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
49482100000017

第17章 情里藏的是讷(2)

也就是说,在时间的洪流里,我们虽然渺小如砂粒,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依旧有很多人心怀理想,这种理想如同孩子般纯粹。他们为了打败时间,或者选择用文字,或者选择用画笔,还有人天真地希望用一部电影或是一台最新研制的手机……然而不管结局怎样,一旦他们定下的对手是时间,其不间断的思考最终会带他们画出刻有自己烙印的未来,而不是一道束缚、一把枷锁、一个笼子,绑住了自己,也牵住了世界。

剩斗士

每隔一阵子,我们这个社会总会冒出一种“热”来,以证明其欣欣向荣的活力。

众所周知,“热”这种东西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畸形的,起码代表着一种文化,比如多年前的“超女热”,赶场的特别多,大街小巷都是他们的美妙歌声,还有疯狂歌迷的四处拉票,甚至还有漂亮女粉丝为了拉票跑到男宿舍楼扫荡的现象(我当年就被扫了一回,花了一元钱,投了一张票),很有一种歌舞升平的感觉。

又比如说几年前的博客热(现在是微信),所谓的自主化媒体、全民皆博,上到八十、下到近八,都来谈谈理想、说说剩斗士153思想、发发狂想,热闹得一塌糊涂,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类似的还有“还珠热”“穿越热”,更早的还有“文化热”“下海热”,总之是五花八门、分外妖娆、百花齐放、精彩不断……如你所知,以上所列举的“热”都已经退烧。也就是说,不管有多热,总会有“长江后热推前热”的时候,重点是谢幕那天,我们那些被热过的人,回想起当年的所作所为,还有没有一种平常心,像是想起过去的一段美好往事,抑或是遮遮掩掩,生怕世人知晓。

这些年来,国家在加速度地赶英超美,火箭发展,收获了累累的硕果,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说物欲横流下的物价飞涨、真爱难寻下的剩女当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顺理成章地刮起了一阵相亲热潮,相亲的形式有很多种,最火的莫过于电视相亲,从《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再到《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连续几年来热度不减的《非诚勿扰》,在其收视率最高的时候竟直逼国内第一收视栏目央视的天气预报,大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这些特色各一、环节类似的节目还衍生出来了一系列的新词汇,比如说“高富帅”“白富美”;也因此走红了几位主持嘉宾,比如说孟非、乐嘉;更是让一些痴男靓女(来宾)一夜成名,成为各大媒体或餐桌礼仪的八卦头条。

除了上电视摆擂台高调相亲之外,低调一些的线下活动也是五花八门,颇有看点:从千人白领齐聚相亲活动到富豪游艇诚征女友俱乐部,再到双十一单身贵族Party等,个个都宣传花哨、策划独到,套钱还套名、闹情还闹心……由此可见,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削尖了脑袋要攻打进婚姻的围城里,而且还必须是心中想要的那种城这一点倒无可厚非,毕竟在城外太久了,容易寂寞,一个人在江湖里漂久了容易孤独。与其一个人孤独和寂寞到老,倒不如拉一个人相伴,人生漫漫路,即便没走到尽头,那也走一段算一段吧。

据新闻报道,广东省目前的大龄剩女有两百多万,其中广州有六十多万。也就是说,大概每三十个广州人里就有一位剩女。对于这一结论,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深刻体会,周围随便一抓一大把都是光棍儿妹儿光棍儿当然也不会少,至于抓着抓着的同时,自己也一不小心变成了光棍儿的情况也难说。

我有一女性朋友,从大学一直咬牙切齿地剩到现在,当然其间也有过一些短暂的插曲,有火花没被燎原,故而始终没奔进围城。眼看就要奔三了,剩也剩了七年之痒,加上家里人从焦急万分到心灰意冷再到万分焦急了几个回合,无奈之下,她跑去找半仙算命(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是一个骨子里的唯物主义者)。朋友都推荐某个地方准,结果她就兴奋异常地跑过去了,找到那地儿,还没坐下,人家就说:“这位女士今年芳龄不到三十,是来问姻缘的。”

她顿时被雷住了,立马坐定掏钱。随后就被云里雾里地忽悠了一堆,有些对得神奇有些则错得离谱儿。更离谱儿的是她尽挑那些对的来信,而且还信得踏踏实实,给了尾款,欢快离去,临走前虔诚万分地说要是下次进“城”了,一定带爱人回来还愿。

