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49493000000028

第28章 时刻提醒自己,“蹲下来”教育孩子(4)

后来,刘燕在两个孩子开始玩之前增加了一个讲游戏规则的步骤:“如果姗姗只想赢,输不起,一输就闹,瑶瑶姐姐可就不跟你玩了。”孩子都很想玩,就说:“不会的,我会好好玩的,不耍赖。”这样进一步让小家伙明白,输得起,也是一项值得养成的心理素质。不过刘燕的办法也不总是奏效,有时候小家伙还是会不听劝,而刘燕也渐渐领悟到,但凡某个年龄阶段,孩子都会面临一些特定的心理特点,比如占有欲强、爱说谎、执拗等,这些问题都不是通过几次的疏导能解决的,这需要时间,须得等孩子的心智成熟到更高的程度,才可能超脱当前的阶段。所以,父母应该耐心等待,但不可以放弃引导。

平时,刘燕常会对孩子说:“你想画得更好是吧?要不要妈妈帮忙啊?”然后带着孩子在图画纸上并排写上孩子的年龄和妈妈的年龄,在下面一一列举各自擅长的项目,再告诉孩子:“我们年龄差距很大吧?所以妈妈做得更好是理所应当的,等你们长大了肯定会做得更好。”她还会告诉孩子:“妈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用手机呢。”父母要让孩子看到希望,让他意识到“我到了妈妈那个年纪,这些都能办到”。

刘燕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次,姐妹俩又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没想到玩了几局之后,全是姐姐胜出。如果是以前,输到这个份儿上,妹妹早就着急了,这次竟然没有。妹妹又继续输了好多盘,真的有点儿急了,但第一反应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来了这么一句话:“姐姐,你不可能总是赢!”这个进步让刘燕很欣慰。

更让人惊喜的变化是另外一件事。一天,姐妹俩邀请刘燕一起玩拼图游戏比赛,姐妹负责拼几个大块的,刘燕自己负责拼两个比较琐碎的,结果刘燕输给了两个女儿。看到刘燕沮丧的样子,姗姗竟然安慰她说:“输了也没有关系的,我们的拼板比你的大嘛!”可见,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如此强大,只要父母的引导得当,原本好胜的小家伙,也能坦然地看待失败了!所以说,我们要教会孩子“输得起”的宝贵品质,教会孩子在竞争中拥有欣赏别人的气度。

在竞争中,孩子难免会遭到失败,受到打击。这时,父母千万不能责备、讥笑孩子,那只会使他气馁,甚至失去信心,丧失竞争意识。竞争中输和赢都是自然的事情,因为人生不可能总是赢,经得起“输”其实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课,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并不逊于成功。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竞争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使他懂得竞争既是展示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检验自己的不足,其目的是超越自我。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为什么孩子喜欢争强好胜?

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不断和同龄小朋友较劲,这是一种本能。

2.父母引导孩子的不服输精神需要注意些什么?

让孩子明白,竞争的关键是超越自己,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还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胜负。

“完美主义”的孩子更需要培养抗挫力

情景再现:

孙女士的女儿雨涵在班上属于成绩拔尖的,是班上的学习委员。雨涵做事追求完美,因此她写作业非常慢,常常是一边写一边擦,别的孩子几十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她却要用两三个小时;而且她总是要求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一模一样,如果对自己的作业有一点儿不满意,她就会把整篇作业撕掉重写。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像雨涵这样的孩子,他们特别爱钻牛角尖,做事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他们唱歌没得第一,就不高兴;考试得99分,也要大哭一场;写作业时尤其要求干净,如果有一点点不满意,就会把整篇作业擦掉或撕掉重写。这样的孩子就可能具有典型的完美主义倾向,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这种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内向,而且从小就要求所有事情都要做得非常好,要求非常细致,对事情经常不满意,时常反复做一件事情。

针对上述案例中雨涵的行为,我认为孙女士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从内心去接受孩子做作业认真过头的现象,而不是去对抗这一问题,因为你越是强调它,她就越在意,越得不到好的纠正。其实,这样的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秀品质,比如思维缜密、做事周到等,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他们往往会成为优秀人才。当然,孙女士也应该帮助孩子找到提高做作业效率的办法。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有四大强项:一是对规则有着与生俱来的嗅觉,是非观念非常强;二是有一套明确的自我监督体系,主动监控自己的言行;三是对细节有敏锐的关注,稍微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就会从头来过;四是做事时非常有秩序,并严格地做好每天的计划,在他们的意识中,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他们在行动时相当谨慎细心。

但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任何人也无法将每件事都做得绝对完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往往给自己定的目标很完美,达到目标便心情舒畅;若长期达不到目标,多次受挫,便会产生自卑、自我怀疑等心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有可能发展成完美主义人格障碍,甚至产生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成人后,性格还会变得更加压抑、忧郁、厌烦、冷漠,成为名副其实的“完美主义者”。

