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21

第21章 仓储与库存管理(2)

三、仓储管理的任务

1.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网络

物流网络是由运输的“流动线”和仓库的“固定点”连接而成的运作系统。由于仓库的固定性,其位置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仓库一旦建成,不能轻易搬动,所以合理选择仓库的位置可以提高物流网络的高效性,降低物流的综合运作成本。

2.合理选择仓储设施设备

仓库设施设备的选择不但对仓库的运营成本产生影响,也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所以,合理选择仓储的设施设备是实现系统作业标准化、高效化的保证。

3.严格控制商品进出质量

严格控制商品的进出质量,既可以减少仓库损失,也可以防止不合格的商品流入下一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供应链加长,物流网络扩大,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4.认真保管在库商品

在库商品的保管,既包括在库商品的数量保证,也包括商品的质量保证。在库商品的数量和品种的增加会加大商品数量清点的难度,准确掌握库存商品的真实数据是保证良好存货控制的条件。在库商品的质量保证是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按照商品的储存要求,达到商品的保管质量,仓储活动才是有效的。

5.保证仓库高效运作

仓库日常运作包括进货、分拣、出货、盘点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仓库日常作业的顺畅和高效是仓库管理最基本的任务。

6.降低仓储运营成本

降低仓储运营成本是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降低仓储成本包括供应链网络的合理化设计、仓储设施设备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指标评定系统的合理设定以及日常运作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等。总之,仓储运营成本是反映仓储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7.确保仓库运行安全

仓库是商品的集中存放地,既要保证操作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又要防盗、防火。确保仓库的运行安全既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

四、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效率原则

仓储的效率表现在仓容利用率、货物周转率、进出库时间、装卸车时间等指标上,表现为“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的高效率仓储。仓储的生产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管理,实现最少的劳动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品产出。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

作为市场经营活动主体的仓储业,应该围绕着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行组织和经营。同时,仓储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履行治理污染与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安定的义务,实现仓储企业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实现仓储企业与国民经济、地区经济同步可持续发展。

3.服务原则

服务是贯穿于仓储活动中的一条主线,仓储的定位、仓储的具体操作、对储存货物的控制等,都要围绕着服务这一主线进行。仓储服务管理包括直接的服务管理和以服务为原则的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要在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

五、对仓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1.仓库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丰富的商品知识。

(2)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

(3)熟悉仓储设备。

(4)办事能力强。

(5)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

(6)具有一般的管理素质。

2.仓库保管员的职责

(1)认真贯彻仓库保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热爱仓库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树立为客户服务、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树立讲效率、讲效益的思想,关心企业的经营。

(2)严格遵守仓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做好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和出库发运工作;严密各项手续制度,做到收有据、发有凭,及时准确登记销账,手续完备,账物相符,把好收、发、管三关。

(3)熟悉仓库的结构、布局、技术定额,熟悉仓库规划;熟悉堆码、苫垫技术,掌握堆垛作业要求;在库容使用上做到:妥善地安排货位,合理高效地利用仓容,堆垛整齐、稳固,间距合理,方便作业、清数、保管、检查、收发。

(4)熟悉仓储物资的特性、保管要求,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管,防止货物损坏,提高仓储质量;熟练地填写表账、制作单证,妥善处理各种单证业务;了解仓储合同的义务约定,完整地履行义务;妥善处理风雨灾、热冻等自然灾害对仓储物质的影响,防止和减少损失。

(5)重视仓储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仓储成本。妥善保管好剩料、废旧包装,收集和处理好地脚货,做好回收工作。用具、苫垫、货板等妥善保管、细心使用,促使其使用寿命延长。重视研究物质仓储技术,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仓储物耗损率,提高仓储的经济效益。

(6)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熟练地掌握计量、衡量、测试用具和仪器的使用,掌握分管物资的货物特性、质量标准、保管知识、作业要求和工艺流程;及时掌握仓库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适应仓储自动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仓储的管理水平;了解仓库设备和设施的性能和要求,督促设备维护和维修。

