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烹饪学
49467700000034

第34章 热菜烹调与造型工艺(4)

9.熠

熠是指将原料挂糊后放入油锅内加热至两面金黄,再加入调味品掺入适量鲜汤,用小火收干汁水,或勾芡淋明油成菜的一种加工技法。

具有质酥鲜嫩、味香醇厚、色泽金红的特点。

选料范围:多为鱼、虾、鸡、猪肉、豆腐等加工成扁平状或长方形原料。

烹调程序:将原料加工成长方形→码味挂糊→放入小油量的油锅中用小火加热→两面分别加热至金黄并内部成熟→加入味汁→小火收汁→出锅装盆。

将切配成形的原料,先用精盐码味,拍上一层面粉,在鸡蛋液内拖一下,放入锅内使之呈金黄色起锅,另一锅在原料中掺入鲜汤适量,加入调味品用小火收浓汤汁,勾或不勾芡,淋明油起锅装盆。

说明:①需选用细嫩易熟的原料。②面粉不宜拍得太厚。

二、气态介质传热烹调法

气态介质具有其特殊的传热性质,主要利用热辐射或热对流方式进行。在气态介质中加热原料,不会产生在水加热中出现的溶解与扩散现象,但是气态介质中加热调味料,很难进入原料内部,所以气态介质加热一般在加工前或加工后进行调味。

气态介质传热主要分为热空气传热和水蒸气传热两种。

(一)热空气传热

热空气传热是利用干热空气或辐射热能直接将原料加热成熟。热空气传热的设备有炭炉、电烤箱、熏盆、红外线、微波炉等。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原料脱水变脆、肉质坚实、香味诱人。从目前加热的介质上来分,热空气传热分为烤和熏两种。

1.烤

烤是将经过腌渍或加工后的半成品原料放入炉具中利用热空气加热,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根据烤炉设备及操作方法的不同,烤分为明炉烤和暗炉烤两种。

烤具有色泽美观、形态大方、皮酥肉嫩、香味醇浓的特点。

选料范围:适用于扁平状和整形的鱼肉、禽肉、畜肉和粮食类原料。

烹调程序:原料腌渍→放入火炉→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加热→至原料成熟→出炉装盆。

原料经过腌渍或加工成半熟制品后,一般采用大块或整形原料,放入以柴、炭、煤、液化气、天然气为原料的烤炉或红外线烤炉中。如用明炉烤,则将原料用铁叉叉上,放在明炉上,根据原料的大小、质地,决定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小型原料要经常转动,大型原料要根据要求,在翻动的同时掌握关键部位着重加热,加热至原料内部成熟,表面黄亮,出炉装盆或改刀装盆。

说明:①根据成菜的要求有些原料在腌渍后,表面涂以糖色或蜂蜜,经过风吹结壳后再行加热,有些在加热过程中进行调味,而有些在装盆后,随跟味碟蘸食。②明炉烤和自助烤在原料的成块上应酌情加工,多加工成小型原料。③有些原料用纸或荷叶包裹后,外面涂以泥巴,再行烤之。通过酒糟泥和荷叶油的包裹隔热,使原料受热均匀,既保持本味,又增添了包裹材料的香味。

2.熏

熏是将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原料置于加热设备中,利用制烟材料所释放的烟气加热,使菜肴带有烟香味,同时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熏具有风味独特、色泽红黄的特点。

选料范围:一般为动物性鸡、鸭、肉、鱼和少数的植物性原料。

烹调程序:原料调味、腌渍→蒸至成熟或即将成熟→放入加热设备→点燃制烟燃料使之冒烟→封闭后加重烟浓度→使原料成酱红色成熟→出锅改刀装盆。

原料加工成小件或薄片,蒸至成熟或即将成熟,放入容器或放在设备中的铁网上,点燃在容器的底部制烟燃料,产生浓烟(无明火),加盖或关门使浓烟充分与原料接触,保持5~10分钟的浓烟,使原料带有制烟燃料的特殊烟香味,同时使原料充分成熟,出炉后装盆或改刀装盆。

