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一个儿童心理学课题时曾接触过一个小女孩,脾气非常暴躁。她妈妈的解释是孩子“遗传”了爸爸和爷爷的坏脾气。在给小女孩做咨询时我发现,孩子妈妈常常因为小事批评她,导致小女孩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小小失误,也无法面对自己心中很小的负面情绪。而她的爷爷和爸爸常为小事发脾气,也导致小女孩习惯了用发脾气或哭闹来表达自己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
曾经还有一个爸爸找到我,说他家的孩子2岁2个月,出去玩时,让他叫叔叔阿姨,他就低着头嘟着小嘴说:“不叫。”有时候经过小区门口,叫他跟保安叔叔问好,可是他直接说一句“不要”,就低着头走过去了。
孩子不愿跟人打招呼,这也是很多家长遇到过的情形。孩子不愿意叫人可能存在很多原因。比如,孩子每次出去都会见到很多人,他总是被大人提醒着去叫人,从而造成他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被迫降低。如果父母因为孩子某次没有叫人而当众批评他,也可能带给他不愉快的感受。于是,他将跟人打招呼和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便强化了他不愿意叫人的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最好能给孩子一种自主的感觉,这样他就会有支配感,心气儿自然就顺多了。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可以问孩子:“你看,某某阿姨来了,我们是跟阿姨握手、拥抱,还是问阿姨好呢?”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他,让他有所选择,也许事情就好办多了。之后再顺势欣喜地表扬他一下,他一定就会像喝了蜜一样美滋滋的了。
如果孩子在很专注地观察事物或者玩耍,父母没有必要非把他拎过来跟人打招呼,还是视情况而定比较好。
其实,孩子不跟人打招呼的表现,说明孩子在逐渐形成的观念中压抑了自己的一些正常需要,这可能与抚养人的观念和教养方式有关。比如孩子小时候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的时候,可能受到过大人的批评;或者孩子压抑自己的需要,说不想吃不想要的时候,可能受到过赞扬。这些看似很乖的行为,实际是在扭曲孩子的心理。要知道,能够诚实地表达内心愿望,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当然,现在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晚,我们只要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就可以了。所以,父母要注意鼓励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在同龄人或是与成年人交流时,常常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若这些冲突和矛盾长期得不到疏导,有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成年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不能及时应对。事实证明,成年人的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处理和疏导。所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关键一步。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面对孩子出现的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现象,父母应该注意些什么?
孩子的内心情感与感受需要成人的重视与聆听,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着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2.父母帮助孩子疏导压抑情绪和需求的途径是什么?
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鼓励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两人岁数一样,行为却有天壤之别
情景再现:
在为一些社区做育儿指导时,我曾遇到过一个特别重视孩子教育的小区。这个小区的年轻父母常常在一起交流教育经,还在网上建立了关于孩子教育的论坛,设有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学习成绩等成长信息的板块。这虽是好事,但我发现这个小区的父母尤其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比较。我刚到这个小区的时候,就有父母问我:“我家宝贝现在5个月14天了,能自己一个人坐稳啦,隔壁静静8个月了还不能坐,为什么呢?”“我家孩子和三楼的淼淼都是8个月,为什么我家孩子个头比淼淼小得多?”“我家宝宝11个月了,为什么行为动作显得比同龄孩子稍慢呢?”“我儿子2岁了,他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与同龄小伙伴玩,为什么他不像小区其他孩子那样合群呢?”“我7岁的女儿真是个假小子,不像其他女孩那样听话,个子也没同龄小朋友高,功课也没有邻居家铮铮好,这是怎么回事?”
从生理上看,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且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与养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在生长发育上可能会出现超前或延缓的情况。而从心理上看,由于外在因素和各种条件在每个孩子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他们的成长状态、行为方式也可能存在天壤之别。所以父母必须纠正在育儿过程中最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与别的孩子比较。
当自家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存在差异时,尤其是在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或其他行为习惯方面,父母不应责怪孩子、批评孩子,而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这些生活习惯或行为习惯等,并非孩子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教养形成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因此,父母因为孩子比别的孩子瘦、比别的孩子晚说话,而去错怪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还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生搬硬套理论。
有位高学历的妈妈蓝月,她非常信赖各项研究成果,所以她制订了相当精确的“育儿手册”。这部“育儿手册”甚为庞大,她把孩子每一个年龄段该做的大小事都详细列了出来,然后一一照做。比如,1岁6个月,准备图片书,与宝宝一起看书,一起说出书中物品的名称;4周岁,宝宝上游泳课;6周岁,宝宝独自淋浴等。
每个要做妈妈的女人,都会从书本上预先获得大量的育儿知识,来作为自己养育孩子的指南,有很多新妈妈也是照着育儿书上写的内容养育孩子的,但孩子可不会完全照着书本上写的那样成长,也有许多事情是妈妈始料不及的。
蓝月的孩子刚满1岁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吃完奶就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后来她很着急地找到我,我只能告诉她,宝宝吃完奶就哭闹,最大的可能就是没吃饱。蓝月增加了喂奶量之后,她家宝宝果然不哭闹了。原来蓝月是根据某项研究,像她孩子这样大的宝宝,每次喂奶60毫升,她就不知变通,一点儿奶也不多给,结果小宝宝每次只能吃半饱。若像她那样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后果很严重。
根据蓝月的“各项研究”:宝宝到2个月会笑,2个半月会看自己的小手,3个月会趴着抬头,3个多月可以翻身……但她家宝宝几乎没一项符合的。后来和别的妈妈聊起,她才发现她们的孩子也都没有按照书上写的规律成长。
父母不要拿着“育儿手册”来核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一发现不一样,就开始焦虑。要知道父母的焦虑,对于孩子来说,是比大声斥责还可怕的。所以生搬硬套理论并不可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只要他健康、快乐,根本不需要什么“育儿手册”。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最容易走入哪些误区?
与别的孩子比较;生搬硬套理论。
那些父母该知道的教子技巧
让孩子适应陌生场景、地方的方法是,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关的录像、书籍等,耐心地给他讲讲他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
防止孩子开关电器的方法是,给他一个同样可供他探索的玩具,比如玩具录音机、带开关按钮的玩具等,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让他继续探索。
面对孩子的苦恼,要先接纳他的负面情绪,然后再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觉,并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比较舒服的情绪上。
如果孩子喜欢思考,爱幻想,你要多和他聊天、一起玩,提升他的表达能力,让他把思考用到实际中来。
如果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你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不时提醒他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自以为是,不太在意他人感受,你可以适当给予他一些“打击”教育,教会他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