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要“狠”,妈妈要疼
49520300000013

第13章 “懂事”比“听话”好(5)

“可是,你为什么要哭?”我抱定了不问出原因誓不罢休的决心,我对他说道,“我可不希望你难过。”

“我不想说。”

“是不是我和你妈妈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对?”

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妈妈今天早上拿裤子砸到了我的脸上。”

说完,他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听到这样的话,我立刻问贝贝妈:“你为什么要拿裤子砸贝贝?”

“我和他闹着玩的。”贝贝妈笑着说道,“他不会连这都当真吧!”

“他已经当真了!”我对贝贝妈说道。

“那有啥呀!我不就是和他玩的吗?”

“他都哭了!”我对贝贝妈说道,“你赶紧给贝贝道歉。”

“哎呀!算了,算了,我错了。对不起呀,贝贝。”贝贝妈不耐烦地说道,“本来是闹着玩的,弄成个这样!也太脆弱了吧!”

“你有点诚意好不好?”我对贝贝妈说道,“你看贝贝伤心成啥样子了!”

“我还别扭呢。”

不管怎样,贝贝还是起床上学了。可是,我的心里一直很别扭。中午回到家里,我忍不住和贝贝妈沟通:“你这样的态度很让人受不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我的话。我是对你好,我也只和你说这一次了,以后不再说了。”

贝贝妈没有说话。

“你不考虑贝贝的感受,他也不会考虑你的感受。你现在凭着性子做事,等到贝贝和你对着干的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其实,你改变态度也好,不改变态度也好,都没有关系,我可以用我开放教育环境的理念让贝贝学会应对的方法。我希望你改变绝对是为了你好。”

上面的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完完整整地展现了逆反心理的全部过程。在分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对逆反心理的体会更加深刻。

贝贝不乐意接受父母的道理

对于接水这件事情,贝贝妈明显是有道理的。可是,贝贝不愿意接受,这是他对贝贝妈有针对性的抗拒,也就是赌气。既然是有针对性的抗拒,既然是赌气,那么,道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符合逆反心理的普遍特点:那就是孩子不听父母的,不愿意和父母讲道理。

在孩子的叛逆面前,父母最头疼的往往就是这一点:明明自己正确,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呢?明明孩子的做法有问题,为什么他们就不愿意承认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对逆反心理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不顾一切的反抗意味着父母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可怕之处。父母关注的往往是逆反的结果,而不是逆反的原因,这就是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请把逆反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仅仅把逆反看成孩子针对“某件事情、某些事情”的叛逆。如果父母仅仅关注孩子表现出逆反的“某件事情、某些事情”,那么,父母就完全没有把精力花在应该花的地方!

贝贝倾向于保持“沉默”

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心直口快,有任何不乐意的事情或者想法都会马上说出来,甚至选择大吵大闹。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孩子,对于教育来说是最好的了,因为父母很容易就能知道孩子的心事,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更多的孩子倾向于将心事埋在心底。贝贝就是这样,他不愿意把他妈妈用裤子砸他的事情说出来。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必须加倍细心,否则想要建立起讲道理的家庭氛围是非常困难的。难就难在父母乐意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却选择了不配合。讲道理是双向的,仅仅让孩子接受父母的道理是无法建立起讲道理的家庭氛围的。

道理不辩不明,在面对孩子逆反时,挖掘孩子内心的道理也就是逆反真正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目的是将父母的关注点向逆反本质的前端延伸。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需要父母和孩子沟通并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如果孩子正确的话,父母要接受孩子的道理;如果父母正确的话,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道理的失误或者不足之处;如果都有道理的话,父母尽量和孩子商量着处理问题。不过,一般情况下,建议父母依了孩子。原因很简单,在父母面前,孩子是相对弱势的,想要让弱势的孩子勇敢地表达心声,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在都有道理的情况下,父母依了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反复的试探,挖掘出了贝贝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舒缓他内心的压抑。此时,他在接水这件事情上面是否有道理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追究。

贝贝妈的态度不近人情

贝贝妈是一个很坚持自己看法的人,这种特点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在这个案例中,贝贝妈向贝贝扔裤子的做法本意是和贝贝闹着玩,她当然没有欺负他的想法。但是,孩子不那么认为。而且,贝贝妈在发现他因此哭泣之后竟然还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显得有点不合情理了。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极难接受的,对于孩子来说当然也是如此。贝贝妈认为这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即便是孩子,也不需要太过敏感。她的想法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在那个时刻,让贝贝大度一些应该排在安慰他之后,这个先后顺序是绝对不能错的,更不能忽略了他的感受而仅仅强调贝贝妈自己的道理。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接受父母的道理,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使用孩子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只有这样,父母才能让孩子发现自己逻辑判断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更改或者调整。父母如果觉得自己的道理天经地义并尝试将自己的思维模式灌输给孩子的话,即便父母真的对了,孩子也未必能够接受。同时,父母会因为“堵”了孩子的嘴巴,在客观上对孩子的思想形成压制,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这正是孩子逆反的根源之一。倘若父母在有道理的情况下,还让孩子有叛逆的冲动,这难道不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那么,为什么有些天经地义的道理还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并和孩子沟通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认知上思考问题。

