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49470100000026

第26章 俞源古村落的社会秩序(1)

古村落俞源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俞氏宗族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组织族人改造环境,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社会。千百年来,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古村落已形成宗族组织、文化科举和商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创造了古村落的文明。中国社会的变迁也会在这里引起反响,但是由于宗族聚居的格局使古村落社会具有特殊的应变力,直至近代仍保持自身的稳定。俞源村丰富的资料遗存和淳厚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在俞源从事田野考察、了解俞源的社会秩序、重构古村落的实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 古村落的宗族制度

俞源俞氏家族何以八百年不散?究其原因,除了依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个顽强有力的基础之外,一是靠血统,二是靠道统。由两者相结合形成的宗族制度对古村落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家族传统浓厚的国家。历代王朝借助家庭伦理、家族制度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教化实行社会控制,中国乡村的家族在国家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所谓家族,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家庭房派结成的亲缘集团或社会群体单位。在一个家族中,家庭是最小的单位,家有家长,积若干家而成户,户有户长,积若干户而成支,支有支长,积若干支而成房,房有房长,积若干房而成族,族有族长,下上而推,有条不紊。家族作为一种血缘组织,它是依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一般来说,典型的家族通常有基本组织表现,如族谱、族祠、族规、族产和族长等。

古村俞源俞氏具有中国古代家族的典型形态及制度特征:

其一是族谱:俞源俞氏具有比较完备的族谱。其族谱不仅是确定和联系俞姓族群的重要方式,也是确定族民亲疏辈分、权力义务及房派组织体系的重要方式。通过族谱,还宣扬本族名贤忠烈。俞氏宗谱对进入谱列的内容有严格规定。四必书:书敕谕,书新旧序文,书姓氏渊源,书武烈文谟德业;八不书:卒之年月,死于非命不书,盗窃者不书,赌博者不书,不孝不悌者不书,犯兽行者不书,官吏犯贼罪者不书,纳妾宠婢者不书,苟合微贱者不书;四特书:礼、义、孝、节;二必录:录名壬缙绅题赠,录先贤吟咏诗稿等等。俞族从明洪武乙亥年首次修谱到民国初年已葺谱达十余次,对家族发展史作了客观、完整的记录。一方面巩固和提高了本族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家族的内在凝聚力,强化了家族意识和家族团结。从而为家族组织的集体行动奠定基础,有助于俞氏家族延续和发展。

其二是族祠:俞源俞氏家族建有自己的宗祠,名“孝思庵”,因毁于战火,后重建,以祭祀自己的祖先,明相严讷题“壬林堂”保存至今。俞祠作为俞氏家族的标志、祭祖的圣地,不仅是家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也是家风家法教育后代的场所,同时也作为管理家族事务、执行家族家法的机构。俞氏家族每年都要在宗祠举行祭祖活动。祭祖典礼是封建社会一项集体祭祀活动,俞源祭祖有其浓郁地方特色延续几百年,至解放停止。俞源祭典一年要举行四次,即清明、冬至、二月十五日、八月中秋各举行一次,凡16岁以上男丁都要参加。每次祭典要进行一次参与者的聚餐,60岁以上老人和绅衿,享有一次胙肉的分发。每次祭典要杀猪宰羊,雇请乐队,摆设三堂祭案,陈列香炉、烛台、台灯、祭盘、锡爵、丝帛等祭器,供奉牲醴、香烛、时令果蔬等祭品,另还设有盥洗所,为主祭和执事者祭前沐脸净手之用。俞氏祭典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程序。据俞氏宗谱记载,典礼具体程序有八项内容。(见注释栏7-1)

注释栏7-1

典礼具体程序如下:

一、主祭孙一人,陪祭孙一人,执事一人,内司唱一人。

二、司唱:祭祀开始,主祭、陪祭、执事就位,众孙皆就位。念某某国号、某年某月某日、岁次、佳节、孙等谨以牲醴、庶羞、清酌之奠致祭(众孙肃立)。

三、主祭孙、陪祭孙、执事孙盥洗整衣。

四、主祭孙、陪祭孙由执事孙陪同,上香分堂祭拜(众孙跪),奏乐。

五、执事者朗读享文:

