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17

第17章 放下心事

已近年关,有许多事情必须在年关之前完成,否则这个年就无法过得舒畅了。比如单位人事调整,牵扯所有人的神经,有合心思的自然是兴高采烈,有不合心思的自然是垂头丧气。最难受的还是未曾有结果的那些日子的煎熬,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我的一位朋友做副处级干部已经有些年头了,和他同时升为副处级的人,有好几个现在做到了副厅级,只有他原地踏步。这次单位考察干部,他首当其冲成为首位正处级干部的候选人,而且那个职位又是在一个众人眼热的部门里,他也信心十足,那些日子整日里忙着拜访领导,拜会同事,从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变成一个公关能手。

那天下午,他突然给我打电话,非常想找一个时间和我聊聊,我们相约在伊莉芬芳咖啡厅。他的变化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曾经淡定自如的一个人,变得非常敏感,喋喋不休地给我分析他目前的情况和对手可能出现的问题。

冬日的下午,难得的暖阳穿过玻璃,洒在我们面前的那方茶几上,茶香弥漫在光影中袅袅升腾,厚厚的玻璃隔绝了街路的吵闹,多么美好的光阴,此刻的闲适可以独得一份心境。伸开手指,一缕阳光滑过,温暖就在眼前,静心品赏,桌上的兰花草幽香如梦,醉人心扉。说点风花雪月的故事,谈些诗情画意的心得,多么美妙。这些都是朋友擅长的话题,也是他潜心修为的境界。而现在这一切都在他亢奋地诉说中变得媚俗起来,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心绪不宁,听不见心灵的声音,看不到心灵的光芒,只有欲望在恣意横行。

他曾说过,只要一个人心灵有光,再黑暗的岁月都可以觅得天地。

我说有个女子,非常优秀,意外地碰到了一个梦中情人般的男人,有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她想和丈夫离婚,又觉得对不住老实忠厚的丈夫和漂亮乖巧的女儿,很痛苦,于是独自旅游,住在一座寺院里,渴望能够安抚自己浮躁的心,找出答案来。松涛阵阵,白云飘飘,晨钟暮鼓,宁静的寺院和悠扬的诵经声依然不能平静她沸腾的情感,她迷惑不解。

在寺院无所事事的时候,她看到一位僧人每天都到寺院前面的小河里抓鱼,回来养在一个水池子里,过几天又全部捞起来到河里放生。

她就问这位僧人:“既然抓了为什么又要放了呢?”僧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她不解:“何为定数,既然知道放掉,抓了有何意义?”僧人说:“不抓上来怎么知道放掉的快乐。”既然知道求得,就要懂得放弃,这个过程只有自己独有心得,放弃的勇气在于内心的通透。

犹如醍醐灌顶,她豁然明白,放弃一次欲望之火,就是一次福报的回应。

给心腾出地方,放进一线阳光,照亮心灵。心灵有光,那才是洞透人生的彻悟。

放下心事,才是真正的自己。朋友幡然醒悟,得到多少才是一个“够”字?自此再不提起他那个正处级的事情。后来尽管人事调整不尽如人意,朋友还是坦然接受,他说这个年可以过得安然自如了。

后来,他为此事还作了一首诗:

红尘伴美酒,佛法难以修;甘蔗用糖浇,福报岂可求。天憩万物休,一缘从中来;得失何处丢?世事莫要咎。

浇灌甘蔗

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于彼。”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反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