(7)严格执行仓库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虫鼠害等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各种灾害和人身伤亡事故,确保人身、物资、设备的安全。

第三节 仓储作业管理

仓储作业流程一般由入库作业、在库保管作业、出库作业三个阶段构成,这三个阶段的流程主要包括实物流和信息流两方面。实物流,即实体移动,包括接运、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发运等环节;信息流,是实体信息的流动,包括货品单据、凭证、台账、报表、技术资料等,信息是实物的前提,而实物流也伴随着信息流。

一、入库作业管理

(一)入库业务管理的任务

入库业务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接收商品入库储存时,进行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的总和。在整个入库业务操作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

(1)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清点商品数量;

(2)对入库商品进行接收检查;

(3)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各种入库手续和凭证。

(二)入库准备工作

1.编制仓库商品入库计划

所谓商品入库计划,是根据商品供应业务部门提供的商品采购进货计划来编制的,有关各类商品的进库时间、品种、规格、数量等的计划,通常也叫商品储存计划。仓储部门可以根据供应计划部门提交的采购进度计划,结合仓库本身的储存能力、设备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各种仓库业务操作过程所需用的时间,来确定仓库的入库业务计划。

2.入库前的具体准备工作

商品入库前的具体准备工作,是指仓储保管部门接收商品入库的具体实施方案,这种具体方案,是根据仓储业务计划并通过日常与供应业务部门、商品运输部门的联系,在掌握入库商品的品种、数量、到货地点、到货日期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组织人力;②准备物力;③安排仓位;④备足苫垫用品。

(三)入库的操作程序

商品的入库是指商品接运、搬卸、装运、检查包装、点清数量、验收质量、商品堆码、办理交接手续和登账手续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

1.商品接运

(1)专用线接运

专用线接运是铁路部门将转运的商品直接运送到仓库内部专用线的一种接运方式。

在卸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卸车前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核对车号;检查货封是否脱落、破损或印纹不清、不符;校验商品名称、箱件数与商品运单上填写的名称、箱件数是否相符等。

②卸车过程中正确操作。要按车号、品名、规格分别堆;按外包装的指示标志,正确勾挂、铲兜、升起、轻放,防止包装和商品损坏;妥善处理苫盖,防止受潮和污损;对品名不符、包装或损坏的商品,应另外堆放,写明标志,并会同承运部门进行检查,编制记录;正确使用装卸机具、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和商品安全等。

(2)车站、码头提货

凭提货单到车站、码头提货时,应根据运单和有关资料认真核对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收货单位等。货到库后,接运人员应及时将运单连同提取回的商品向保管人员当面清点,然后由双方办理交接手续。

(3)仓库自行接货

仓库接受货主委托直接到供货单位提货时,应根据提货通知,了解所提货物的性能、规格、数量,准备好提货所需的机械、工具、人员,配备保管员在供方当场检验质量、清点数量,并做好验收记录,接货与验收合并一次完成。

(4)库内接货

存货单位或供货单位将商品直接运送到仓库储存时,应由保管员或验收人员直接与送货人员办交接手续,当面验收并做好记录。若有差错,应填写记录,由送货人员签字证明,据此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赔。

(5)接运记录

在完成商品接运工作的同时,每一个步骤应有详细的记录,并详细列明接运商品到达、接运、交接等各环节的情况。接运工作全部完成后,所有的接运资料,如接运记录、运单、运输普通记录、货运记录、损耗报告单、交接证以及索赔单和文件、提货通知单及其他有关资料等均应分类输入电脑系统以备复查。

2.核对凭证

商品运抵仓库后,仓库收货人员首先要检验商品入库凭证,然后按商品入库凭证所列的收货单位、货物名称、规格数量等具体内容,与商品各项标志核对。经复核复查无误后,即可进行下一道程序。