维某年某月某日孙等谨以牲醴、庶羞、清酌致祭于河间郡上始祖二十二府君德公、夫人林氏

二世祖朝奉义公、孺人氏

三世祖朝奉至刚公、孺人氏

四世祖朝奉仍公、孺人颜氏

五世祖朝奉涞公、孺人陈氏

浪公、孺人陈氏

汪公、孺人颜氏

以及卫、恭、仪、像……暨列祖列宗位前。

乐止(众孙起)。

六、主祭者献爵献帛,轮值、绅衿二人由执事引带就位,跪拜朗读祝文。

奏乐(众孙跪)。

祝文一:某某节届,春露牺怆,感时追慕,怵惕心伤,追溯我祖,肇基钱江,有宋末叶,支流丽阳,自明有宣,应和分乡,六峰巍巍,双涧泱泱,庇荫我后,祚永绵长,用伸薄奠,虔诚是将,灵其不昧,来格来享。

伏维

尚飨

祝文二:

某某节届,运转一阳,感时追慕,怵惕心伤,追溯我宗,肇基钱江,有宋末叶,俞川发祥,明代设邑,应和分乡,瓜瓞绵绵,俎豆馨香,呜呼先祖,功德难忘,凡厥孙子,在庙赵跄,敬陈薄奠,是用教享。

伏维

尚飨

祝文毕(众孙起)。

奏乐

七、主祭孙焚帛,司祝孙焚帛(众孙跪)

八、礼毕,鸣炮(众孙起),乐止。

这是封建社会俞氏宗祠的祭祖典礼的大致形式和程序。由俞松发整理。

其三是族规:俞氏家族的组织规范体现为成文和不成文的族训、家训、诫条、族范、宗规、族约等规定。清乾隆年间葺谱记载,俞族族规除了前面所说的族谱“四必书、八不书、四特书、二必录”之外,还有如下规定:

(一)护林。对三处祠山订有严格护林规则,凡偷砍乱伐,轻者罚植树,重者罚演戏,严重者报官处理。设专人护养,护林有专项田2.2亩。护林是为维护村容村貌,认为水口(丛蓬)是合境之门户,水口不茂则门户无从关锁,向山(扒台山)是合境之文峰,向山不盛则文峰无由振兴,白坟岗是祖坟(敬一敬二)之来龙,来龙兴则能庇荫后代。

(二)助学。为兴文风,资助鼓励学子,祠内设有赆仪田15.4亩,凡举考文武童生佾生赴试,每人给卷钱一千文,文武生员贡监南北乡试,每人给赆仪钱二千文,京都贡举赴试,每人给赆仪钱三千文。

(三)育婴。祠产中有育婴专项田33.7亩,用于本族贫苦户抚养女婴补助。凡当年每产一女婴,补助三千文。补助只限本族,这是一项杜绝溺女婴、倡男女平等的举措。

(四)娱乐。一是演戏。每年春、冬二场平安戏,由祠内开支。二是龙灯。由当年所产男丁户举办,祠内每岁扎龙头补贴八千文。三是擎台阁。由春彩会负责主办,祠内补贴一次台阁酒,凡观赏者不分男女、外村本村都免费享饮。

其四是族产:俞祠过去有比较多的祠产,为家族组织的正常运转、兴办公益事业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也可以通过族产来助学扶贫,增强族民的团结。过去,俞氏祠产以田为主,从明、清至民国共计有祠田531亩,年可收租谷1000余担。此外还有三处林山、五处林园、三间店面、一处大仓屋。祠内置有三堂祭器以及桌、凳、椅,一应俱全,仅餐桌就有50余张。祠田80%分布在外乡,以武义西向为最多。祠田除祠内历次添置外,大部分来自富户的捐助。清道光、咸丰年间就有十户助田共计314亩,占祠田总数60%。富户出于功德行善,光门耀第而乐助。如道光首富俞志俊六十和七十两次寿诞,助加祭田70、80亩,店面三间,助育婴田56亩。他的儿子俞开槐又是咸丰首富,咸丰十一年(1851)向祠内助加祭田、科文田和龙灯活动田共计157.70亩。所谓加祭田,即在原规例一年清明、冬至二祭的基础上,再增二月十五、八月中秋二祭。所谓科文田,就是儒田或称助学田,是对学子读书和科举应考赆仪的鼓励资助。所谓育婴田,则是对出生女婴抚养的扶持资助,目的是倡男女平等,杜绝溺婴。祠产由族长、房长和主事绅衿参加的理会管理负责一年收租出粜,开支账目结算事务。