比起这位朋友的封建迷信,我另外一位朋友的做法倒更为靠谱儿,那就是去相亲。其实相亲还是挺有意思的,这方面我倒是有一些发言权,毕竟有过亲身体验,而且还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当然,这里的第三者指的是旁观者,兼职保镖(现在坏人这么多,这还是非常必要的)。

朋友是我高中的同学,差点儿做成恋人,后来有缘无分,就成了好友。相亲的那天晚上,我们来到一个装潢精致的西餐厅,灯光、音乐、氛围营造等组合拳都非常靠谱儿,朋友的相亲对象(都是某婚庆网上登记的)如期而至。第一眼看去,打扮还可以,年龄相仿,等一过来,我顿时就石化了哇!原来是我大学同学啊!顿觉这个世界太小了,相亲立马就变成了欢快的老同学聚会。所幸后来,我朋友跟同学硬是凑成了一对儿,闪电结婚,前不久还生了一女,七斤重,特幸福。

当然,相亲也不是都这么顺利的。电影《非诚勿扰》里吐血的相亲剧情暂且不说,就说曾经的一则新闻吧:某男女电视牵手成功,之后拍拖,男同志送了女同志一辆7系列的宝马,结果后来生米没煮成熟饭,最要命的是女同志还拒绝归还宝马,说是恋爱期间的合理赠品,于是男同志一怒之下将对方告上了法庭,弄得满城风雨,鸡飞蛋打,更有好事者把此个案升华到现代拜金女恋爱价值观低俗的高度上去,一棍子打死了很多剩女,所谓当代拍案惊奇。

曾经苦难的中国一直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从以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吵着闹着要的自由恋爱、“雷雨”似的反抗包办,再到现在的相亲浪潮,其中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文化变迁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相亲热潮的兴起,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进入围城的希望,看到了花九元钱建立家庭的热情;另一方面却也折射出了很多人的绝望、许多人的无奈和孤独。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吧:既乐观又绝望,既充满斗志又容易孤独,既义无反顾又彷徨失措……蜗人人们都说,爱情和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句话放到中国,恐怕还得加上一个中心语,那就是:房子。以前读大学时老师教过,在英国遇到路人,要是不知道唠些啥,只要说天气或足球就好,立马能聊个半天。依此类推,要是在国内不知道聊啥,聊房价高准能引起共鸣富人例外啊,我也没熬成富人,对富人的话题甚是陌生。当然,富人都在忙着干其他事儿,绝不会看到我的文章。

这些年来,大家有目共睹,房市跟股市成了一个漂亮的反比,恰好这两个也是关系到民生国计的事。古语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理儿放在今天得换个说法:上午11:40158情里藏的是讷当我们在伪装时,我们伪装了什么子跟情人一样成群,有些人一家五口却挤在十几平方米不透风的地下室里。最要命的是,前者觉得理所当然,韩信点兵,多搞几套更好;后者觉得生活凑合,再怎么苦逼也好,毕竟是活在大都市。

早些日子公布的“国五条”,如同一道惊雷在国内炸了开来,一开始大家欢呼雀跃,紧接着发现上大当了,房价不降反升,而且还带动了二手房的一路狂飙。

诚然,这一招的初衷是好的、得人心的、值得期待的,但得到的结果够不够损大家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起码那些连夜排队假离婚的人心里非常有数。有意思的是,某对儿刚成功办完离婚的夫妻非常开心,当场就很有礼貌地咨询工作人员:

“我说哥,复婚还在这儿办吗?”那哥顿时目瞪口呆了。

其实也用不着大惊小怪,网上早就有人算过账了,在“国五条”的背景下买一套二手房,碍于某些条件影响,离婚到复婚(其中包括一些过户什么)的成本只要二十来元,可如果不走这个流程去买一套二手房,这多花的钱起码有几十万前者是一份肯德基的钱,而后者则是父母可能赚了一辈子省下来的钱,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这点数学题还是难不倒大家的。

