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22

第22章 远去的生命

引言

入夜,一轮圆月悬在空中,雨后盛夏的夜晚,久违的凉爽。月的圆缺,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由此想到南京的张明宝酒后驾车撞死五条鲜活的生命,一再要求判他死刑,以赎不可饶恕的罪过。一阵心悸,勾起了久远的记忆。

正文

1976年的冬天,我家从陶乐带到贺兰的一只花狸猫突然成了精,不抓老鼠,而是咬死了家里养的鸡。那时候,一只下蛋的母鸡就是全家的油盐酱醋,就是家里的日常开支,父亲多次要我把那只花狸猫送人,我就是舍不得。那只猫是我在陶乐抓的,从一只拳头大的小猫养到有一只小羊那么大,晚上它出去抓老鼠,回来再晚,也和我睡在一个被窝,白天它总是围着我转,有时我放学晚了,它会在村子的路口等我。

我家从陶乐往贺兰迁的时候,父亲要把它送人,是我哭着嚷着不许,它跟我从陶乐到了贺兰,依然和我形影不离。

父亲知道我爱惜那只猫,即便是咬死了家里好几只下蛋的母鸡,也只是劝我把它送人,我就是舍不得,父亲就让我把它关起来。起初的几天,它很乖很听话,老老实实待在小库房里,后来就不老实了,偷跑了出来,独行江湖,倒是不咬我家的母鸡了,邻居家的母鸡经常莫名其妙死掉,被人发现是它干的。为此,母亲没少给邻居赔不是,家里的母鸡也被母亲一只一只地赔给别人。

那年春天,家里的母鸡孵了一窝小鸡,母亲嘱咐我一定要把那只猫看好,别让它再闯祸。我抱着它在鸡窝前也反复叮咛,开始的几天,它趴在地上,母鸡孵在窝里,两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安无事。母亲还说这只猫开悟了,成了母鸡的守护神。

那天,我回到家里,母亲沮丧地坐在门槛上,我知道肯定是那只猫闯了祸。母亲说,那只猫爬上鸡窝,被愤怒的母鸡啄了一下,它恼怒地伸出爪子打母鸡,把鸡窝给挑翻了,眼看着快出壳的小鸡全部死了。母亲说你快把它送人吧,不然你爹回来,一定会打死它的。

那只猫仿佛也知道它犯了严重的错误,母亲说话的时候,它一直爬在我的脚边,我想它肯定不是故意的,一定是好奇,想看看母鸡是怎么孵小鸡的,被母鸡误解了。要知道,孵化小鸡的母鸡是凶猛的,除了它认可的主人,其他人谁也不能靠近的。我知道是保不住它了,就骑上自行车,带着它一口气骑出十多里路,把它放到一个草滩上,它看着我,我看着它,许久我说,不是我狠心,是你把祸闯大了,要不放走你,爹非得打死你不可。它似乎听明白我的话,叫了两声,向草滩的深处跑去。

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感到有毛茸茸的东西扫我的脸,起来一看,猫不知怎么又跑了回来,于是赶紧把它放到我的被窝里。

第二天,它还是被发现了。哥哥拿了棒子追着打它,它上蹿下跳,不小心被哥哥扫了一棒,它从窗户上跳下来,把哥哥的脸抓得鲜血直流。父亲气得要打我,被母亲挡住了,母亲对我说,这只猫留不成了。看着哥哥流血的脸和盛怒的父亲,我只好让它死。

我叫了两声,猫从房顶上跳了下来,围着我转,我找来了一只大盆,那只猫似乎知道它要死去,乖巧地趴在地上,圈了一个圈,我把盆扣在它身上,找来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四周用土埋严实了,父母和哥哥不忍心看下去,都进屋了。过了一会,它挣扎了两下,大盆晃了晃,归于寂灭。

它死了,是我亲手杀了它,它跟了我整整六年。

反省

随着人到中年,很多时候,回视过去,虽然那时年少无知,迫于生活寒苦,杀死了那只猫。现在想,总不至于非要杀死它,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处理,比如把它送得再远些,远得让它找不到家,由它自生自灭,不是更好。

《百喻经》中“杀子求子”说:从前有个夫人,已有一子,还想要一子。有人说,你要想再生一子,必须要杀死一个儿子,祭天地神灵,否则生不了儿子。那夫人听了,就准备杀死已有的儿子。旁边的人说:你真是愚蠢无知,还没出生的儿子最终能否得到还是未知数,怎么可以先杀死已有的儿子呢?弄不好你连一个儿子都不会有。

佛法说:许多人盲目听信愚痴外道和害人邪说,自投火坑,以求不可希冀的福报,是非常可笑的。

就《百喻经》而言,每一次拿起,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触动隐埋在生命深处难以启齿的秘密。一直鼓励自己,要勇敢地正视自己,敢于面对那些尘封的原罪,激励着自己说出来,解脱内心痛苦。每每到了临头,又悄然退却,把那些已经拿到手里的罪过,重新放回心灵的家园,搁在只有自己能够触摸到的地方,时常翻转、敲打,伴随着多少次月圆月缺,风雨星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煎熬着自己,觉得自己很懦弱,也很无奈,更是可怜。

福报在哪里

希冀福报,就是能够坦荡对待心灵的拷问,一条生命湮灭在自己的手中,深埋内心,又是怎样的煎熬。

福报究竟在哪里?

杀子求子

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人:“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尔求子可得,当须祀天。”问老母言:“祀须何物?”老母语言:“杀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此时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旁有智人,嗤笑骂詈:“愚痴无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杀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