其五是族长:一个典型的宗族有其族长,它是家族的内外代表。族长是家族利益的代表,主管家族内外事务,调解仲裁族内矛盾,行使着家族的各项权力。由于俞族历史悠久,历代族长众多,在此不再列举。

正是族谱、族祠、族规、族产及族长的有机结合,维系着俞氏家族的存在和运转。它们构成一种完备的家族制度,使家族得以履行自己的功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第二节 古村落与“村民自治”

在基层民主方面,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的村民自治制度,最为引人注目,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村民自治”的含义包涵四个方面:民主选举,即直选;民主决策,即通过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日常工作;民主管理,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民主监督,即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

2004年,俞源村《村民自治章程》的产生,表明村民自治由探索走向成熟并开始走向制度化。

一、村落组织及运行机制

俞源村党支部(2005年2月6日成立):书记潘洪满,副书记李振海,委员俞子荣。

俞源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2月5日):主任俞森鑫,委员俞子荣、俞松女、俞国友、俞典民、李银松、董元阳。

文书:李淑法。

俞源村两委人员分工。

根据工作需要,经村两委研究决定,两委班子成员分工及其他工作安排如下:潘洪满:负责支部全面工作,包括旅游、计划生育工作。俞森鑫:主持村委全面工作,分管土地、计划生育及调解。李振海:分管工业、电、土地、组织工作。俞子荣分管农业、水利调解、卫生工作。俞松女:妇女主任,分管计划生育调解、文教工作。俞国友:民兵连长,分管调解、山林、治安工作。俞典民:治保主任,分管调解、山林、自来水竹管、土地工作。李银松:调解主任,分管山林兼老龄工作。董元阳:兼团支书,分管山林、治保调解。

每月15日被确定为支部党员的活动日。

村党支部无职党员岗位职责:

经济发展——俞风发、俞子康、潘成方、俞寿宏。村务监督——李伟明、潘洪满、李国法。环境卫生——俞合会、俞品和、兰眼旺、俞秋菊、俞章林、李桂芳。技术信息服务——李春华、俞前平、俞永武、俞建、鲍汝金。综合治理——俞文章、俞土根、李法云、林友南、李灰川、叶合德、浮子跃。

俞源村村民代表:

俞正华、俞志连、俞孝春、俞国荣、潘洪全、俞元贞、俞子荣、俞子友、俞寿宏、李会川、俞文章、苏委女、俞山民、俞雅青、钟积才、张兴土、俞树儿、潘建如、傅冬云、李银松、俞六法、李光荣、俞建华、潘惠国、俞孝雨、俞海青、俞增来、董增球、董兵法、俞友东、俞云茂、潘生祥、罗双友、潘金明、李玉成、李国法。

上述代表是在2005年3月15日召开的村民小组户主会上选举产生的,共51人,党员10人。

文化程度:小学26人,初中24,高中1人。女姓2名,最大的71岁(俞山明),最小的39岁。主要分布在40-50岁之间。

其中19位姓俞。

俞源村监督委员会:

为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2005年6月6日成立俞源村两委工作监督委员会,由俞文越任主任,委员有俞建华、俞立平。

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运行机制:

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各自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履行职责,俞源村“二委会”用《岗位责任制度》将双方的工作和谐统一起来。村“二委会”的工作运行机制:(1)村里的各项工作在乡党委和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化解乡与村委会之间“领导”和“指导”关系的矛盾。(2)村二委下属各口、各种组织分工协作,统一调度安排,分线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做好工作。(3)强调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所有干部及所分管的工作,必须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记录,年终有总结,各类数据相关材料归档备查。(4)用宗旨观念、民本思想教育要求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热情接待群众,以礼待人,优质服务。能办的当场办,确实无法办理的耐心说明原因,涉及政策性强的有关事宜和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村主要领导汇报,做到办事不马虎,处置不越权,尽量使群众满意,领导放心。

俞源村还建立健全了村“二委”联席会议制度。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议事会议,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主持,村党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委托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