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93

第93章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和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是莫逆之交,苏东坡痴信佛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佛印和尚的影响。那年,苏东坡在瓜州当官,和金山寺一江之隔,两个人互相切磋研读佛法的心得,交往得更加频繁。

有一天,苏东坡独坐禅房,焚香品茗,灵光乍现,欣然有得,有一种想表达自己修持境界的欲望,提笔写了一首偈诗:

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当时就派了一位书童送到江南的金山寺,想请佛印和尚鉴赏。佛印和尚看了这首偈子,批了两个字,让书童给苏东坡带了回来,苏东坡看了佛印和尚的批语后勃然大怒,立刻乘船渡江要找佛印和尚理论。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来到金山寺,小沙弥告诉他,今天师父不见客。“好你个秃驴,平时我把你当成好老师好朋友,你今天侮辱我,还不见我,不可能。”苏东坡越想越气愤,不顾小沙弥的阻拦,冲到佛印和尚的禅房,只见禅房之门紧闭,门上贴了一副偈子: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所写绝顶聪明之人,恍然大悟,大感惭愧,于是又悄然打道回府。

苏东坡的偈诗的意思是说:我顶礼膜拜伟大的佛陀,感受到佛光普照世界的温暖,我的心已经修炼得不受外界的干扰,可以放下万念尘埃,达到了一尘不染的无上境界,世间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风已经不能影响我的思想和行为了。就好像佛陀坐在莲花座上,能够心无旁骛地传播佛法了。

而佛印和尚深感这位朋友现在心高气傲,有些浮躁,修为不定,不能轻易称赞,必须当头进行棒喝,于是,就批了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果然怒不可遏,过江来兴师问罪。如果苏东坡稍微冷静一下,也不至于受到佛印和尚如此羞辱,他本想,以他的才情和与佛印和尚的友情,这样好的一首偈诗,一定能够受到佛印和尚的赞赏。

佛印和尚作为一位有道的修行者,已经洞察到苏东坡的内心想法:其人才高悟深,而且深通佛理,如果不及时遏止他心浮气躁的毛病,会影响他的修为。所以,批了两个字:放屁。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寓言“食欢喜丸”来,如果佛印和尚迎合了苏东坡的喜好,那就等于给苏东坡欢喜丸服用,结果可能导致苏东坡一世修为枉有所成。其实,苏东坡是知道佛印和尚的为人的。佛印的信条是:宁叫老僧坠地狱,不将佛法卖人情。

在修持佛法时,有外八风:称(称赞)、讥(讥讽)、毁(诋毁)、誉(荣誉)、利(利益)、衰(衰老)、苦(痛苦)、乐(快乐);内八风:憎恨、嫉妒、骄傲、我见、疑惑、执著、无明、贪欲等,这些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修行的心理。

苏东坡自称“八风吹不动”,为了得到赞赏,派人过江送诗;因为受到羞辱,又亲自登门问罪,如何算得上修持佛法已到上乘境界呢。

佛说:凡以一己之功,去胜于他人之功者,必然炫著自称,不知如此一来,反致求名而丧实,故自伐者无功。因此,佛印和尚才痛下决心,考验苏东坡的修行境界,也让苏东坡了解谦德之功,不犯“未得称得,未证称证,未陷道悟”的妄语戒。

苏东坡经过佛印和尚的点化,其后修为大为精进。仔细想一想,人如果经常伸长耳朵听别人的赞誉,时间久了,就会视为这是应该的,虚誉之心随之膨胀,就会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意见。

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快,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食欢喜丸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璎珞、衣物都尽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