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的状态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的确有事相求!尽管我有强大无比的力量,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了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也无法帮助所有的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利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任何一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关键是看我们以怎样的情绪去体验,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是情感如何的体验,是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而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情绪体验的结果截然不同:或积极或消极,如高兴、喜悦、满意,悲痛、愤怒、生气等。人的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也会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情绪。
我们只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就不会被任何障碍左右,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使之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心理学认为,人类最基本或原始的情绪形式有4种,即喜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在这4种基本情绪形式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不尽其数的情绪形态,如:满意、愉快、喜悦、快乐、大喜、狂喜;生气、气恼、愤怒、大怒、暴怒、狂怒;担心、害怕、惊慌、惧怕、恐惧、恐怖;失望、悲愁、悲哀、悲戚、悲伤、悲痛等。
情绪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依据其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又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3种状态。这3种情绪状态对人的生活的影响都很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心境
所谓心境,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而不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特定体验,如高兴时看什么都喜欢,郁闷时看什么都厌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属于心境因素引起的。
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多种。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是影响心境的根本原因,如家庭经济环境发生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家庭成员出现了变故等;时令季节气候的变化也是影响心境的原因之一,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季节的变化(春柳吐翠)引发的人生体验;另外工作事业(顺利与否)、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健康状况(良好与否)、自然环境(适应与否)等,都是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能够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积极性发挥和学习、工作效率提高的,我们称之为积极心境;反之,则为消极心境。青少年必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拥有并保持一个有利于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良好心境。
2.激情
所谓激情,指一种强烈的激动的情感,是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兴奋、狂喜、暴怒、恐惧、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激情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个体的自我悦纳、客观的强烈反映、目标的激励作用等。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通常与理智、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对个体发挥激励作用。特别是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了激情,就有了积极的进取态度,就能理智地分析困难存在的原因,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例如,目标的激励作用使一名想升入名校的学生充满激情,激励其攻克学习中的各种难关,废寝忘食地完成学习任务。消极的激情对机体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使人的自制力下降。
如惊恐时目瞪口呆,绝望时丧失勇气,愤怒时行为冲动,甚至在暴怒时无视法律毁物伤人。人们常说的“愤怒时的智力水平最低”,强调的就是消极激情的抑制作用。
青少年要学会调整激情状态,抑制消极激情,体验积极激情,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健康成长。
3.应激
所谓应激,是个体对刺激产生的反应,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出现应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个体在没有预见的前提下形成的刺激。也就是说,应激源(引起应激的刺激)出现的条件必须是个体主观上的意外。在遇到意外的紧急情况时,人们均可能出现应激状态,但是不同的个体应付应激的方式会不同。
这种不同虽然与应激源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个体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经历、遗传和学习训练等因素。例如,应激源相同,有的人会急中生智,冷静果断地采取措施;有的人则可能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应激状态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应激源的刺激下,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对应激源的反作用力较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强,表现为泰然自若、急中生智、处变不惊等;反之则较弱,表现为目瞪口呆、束手无策、万念俱灰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无论个体的心理状态如何,任何个体都不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因为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防线,导致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死亡。
青少年要有意识地接受一些心理状态的适应训练,以减少应激源的刺激过强而造成的伤害。
二、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意义