有记者闻风去采访某“假”离婚夫妻,问道:“小妹啊,你就不怕假戏真做?”小妹一听,脸上顿时露出蒙娜丽莎似的笑容,说房子要是没的话,戏都得停拍,甭说真戏假戏了。

蜗人

几年前,国内曾有一部电视剧很火,火到被禁播又开播,剧名叫作《蜗居》,讲述的是城市白领买房后的生活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看电视剧。我那段时间忙着过蜗居的日子,倒没怎么看,因此也不好评论。不过小说却翻了翻,发现里面有几处对白非常有意思:

“一包尿片一百多元,一罐奶粉一百多元,一进一出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啊。”

“股票还有涨涨跌跌的,楼市怎么就一直涨呢?早前报纸上说,楼市有可能下跌,马上就有人出来说话了,说上海的楼市才刚刚进入春天,还春天呢……都涨成这样了,这要涨成夏天了,我们是不是都不要活了?我真不好骂娘!”

正如冯大导演说的“能火肯定是有理由的”,其实冯导也是谦虚地说,因为火的话不但有理由,而且理由非常充分。

《蜗居》主要描述的是一种生活的意识形态,这种形态最大的魅力就是有着普遍的共鸣性。怎么说呢?拿广州的房价来说吧,现在市区二手房的均价已经到了一百万元以上。一般几千元月薪的小白领累死累活起码要五年才能攒够首期,而且这五年里面还不能生病,不能出岔子,不能寄太多钱回家,更不能有时间出去旅游休闲什么的,而应该坚决发扬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的良好品德。

关于房子,我是一个受中国本土文化影响深厚的草民。也就是说,在我的观念里,房子意味着安居,安居方能乐业成家养家糊口什么的。然而,前不久广州某官员说道,中国人三十岁前就应该买不起房子。随后引起社会一阵喧哗,据说那位官员一个礼拜上下班都走后门而且跟别人换着车开。

不过细想一下,又会发现这句话其实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对错与否暂不论,起码它是善意的,让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希望,然后才不会太失望。可是三十岁之后呢?我们又该拿什么样的话来聊以自慰呢?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当当网老总的一句话,他说他这辈子不会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的一件就是跟房地产商坐在一块儿喝茶这句话的焦点不是在喝茶,而在房地产商上。

我毕业也有很多年了,觉得这些年最英明的决策就是房子买早了好几年;最后悔的决策就是当时买房没咬着牙,买大一些的,哪怕多几平方米都赚了。这么说吧,我买房那阵子的房价是一万元出头,现在比我那儿二手楼的房龄更老一些的都要两万多,整整多了一万元,其中的差价,我毕业到现在不吃不喝都没赚这么多。

我哥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加上我嫂子是海关工作人员,两个人都是吃国家铁饭碗的,大家可想而知,衣食无忧吧?有房有车吧?生活乐无忧吧?可最近我哥头疼了,头发也少了很多,因为他之前在从化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望江大房子,如今调到广州上班了,他得卖掉那套房子,在广州一个郊区买个二手房,这需要借十几万才能付得起首付,差点儿没把他急我们像是无脸人-2.indd16014-7-4上午11:40蜗人161死。现在老后悔,当初就不该调过来。

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是有关我师兄的,其人一直以来思想就比较前卫,受着西方思想,尤其是《老友记》里租房过日子的洗礼。他找的老婆也是同校的,小两口一直就主张不买房子,并且决定一辈子不买房子,就租大房子过潇洒日子。

刚开头几年还真不赖,他们在市区租了个月租五千多元的大房子。那地段儿、那空间、那设备、那小区都真不赖,完全可以说是富人的生活。结果几年下来,他们便发现一个问题,房租一直在涨,小孩子也出生了,学区是个问题,于是只能上私人学校好的学校价格那可是不菲。最无语的是,前几天,房东突然找上门来,说房子要卖,不租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搬家了。

家还是我帮忙搬的,我自己感觉非常累,不过都还好,只是体力上消耗了而已,睡一晚就回来了。他们可不一样,要重新去习惯一个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得变,心到底累不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其实,像我朋友那样的人有很多,像我哥那样的人也有不少,还有更多准备努力买房蜗居的人……他们让我想到我曾经很喜欢的一首歌周杰伦唱的《蜗牛》。歌中传达了一个简单的寓意,那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像乐观的蜗牛一样,一步步地往上爬,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到达天空的,随后乘着叶子随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