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流通加工管理及合理化
一、流通加工管理
1.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通过可行性研究,并确定设置流通加工中心后,流通加工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就成为物流系统和社会生产系统运作的关键环节。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生产组织和管理较为相似,而与运输、存储等方法则有不同。流通加工的组织和安排一般包括劳动力、设备、动力、财务、物资等方面的管理。流通加工的内容及项目较为繁杂,而且不同的加工项目有不同的加工工艺,这也是流通加工组织和安排的特殊性所在。例如,对于套裁型流通加工其最具特殊性的生产管理是出材率的管理。这种主要流通加工形式的优势是利用率和出材率均较高。为提高出材率,需要加强消耗定额的审定及管理,并应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套裁的规划及计算。
2.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
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流通加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家质量标准中没有对加工产品品种规格的规定,主要是根据用户要求来对加工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由于各用户要求不一,质量宽严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流通加工据点必须能进行灵活的柔性生产才能满足质量要求。
此外,流通加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还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中采取的产品质量监测、工序控制、各种质量控制图表等。
二、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简言之就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前提的同时,通过合理组织流通加工生产,并综合考虑加工与运输、配送、商流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益。为此,前期要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与否,设置的地点,加工的类型,技术装备的选择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以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目前,国内在流通加工合理化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
流通加工属于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因此,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也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一方面合理的加工可以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也会产生抵消效益的负效应。
以下是几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布局状况的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布局状况,或者称为地点设置,是整个流通加工是否能有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应在需求地区设置加工点。这样有利于发挥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一方面,依据多样化需求生产出的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在生产地增加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对于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应在产出地设置加工点,并将其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消费地,即设置在物流之后,则无端地在流通中又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此外,流通加工环节的地点即使选择正确,但如果在小地域范围的选址问题处理不当,仍然会出现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加工点周围社会、环境条件不良,交通不便,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等。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程度等。对其进行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将本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错误地安排在流通加工完成,就会造成不合理性,反之亦然。
流通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而不能代替生产加工环节。因此,在以下环节中不宜设置流通加工环节:一是工艺复杂,对技术装备要求较高且效益较高的;二是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的;三是在市场的压迫力下,生产者进行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而由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样不当,就会出现与生产夺利的恶果。
(3)设置多余的流通加工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种不合理形式主要包括:流通加工过程过于简单;对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作用都不大;通过流通加工仍未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的都可视为多余的环节。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较高的产出投入比,是流通加工环节生存的重要优势。如果成本过高,其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除了一些政策上要求即使亏损也应进行的加工外,其他的加工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
2.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的因素
(1)加工与配送相结合。这种形式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可以按照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成为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一环,从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的加工环节,可以大大提高配送服务水平。这种形式已成为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广泛适用于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
(2)加工与配套相结合。当对配套要求较高时,生产单位无法做到完全配套,只有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才能有效地促成配套,这大大提高了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使得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实现了有效衔接,促进了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使两者互相转换时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加工对促进销售,实现商流合理化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加工与配送有效结合后,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这就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还包括: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等。
(5)加工与节约相结合。流通加工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节约能源、节约人力、节约设备、节约耗费等。能否实现社会和企业两方面的效益最大化,是最终判断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树立社会效益的观念,只有在以补充完善为己任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这也是流通加工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不同之处。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范畴了。
【案例分析】
迪安食品公司鲜牛奶流通加工
迪安食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M.迪安(Howard M.Dean)正有一项开发计划,打算在墨西哥市场投放牛奶制品和冷冻蔬菜。对于这家有23亿美元资产、总部设在芝加哥、仅在美国从事销售活动的公司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举措。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允许开放墨西哥市场,迪安食品公司正在利用机会将其产品推荐给9000万新的消费者。
牛奶是一种特别吸引人的产品,因为墨西哥新鲜牛奶短缺,而人口中有一半年龄在18岁以下(主要的喝牛奶者)。并且,因为政府的限价,还没有什么动力驱使批发商和零售商推销该产品。在投入这项冒险事业之前,迪安指派了两名经理去研究墨西哥市场行销和物流需求。迪安还寻求专业厂商Tetra Pak公司的合作,这是他的包装供货商之一,是一家大型的墨西哥公司。
迪安首先通过建立一家合资企业把目标对准墨西哥奶制品市场。该合资企业期望配送商有经验处理迪安的牛奶和奶制品,将其装运到边界城镇。墨西哥现在消费迪安的EI Paso奶制品公司的1/3的产品。迪安食品的合资企业仍然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冷藏问题,因为绝大部分的产品是在小型的“夫妻”店里出售的,这类店里几乎没有什么冷藏设备。因为产品的堆放空间缩小了,在货架上的保存期也缩短了,迪安就把加仑壶包装改成小纸箱包装。第二个问题与超市有关。这些超市常常通宵停电,造成冰淇淋产品反复地融化和冻结,以至于损害了产品的品质。迪安拟打算采用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购买冰箱并对店里24小时维持供电进行补贴。第三个问题是墨西哥缺少奶牛场。这一短缺正在迫使迪安考虑发展与原牛奶生产商的关系,而不是实际经营这些奶牛场。第四个问题是低品质牛奶的问题。因为墨西哥几乎没有关于产品品质控制的法律规章,所出售的全部牛奶中有40%未经巴氏法灭菌就直接输送到消费者手中。
虽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困难,迪安的管理部门仍把这种形势看做是在一个大市场中获得大份额的机会。迪安先生说:“我们得快点行动,现在正是机会。”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学院《连锁物流》精品课程网站案例改写,http://lswl.kmu.edu.cnlswl2009-05/39.html)
【案例讨论】
1.迪安食品公司鲜牛奶是如何流通加工的?
2.如何合理流通加工?
【复习思考】
1.包装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2.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哪些?
3.请简述包装的主要技法。
4.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流通加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6.在物流活动中,流通加工主要起到哪些作用?
7.简述不合理的流通加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