一个寂寞的人看到了一个推销电话的广告,“有了电话,朋友就会来!”于是,他装了一部电话,希望朋友跟着来。白天他卖力地工作,回家之后就整晚歇斯底里地盯着电话机,心想,他错过了不少电话。他仍然寂寞,开始为可能漏接的电话而疯狂!一天,他从信箱里抓出了一张推销录音机的广告,“有了录音机,朋友来电就不会漏接!”录音机装了一个星期后,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录音机,使房间显得更加寂寞。
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寂寞?因为情绪主宰了他的身心,电话也好,录音机也罢,都只是他过度的情绪反应的一种载体,根源问题不解决,他的寂寞问题永远难以解决。
朋友就是朋友,友情就是友情,任何物质的拥有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情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只有付出你的真诚,才能收获你希望的友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主动付出关怀与热情、主动帮助别人的时候,就是你拥有朋友拥有友谊的时候。
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是直接的,即情绪主宰人的健康并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这是被现代生理医学和心理医学共同证明了的研究结论。
1.情绪左右身心健康
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身心健康,这是毋庸讳言的。但不良情绪危害身心健康,至今仍没能引起青少年的足够重视。
不良情绪主要指两种:一是反应过度的情绪(指个体的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喜极而泣、怒火中烧、悲痛欲绝、恐慌不已等),二是持久的消极情绪(指在引起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个体仍然较长时间不能从消极情绪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如抑郁寡欢、萎靡不振等)。
(1)不良情绪严重损害人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过度的消极情绪和长期消极情绪都是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祸根。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一定的平衡点上,但在过度的情绪冲击下,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可能会被抑制。这种非常情况一旦出现,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使人的意识范围受限变窄,智力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自我控制能力被弱化,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不仅使人脑的高级心智活动被抑制,而且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2)不良情绪严重损害人的生理健康。我国中医理论向来强调,情绪反应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会影响生理健康: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和消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脑栓塞、心肌梗塞、胃溃疡、肌肉痉挛或疼痛、月经不调或闭经、糖尿病、风湿病、癌症等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情绪左右认知行为
如果问一问那些高考取得高分的考生,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人人都可能告诉你一点:保持良好情绪。他们所指的保持良好情绪,其实就是指适度的情绪兴奋。为什么呢?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情绪能使人增强信心,促进思维,提高效率,极大地发挥创造性;反之,则使人缺乏信心,阻滞思维,降低效率,难以发挥创造性。高考状元们成功的关键,是他们在学习中保持了一种持久而炽热的情绪,进而激发了无限的能量去完成学习任务。
(1)情绪影响知觉活动。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可以影响人对事物的知觉选择;而知觉选择一旦被打上目的性烙印,就会彰显情绪对人的影响。情绪和情感驱动着人向自己喜欢的事物靠近,生活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例如,学习中的偏科现象为什么比较普遍,一句话就可指出原因,即个体喜欢的学科投入的注意资源(如时间、精力等)多,而其不喜欢的学科投入的注意资源少。再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一任课教师,就厌恶该教师所教的课程,结果自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极差。可见人的认知水平、认知选择和行为驱动无疑都受到了情绪的明显影响。
(2)情绪调控行为状态。这里所说的行为状态,指行为受到了激励还是干扰、推动还是阻碍。实践证明,情绪对行为状态的调控,直接影响的是行为的效率和结果。例如,厌学情绪使个体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再如,某学生喜欢某老师,其就会向该老师传递好感,而其获得的反馈信息自然也与其传递的好感对应。由此可见,情绪对人的行为状态、行为效率和行为结果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三、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
有位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得知深山里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且不会空手而归。于是他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老人,便恳求老人恩赐于他。老人说:“每天清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你所祈愿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了!”
于是,每天清晨,那位青年人便在海滩上捡石头,发觉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那位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却始终也没有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仍然像往常一样在沙滩上捡石头,手中的石头仍然一粒接一粒地被他丢下海去……突然,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猛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
寻找“心愿石”的青年,两手空空的原因,是其情绪的变化。瞧,想发财想得发疯,他便把希望寄托在有求必应的山中老人身上,老人的指点,又使他将希望寄托在“心愿石”上,长期的“寻找”又使他的情绪极不稳定。说到底,他是在被动地等待“心愿石”的出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的这种情绪变化与其对事物的认识、自身的气质类型和环境的刺激等因素有关。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都知道,好运不会平白地光顾任何人,只有时刻留意你身边的事情,才能从中发现“美”。
有些人习惯等待“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想法。“机会”不会平白无故地光顾某些人,被动地等待,就等于坐失良机。如果我们注意到腊梅的开放,我们就该明白一个道理:腊梅并没有被动地等待冬天的来临,而是集聚了春夏秋三季的能量,在冰雪中一展自己孤傲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