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49

第49章 生活像一口井

乡下老家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畜饮水都靠它解决。用青石砌成的井沿,由于时间久长,被水冲刷得干净明亮,泛着幽幽的青光,井里的水清澈、甘甜、幽深。

冬去春来,这口井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张家的儿子结婚了,李家的闺女嫁人了,王三和老婆干仗了,刘二的媳妇回娘家了,这些消息都是从这口古井汲水的人们的口中流传到村子的每个角落。我曾问过村里的长辈,这口古井是什么时候打的,没人能够说得清楚。他们只知道在他们小的时候,这口古井就在这里了,他们只是记得这口古井记载了他们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其实,这个世界原本是很简单的。小的时候,为了救一只受伤的小鸟,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它,看着它重新振翅高飞,我会欢呼雀跃。只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才把这个世界搞得很复杂,更有甚者,也许会麻木到对一个人的死亡也表现不出一点敬畏之意。

今年八月份,一位学友英年早逝,他的家人委托我给几位学友打电话通知一下告别仪式的时间,有一位学友说:死就死了,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搞得那么隆重干什么。当时我很震惊,因为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学友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怎么可以这样面对另一学友死亡的告别邀请。我并不是对他说的话有什么看法,虽然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差别在于有早晚之分,可是他说话的态度,一种嬉笑一种漠视的口气我接受不了,或许人做了官,就真的变得复杂起来了。

人都具有这样的劣根性,贫穷的时候简单,穷在闹市无人问,谁愿意关注一个为吃饭而整天东奔西忙的穷小子;富有的时候就很复杂,富在深山有人来,追宗寻祖,总能找上一些七凑八拼的关系,让你想破脑袋也记不起有这么个人。

人们都希望活得简单,可是又把本来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比如到了年末,每个单位给员工都要搞一些福利,分些水果等杂七杂八的年货。这时,人们关心的不是一共有多少水果等物品,而是自己分了多少,分到手的比别人好还是没有别人好。

人类的大智慧往往是毁在了斤斤计较的小聪明上,人与人原本是很简单的,可是一牵扯到利益,关系立刻变得复杂起来。人们在意的不是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而是在意自己在这件事中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于是,现在的人都活得很累。人们都知道,活得越简单,快乐就越多,可是追寻快乐的人却寥寥无几;活得越复杂,痛苦就越多,可是在自找苦吃的路途上,总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前些日子,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本家弟弟嫁女儿,看到我们几个从城里大老远的过去,觉得很有面子,就给我们多加了几道菜。没想到其他的礼客不干了,嚷嚷着好不愿意,本来热闹的婚礼搞得有些灰头土脸得不愉快。很简单的一件事,一视同仁就完了,非要搞复杂了。

婚礼结束后,我特意去那口古井看了一下,如今,它虽然没有过去那么辉煌,甚至有些破败,却依然不慌不忙地发挥着作用。不时有人来汲水饮牲畜,井水还是那么澄澈清亮,古井还是那么淡然自若。

我突然明白,看似简单的一口古井,能够存在百年本身就很不简单,这种简单来自于至纯。譬如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平凡,如果拥有一颗至纯的心,他就会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灵魂深度。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织,而不是曼妙智慧的演绎。

冬日的夕阳来得很早,远远地滑行过来,照亮了井台上结的薄冰,有些璀璨有些炫目。而村子里呼喊声不紧不慢地传来,吆喝在外面的人畜都该回家了。夜色把最后的一抹嫣红收落在古井中,宣告一个杂的白天结束了。

树下野狗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