不知各位父母是否记得我在“小汽车放屁”一节中对父母的认知和孩子的认知进行的分析?其实,如果您稍作思考和变通,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作过回答了。所谓的天经地义的道理都是建立在认知的范围内的,只有在全面认识了道理并反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我们才可以说这样的道理天经地义。父母所认为的天经地义是基于父母的认知得到的结果,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认知内进行思考的。在很多情况下,父母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和道理甚至还没有进入孩子的头脑之中,也就是说完全在孩子的认知之外,孩子又如何能相信那些道理是天经地义的呢?

和孩子讲道理必须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遗憾的是,关于这一点,相当多的父母完全忽视甚至完全忽略了……

为什么逆反的人不讲理

在和贝贝沟通时,我是完全按照讲道理的模式和贝贝沟通的,贝贝妈不完全是。她自认为在教育贝贝这方面的能力比不过我,而且也不想深入研究。我和她讲我的理念时,她很少乐意听,她说:“遇到问题你来解决不就行了吗?”

“那,如果你遇到问题,我不在身边呢?”

“我给你打电话。”

她的态度有时让我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有一段时间,我明显觉得贝贝对她的逆反情绪有些严重,但是,我宁愿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我想刺激她改变,通过我的不作为让她体验自己错误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后果。这种赌气式的做法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是逆反呢?

那么,逆反的表现分几种呢?我大致来作个分析吧,至少有以下三种:

就是要对着干

你让向东,我偏向西;你想让做的事情我偏不做;你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做。

唯一的想法是让被逆反的人认识到“错误”

这种想法很偏激,有赌气的成分。也就是说,哪怕是做3件甚至更多件错误的事情,只要能让被逆反的人认识到曾经做错了1件事情都心甘情愿……

当然,我在这里将错误加了个引号,意思是说这个错误未必是真正的错误。之所以说它是错误,是因为站在了逆反的人的立场上,但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如果站在被逆反的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错误可能根本不存在,它可能完全是正确的!

你不愿意理解我,我就故意不理解你

我的表现属于第二种。后来,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便开始为缓解贝贝和贝贝妈之间的对立情绪努力,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快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我和她探讨为什么贝贝会在我面前和她面前的表现不同时,她说是因为贝贝怕我。她的说法我当然是不认可的。有一次吃饭时,我问贝贝:“你反感爸爸吗?”

“不反感。”

“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怕爸爸?”

“不是。”贝贝回答道。

“你真的不怕爸爸吗?”贝贝妈心有不甘地问道。

贝贝犹豫了一下,说道:“也有一点点吧。”

贝贝妈很高兴,我很镇静。我继续问贝贝道:“你不反感爸爸的原因中,怕爸爸占多少比例?”

“百分之五左右。”

“只有百分之五吗?”贝贝妈不甘心了。

“嗯。顶多百分之五。”

我笑了笑,对贝贝妈说道:“以后不要再说贝贝怕我了。”

在我的印象中,贝贝从来没有对我有过逆反的情况,即便是我对他要求最严格的阶段。那个时期,贝贝当然怕我,但是我坚持和贝贝讲道理,我对贝贝的严格基本上做到了让他口服心服。不但如此,我还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他更多的安慰、关心和爱护。避免孩子的逆反不需要动用父母的权威压迫孩子,只须营造讲道理的家庭氛围就足够了。父母不要先假定自己的思想是完全有道理的,孩子的思想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即便孩子的表现不可理喻,也要相信他们表现的背后有着暂时还不为父母所知晓的深层次的原因。重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压制孩子的思想,逆反心理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

父母想要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消失于无形,就要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孩子产生逆反的原因上面,在逆反本质的前端多作努力,而不是抓住末端那个逆反的结果不放。

可能有些父母会问:“当孩子临近中招、高招时逆反心理很重怎么办?如果他们不想学习,我也无法说服他们,难道不能强制他们屈服吗?如果是这样,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在逆反心理本质的描述中,前三项指的都是思想层面,只有最后一项是行动层面。要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需要在意的是孩子的思想层面,而不是行动层面。也就是说,我们不必过于在意逆反本质末端的那个结果,我们可以强迫孩子学习(请注意,我们不可以压制孩子的思想)。

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作讨论了。请各位父母参照后面的章节来体会,稍作变通,您一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