孙女士带雨涵来咨询的时候,就说女儿非常不自信,这让她非常担心。比如,虽然她的学习很优秀,但让她参加奥数比赛,她会以自己有可能拿不到名次,而拒绝参加。有一次,雨涵被班上推选去参加一次诵读比赛,可因为赛前培训的时间与她上的培训班有冲突,她就不想参加比赛。孙女士叫她自己和老师沟通,孩子就是不敢,还说:“老师肯定会说我,怎么这么一点儿小困难都没办法克服。”孙女士认为雨涵之所以这么较真儿,可能是因为她非常害怕老师批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成就动机有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另一类是避免失败。雨涵应该就属于避免失败的类型。如果孩子失败时总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法战胜困难,不如不去挑战困难。因此,孙女士要多鼓励孩子向前看,当孩子在学习或是行为习惯上出现一些小问题时,要帮孩子放下心理包袱,鼓励她下次改正就好。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可能出现以下的性格劣势:比较内向,心胸狭隘,易急躁,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做事情比较容易抱怨,经常表现出不满情绪,缺乏自信;有洁癖,对干净整洁和秩序要求极高;太过强调规则,比如东西一定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使得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显得有些呆板,容易被自己心中的条条框框束缚,从而限制自己的发展;过分执着对错,一旦发现自己或别人做得不对或是不够好,他们就会变成一个小小的批评家,嘴边经常会挂着“应该怎样做”这句话,这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交往;心灵比较脆弱,不敢去尝试从未做过的或可能会造成失败的活动,这个心理上的绊脚石,会让他们失去探索的勇气,成为竞争、挑战的旁观者。

孩子完美倾向的形成和童年时期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的要求过分严格,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味追求完美,那么孩子就总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爱找自己的过错;做完事总反复检查,苛求完美无瑕,以求得到长辈的表扬。如果孩子的完美主义倾向没有得到良好调节,慢慢会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因此,对于具有完美倾向的孩子,父母要注意:

首先,要学会降低标准。如果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父母就不要事事高标准严要求,以免导致孩子过于苛求自己,甚至产生强迫的倾向。由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不自信,所以父母要让他学会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父母可以通过看电视、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引导他学会接纳自己、包容他人。父母要先了解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先要求孩子把事情做好,因为“去做”要比“尽力做好”更为重要;在做的基础上,再鼓励他在这些方面做到最好。父母对孩子一点小的成功就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缓解他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够自信起来,让孩子明白“我可以做”“我可以做好”。

其次,要引导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如果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父母要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尽量让孩子把他自己所受到的压力释放出来。比如孩子感觉写作业是很费劲的事情,那么父母就不要在孩子旁边对他指指点点。追求完美的孩子内心情绪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当产生质疑或不满等情绪时,他们将这些情绪深深压抑在心里。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及时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允许他们偶尔闹闹小脾气。

此外,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摆脱追求完美的苛求心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孩子做事的灵活性,比如在家里增加一些随性的安排,如突然决定全家人去野餐,或者突然改变主意拉着全家人去看一场新上映的电影,这会让追求完美的孩子意识到生活并不是那么可控制的。必要时还可采用饮食调节法,补充有助于消除压力与焦虑情绪的营养元素,比如多吃杂粮、麦麸、全麦面包等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帮孩子调节内分泌,缓解压力与疲劳。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可以帮助人体制造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增加抗压能力。此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题多解”的游戏,尽可能多地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鼓励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多想几套不同的解决方案。在遇到困难时,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做事方式,以提升他的耐挫能力。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征?

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性格相对比较内向,而且从小就要求所有事情都要做得非常好,要求非常细致,对事情经常不满意,时常反复做一件事情。

2.对于具有完美倾向的孩子,父母要注意些什么?

要学会降低标准;要引导孩子宣泄不良情绪;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摆脱对完美的苛求心理。

用完整的句子和孩子说话:培养语言表达力

情景再现: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女儿2岁半,照理说应该可以说简短的句子了,可她女儿仍然只会用单字单词来表达:“水”“糖糖”“抱抱”。一天,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来找我:“女儿很聪明啊,怎么就不会说长句子呢?”我说:“我想知道,你平时怎么跟孩子说话的呢?”她回忆说:“很正常啊,我每天对她说很多话……”这时,她的女儿指着奶瓶,妈妈马上明白这是女儿想喝水了,于是,女儿还没来得及说“水水”,妈妈立即把奶瓶递给她了。

尽管这位妈妈每天和孩子说很多话,却从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孩子向她提出要求之前,这位妈妈往往已经明白了她的意图,不需孩子言语就满足了她的要求。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表达发展缓慢。我建议她,当女儿想喝水时,可以给她一个空水杯,她拿着空水杯,想要水时,她就会努力去说“水”,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犯上述妈妈的错误,他们总是自己说很多,却从不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如此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会得到良好发展呢?因此,为了让孩子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要多给孩子输入正确的语言信息。

首先,父母要避免过分满足孩子,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只要他能说一个字,就应该鼓励他,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其次,父母要多与孩子对话。在一应一答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发展;同时,父母与孩子交流越多,越能清楚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