樵夫(qiáo)

在山林中砍柴的农夫。“樵”字,指柴草,也可指打柴人。《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开篇就是《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悄然(qiǎo)

“悄”字,音qiǎo,《广韵》作亲小切,中古上声字。原义指忧愁。如《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句。后泛指寂静无声或轻声、声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有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悄”,也引申为偷偷地、暗地里。汉语书面语中还有“悄没声儿”、“低声悄语”、“悄无一言”、“悄然无声”、“悄然落泪”、“悄然离去”等。“悄”字在上述词里极易误读成阴平。

当然,“悄”字也读qiāo。义为无声无息。如“他悄悄地走了”、“黎明静悄悄的”。

家雀儿(qiǎo)

北方官话里指麻雀。由于麻雀比较常见,又常在屋檐下筑巢,所以冠之以“家”的概念。北京话里指夜里看不清东西叫“雀盲眼”,读qiǎomangyǎn,“中轻重”格式,因为家雀儿在天黑时也是看不见东西的。

愀然(qiǎo)

神色严肃或不愉快的样子。如“愀然改容”、“愀然作色”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郭冲语:“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有“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

躯壳(qiào)

指肉体(相对于精神而言)。“壳”字,适用于书面语的合成词,意表物体坚硬的皮甲。另有“地壳”、“甲壳”、“金蝉脱壳”、“物质外壳”等词。在口语中,“壳”可读为阳平的ké,并成“儿化韵”。如“脑壳儿”、“弹壳儿”、“卡壳儿”、“贝壳儿”、“空壳儿”、“鸡蛋壳儿”等。

讥诮(jīqiào)

指用冷言冷语讽刺、挖苦、责备。

伽蓝(qié)

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后称佛寺为“伽蓝”。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描写了战乱前洛阳寺观塔庙之盛。三国时曹魏不重商业,到晋代风气为之一变,北魏以后商业繁盛,洛阳也渐次成为一大商业都会。其《法云寺》文中有“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句。“伽蓝”,容易误读成jiālán。

伽南香(qié)

又称沉香。常绿乔木,叶子卵形成披针形,花白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材质地坚硬而重,黄色,有香气。可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

切脉(qiè)

古“切”字,《广韵》作千结切,中古入声字。后分化为三个音,现代音只有阴平qiē和去声qiè两读。读阴平音的“切”字,常作动词或动词词素,一般不容易读错。而读去声的“切”字,常作副词或副词词素。在“反切”(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切脉”、“切中时弊”、“切肤之痛”等词里,“切”都要读qiè。切脉是中医在患者的一定部位触摸按压的诊断方法,即诊脉。

胆怯(qiè)

“怯”字,音qiè,《广韵》作去劫切,中古入声字。(1)指胆小、害怕,缺乏勇气。汉语里还有“卑怯”、“怯场”、“怯上”、“怯懦”、“怯弱”、“怯阵”、“怯生生”等词。(2)指颜色的不搭配、穿着俗气,如“颜色太怯”。(3)指知识缺乏、浅薄,如“露(lòu)怯”。(4)北京人指北京以外的语言带有方言色彩叫“怯”。“怯”字,在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被审定为“统读”qiè。极易误读成què。

提纲挈领(qiè)

本义为提住网的总绳或衣服的领子,后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挈”指举起、提起。可引申为带领、携带。清代李渔的《奈何天·忧嫁》中有“要晓得妇德虽多,提纲挈领,只在一个顺字”句。“挈”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统读”qiè。极易误读成xié。

惬意(qiè)

满意;称心;舒服。《玉篇·心部》的解释就是:“惬,快也。”《论衡·艺增》中曰:“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汉语里另有“惬心”、“惬志”等词。“惬”字,《广韵》作苦协切,中古入声字,极易误读成jiá。

藤箧(qiè)

用藤条编的小箱子。“箧”字,指小箱子。

衾枕

古代指被子和枕头。“衾”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统读”qīn,专指被子。古有“罗衾”、“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词。如李煜的《浪淘沙》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黄芩(qín)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黄芩”条中写道:“药中肯綮,如骨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芩”字,极易误读成jīn。

覃(qín/tán)

罕见单姓字。古今皆有qín和tán两读。其来源:一为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南梁朝有东宁州刺史覃元先(见《梁书》);来源之二为谭氏因避难而改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