3.大数点收

大数点收是按照商品的大件包装(即运输包装)进行数量清点。点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逐件点数计总;二是集中堆码点数。

4.检查包装

在大数点收的同时,对每件商品的包装和标志要进行认真的查验。逐一查看包装标志,目的在于防止不同商品混入,避免差错,并根据标志指示操作确保入库储存安全。

(四)入库验收

验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箱、拆包、检验商品的质量和细数;二是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在办理商品验收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细数不符。

(2)质量问题。

(3)有货无单,或有单无货。

二、在库作业管理

商品的在库管理是指对商品进行合理的保存和经济的管理。具体表现在商品储存作业管理和商品养护。

(一)商品储存作业

1.商品储位管理

(1)商品的分区分类

商品的分区,是指根据仓库保管场所的建筑、设备等条件,将仓储库房、货场、货棚、货架等划分为若干保管区,以适应定区储存一定种类商品的需要。分类,则是指根据仓储商品自然属性(性质)、养护需要、消防要求的一致性,将仓储商品划分为若干类,便于结合业务需要,分别按种类集中储存于相对固定的货区。

商品分区分类的方法一般有:按货物的种类和性质分区;按不同货主来分区分类;按货物流向分类;按货物危险性质分区分类。

(2)货位的选择

货位是指仓库中实际可用于堆放商品的面积。

选择货位要遵循:确保商品安全原则;方便吞吐发运原则;力求节约仓容原则。

(3)货位的编号方法

货位编号是将库房、货场、货棚、货垛、货架及商品的存放具体位置顺序,统一编列号码,并做出明显标志。编号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①对于整个仓库各储存场所的编号。

②库房内各货位编号。

③货场货位的编号。

④货架上各货位编号。

⑤保管账卡。是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仓储商品的动态变化情况,是在库商品清点的主要依据。

商品的保管卡用于具体货垛进、出、结数量的记录,一般由保管员使用管理,根据商品入库单、出库单,用格式统一的卡片编制。卡片的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散式;另一种是集中式。

⑥盘点对账。是定期或临时核对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与商品保管账上数量是否相符,检查有无残缺和质量问题等。

盘点可分为定期盘点和临时盘点,其具体内容包括盘点数量、盘点重量、货账核对、账账核对、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原因、做好记录、及时反映等。

盘点的周期因盘点方法不同而不同。对于定期盘点,一般一年1~2次;不定期盘点则一年1~6次;每日每时盘点,一日1~3次。

盘点增减率=期内增减金额/期内进货累计金额×100%=账面记载金额-库存实际金额/期内进货累计金额×100%

一般盘点增减率的年平均值不应超过0.1%~0.3%,最理想的数值应为0.05%~0.08%。

2.商品堆码

(1)堆码的要求

商品的堆码是指根据商品的性质、形状、轻重等因素,结合仓库储存条件,将其堆码成一定的货垛。

进行商品的堆码,应遵循合理、牢固、定量、整齐、方便等几个基本要求。

(2)堆码形式的确定

堆码的形式是指货垛的外观特征。

按商品堆垛的底层形状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环形等垛形。商品堆垛纵断面的形状可分为方垛、梯形垛、三角形垛、矩形垛等。

(3)堆码技术和方法

堆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散堆方式。将无包装的散货在库场上堆成货堆的存入方式。

②垛堆方式。是指对包装货物或长、大件商品进行堆码。具体方式有直叠式、压缝式、通风式、缩脚式、交叠式、牵制式及栽桩式等。

③货架方式。采用通用或者专用的货架进行商品堆码的方式。其适合于存放小件商品或不宜堆高的商品。

④成组堆码方式。采用成组工具使货物的堆存单元扩大。常用的成组工具有货板、托盘和网络等。

(4)堆码中应注意的问题

商品堆码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商品应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②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③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④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⑤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

⑥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⑦先进先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