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一般认为,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
(2)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
(3)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
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价值分布来考查。物流价值(采购和分销之和)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行业中都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制造价值不到一半。在易耗消费品和一般工业品中,物流价值的比例更大,达80%以上。说明供应链是一个价值增值链过程,应有效地管理好物流过程,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物流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问题,而是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用户价值,降低用户成本;协调制造活动,提高企业敏捷性;提供用户服务,塑造企业形象;提供信息反馈,协调供需矛盾。要实现这几个目标,物流系统应做到准时交货,提高交货可靠性,提高响应性,降低库存费用等。
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快速传递与反馈市场信息,不断沟通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提供低成本的优质产品,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顾客化的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将成为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物流管理又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三、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21世纪,全过程可视的实时管理和高效率运作将使供应链管理实现划时代的广泛应用。随着经济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与速度方面
越来越多的公司已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对时间与速度的重视已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做是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它们之间物流、信息流的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快速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2.质量方面
物流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因为一个环节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最终影响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的评价。厂商们开始认识到,即使其产品在其他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一旦交付延迟或损坏,都是客户所不能接受的。劣质的物流业绩会毁灭产品在其他方面的出色表现。
3.组织方面
当前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有重要影响的一个趋势是货主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这个趋势非常明显与迅速。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套优势。虽然跨国公司希望只采用有操作全球供应链能力的少数几家物流供应商,但目前还没有一家物流供应商声称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满足,因此,物流供应商间的联盟应运而生。
4.资产生产率方面
另一个将改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因素是货主越来越关心资产生产率。在改进资产生产率方面,一直很受重视的是存货水平的减少和存货周转的加快,因为存货所发生的费用是资产占用的重头部分,减少存货可以减少存货成本。固定设施如仓库的投资也是影响资产生产率的重要方面。通过减少存货和利用公共仓库而减少自有仓库已成为明显的趋势。与此类似的还有减少自有运输工具增加外包。
5.客户服务方面
还有一个对物流供应链管理具有影响的趋势是对客户服务与客户满足的重视。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整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它为标准。例如,一些公司已采用订单准时交送的百分比、订单完整收到的百分比(货损货差率)、账单准确的百分比等指标。客户服务重点转变的结果便是重视与物流公司的关系,并把物流公司看成是提供高服务水平的合作者。
第四节 供应链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在经济衰退时期,供应链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通过对节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进行风险调整和优化,将大大加强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一、供应链风险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组成要素形成的风险
(1)机会主义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代理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
(2)信息沟通障碍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
(3)企业运作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缺乏柔性,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
(4)渠道成员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在供应链中,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
(5)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这就需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
2.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
(1)市场需求识别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市场竞争的激化,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供应链无法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顾客偏好。一条供应链也会由于不能根据新的需求改变产品和供应物,而不能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最后,市场机会也会由于不能满足顾客快速交货的需要而丧失。
(2)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加大。在经济繁荣时期,供应链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存货、补充人力,相应地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供应链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此时市场筹资环境不理想,筹资成本加大。这种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增大了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3)经济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对一些产业的鼓励,给供应链投资指明了方向;对另一些产业的限制,使供应链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供应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业调整。
(4)法律环境风险。国家法律代表国家的利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供应链成员所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