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49551200000047

第47章 从脉有阴阳说起(2)

以上所说的不同的病,就会有不同的反映,其这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日少腹当有形也。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7.诊春夏秋冬的胃气之脉便知有无疾病

胃气,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主要指人体内“六肺”之一的胃,其生理功能及其所化生的精气,实际上就是指人体内,其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般说来,泛称脾胃之气为胃气,是后天的根本。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里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脉来和缓有神,称为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里亦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讨论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对诊春夏秋冬胃气的脉,就能知道人有病没有病,并且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一套认识和解释。指出: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是谁,人体或曰人体内,都离不开“正气”,而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为什么呢?因为人体内的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为人体或曰人体内,其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应该有的常气或曰“正气”;如果说,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或曰严重的,就会使人造成死亡。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说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那么,健康人的“正气”,其具体内容,指的是些什么呢?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正气”指与邪气相对而言。一般指人体的防御功能。中医病学在发病方面重视人体“正气”的作用,如正气充足,则邪气不能侵犯。《素问·刺法论(遗篇)》亦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亦指正常的气候。《灵枢·刺节真邪》里云:“正气者,正风也。”

诊春天胃气之脉,就能知道无病,还是有病。

在这方面,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是说到了这方面问题,而且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指出:

人人都会有胃气,人人都会有春天胃气的脉,正常的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凡是这种脉,反映出或曰表现出是无病的。如果是脉为弦象不仅是很明显,而且又缺少柔和胃气,凡是属于这种情形,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人的肝脏有病。凡是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其脏脉,主死。如果是虽有胃气,但却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凡是这种脉,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了预测到了秋天就要生病的。如果是毛脉太甚,则是属于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疾病。如果是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故为肝藏筋膜之气。

诊夏天胃气之脉,就能知道人是有病或者是无病。

在这方面,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是说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和春天一样,亦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指出:

人人都会有夏天胃气的脉,正常的应该是钩而柔和的微钩脉,凡是这种脉,反映或曰表现出人是无病的。不论谁,如果不仅是钩象很明显,而且又缺少柔和之胃气,凡是属于这种情形,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人的心脏有病。凡是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如果是虽有胃气,但却兼见沉象石脉,是夏见冬脉。凡是这种脉,反映出或曰表现出预测到了冬天人就要生病的。如果是石脉太甚,则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生疾病。如果是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

然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天有四时——春、夏、秋、冬,而古时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有时根据需要称之“五季”,多了哪一季呢?多的是夏天里的“长夏”这一季;其实所谓“长夏”,就是指夏季的农历六月。所以说:人人皆有长夏胃气的脉,并且正常的情形应该为微冥弱的脉,凡是这种脉,反映或曰表现出人是无病。如果不仅是其脉弱其无力,而且则又缺少柔和之胃气,凡是属于这种情形,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人的脾脏有病。如果是:见胃气的代脉,主死。如果是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到了冬天人就会发生疾病。如果是其脉弱太甚,现时就会发生疾病。如果是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

诊秋天胃气之脉,就能知道人是有病,或者是无病。

在这方面,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是说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与春天、夏天一样,亦归纳概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指出:

胃气之脉,其反映或曰其表现是怎样的呢?

人人都会有秋天胃气的脉,正常的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凡是这种脉,反映或曰表现出人是无病的。不论谁,如果是脉不仅是见轻虚以浮,而且又缺少柔和之胃气,凡是属于这种情形,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人的肺脏有病。凡是脉见纯毛而无胃气的真脏脉,就主死亡。如果是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到了春天人就要生病。如果是弦脉太甚,现时就要发生疾病。如果是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自肺宣布,故肺主运行营卫阴阳之气。

诊冬天胃气之脉,就能知道人是有病,或者是无病。

在这方面,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亦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指出:

人人都会有冬天胃气之脉,正常的应该是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脉。凡是这种脉,反映或曰表现出人是无病的。不论是谁,如果是脉不仅是见沉石,而且缺少柔和的胃气,凡是属于这种情形,反映出或曰表现出人的肾脏有病。凡是肺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主死。如果是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到了夏天就会使人发生疾病。如果是钩脉太甚,现时就会使人发生疾病。如果是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冬天脏真之气下藏于肾,肾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

总之,以上所说的一些有关诊春夏秋冬的胃气之脉,就能知道有病或者是无病,其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里,归纳概括出的精确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日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无胃日死,胃而有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日平,钩多胃少日心痛,但钩无胃日死,胃而有石日冬病,石甚日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奥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脾病,但代无胃日死,奥弱有石日冬病,弱甚日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病,但毛无胃日死,毛而有弦日春病,弦甚日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日平,石多胃少日肾病,但石无胃日死,石而有钩日夏病,钩甚日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8.头痛、背痛,病在人体内外诊脉便知

人们的疾病有各种各样,例如:头痛,足胫痛,肩背痛,病是在内还是在外,中医先生或曰中医大夫,一摸脉就能摸得出来。

在这方面,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还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学的认识和解释,指出:

①诊脉或曰一摸脉,就会知道是头痛。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做:“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日头痛。”其内容意思,主要的是说:一摸脉,寸口脉太过,而又来不及识别病,尤其是寸口脉象应,乎而短,是主头痛。

②诊脉或曰一摸脉,就会知道是足胫痛。用古人的习惯用语来说,就是叫做:“寸口脉应手而长,主足胫痛。”其内容意思说,凡是属于一摸脉,是“寸口脉应手而长”这种脉象,是主足胫痛。

③诊脉或曰一切脉,就会知道是肩背痛。用古人的习惯用语来说,就是叫做:“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日肩背痛。”其内容意思说,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一摸脉,寸口脉应手急促而有力,上博指下,主肩背痛。

④切脉或曰一诊脉,就会知道病是在内,还是在外(指人体内外)。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寸口脉沉而坚者,日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日病在外”其内容意思说,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是谁,一切脉或曰一诊脉,寸口脉沉而坚硬,是主病在内的;而寸口脉浮又盛大,是主病在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