说明:①制烟燃料一般有茶叶、竹叶、木屑及松树枝等,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便于取材有时也使用锅巴、大米、糖等原料来替代,但香味不及树叶与树枝。②民间熏制原料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风味,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保藏,因为原料经熏制后,既减少了外部水分,又能使制烟燃料中所含的酚、甲醛、醋酸等物质渗入食品内部,抑制微生物的繁殖。③烟熏的菜肴多少含有一些对人体不利的成分,故使用时应有选择性。④有些地方也有经腌渍的大块生原料用制烟燃料熏制风干,使用时另行加工成熟。

(二)热蒸汽传热

热蒸汽传热主要是利用水沸后形成的蒸汽来加热原料使之成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蒸与其他技法相比,更能保持原料的水分和成品的原味,能使质地较嫩的原料成菜极为鲜嫩,使质地较老的原料又可加工成酥烂。因此根据原料的性能和成菜的要求,要适当调整加热的气压。按蒸汽的气压又可分为弱气加热、中气加热和强气加热三类。

1.蒸的概念和分类

蒸是利用水沸后形成的蒸汽来加热经过加工的原料,使原料成熟达到一定品质的一种加工技法。

蒸具有原形不变、原味不失、原汤原汁的特点。

(1)弱气加热

弱气加热是将原料放入低气压蒸汽设备中,快中速加热使原料成熟的加工技法。

弱气加热具有鲜嫩细腻的特点。

选料范围:一般为加工成蓉泥或蛋奶制品。

烹调程序:原料调味制成茸状或液体状→放入蒸箱(或蒸笼)→用低压气体对原料短(中)时间加热→成熟后出笼。

原料调味制成茸状或液体状,放入蒸箱(或蒸笼),用低压气体对原料加热,如使用管道蒸汽,一般保持在0.1千克左右,并且还要使加热设备留出缝隙,将部分蒸汽逸出,使蒸汽在不饱和状态下,短(中)时间加热成熟。

说明:①成熟蛋泡糊,则加热时间控制在30~60秒。②如果成熟蛋糕,则加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③成熟鱼茸菜,则加热时间控制在3~5分钟。

(2)中气加热

中气加热是将原料放入饱和的蒸汽设备中加热,使原料成熟的加工技法。中气加热的时间根据原料的性质又分为快速加热法与慢速加热法。

中气加热具有润滑鲜嫩或软熟酥糯的特点。

选料范围:刀工成形的或整形的动植物原料。

烹调程序:原料调味→放入蒸箱(或蒸笼)→用中压气体对原料加热→达到品质要求后出笼。

刀工成形或整形的原料,经调味后放入蒸箱(或蒸笼),用中压气体对原料加热,根据原料的质地和形体的大小,掌握加热时间,一般整鱼类为5~7分钟,质地较老的禽畜类为2~3小时,达到符合品质要求时出笼。

说明:①中气加热是将原料放入饱和蒸汽中加热,蒸汽处于动态平衡中,生成的蒸汽数量与逸出的蒸汽数量相一致,比弱气蒸的压力大大增加,加热温度较高,所以在开盖或开门时要注意安全。②中气加热的菜肴多为预先装盆,出笼后可直接上桌,但有时为了防止高档餐具在加热过程中破损,可在上桌前换盆。

(3)强气加热

强气加热是将原料放入高压蒸汽中加热,使原料成熟的加工技法。

强气加热具有柔软、酥烂和快速便捷的特点。

选料范围:质地老、体形大、要求酥烂的禽畜类原料。

烹调程序:原料调味→放入高压锅→用高压气体对原料加热→达到酥烂后出锅装盆。

刀工成形的或整形的原料,经调味后放入高压锅,用高压气体对原料加热,等小孔出气后加高压阀。根据原料的质地和形体的大小,掌握加热时间,一般为5~20分钟,达到酥烂后出锅装盆。

说明:①离开火口后,等高压锅自然冷却(或用凉水冷却)至无气压时,才能开盖,确保安全。②对于不采用蒸的方法,直接放入高压锅内加热焖制的原料,不能超过容器的2/3,以防沸沫堵住气孔,出现意外。③灵活调节加压和保温时间。

2.蒸的运用技法

热蒸汽传热的蒸在实际运用中的范围较为广泛,像前面所述质老难熟、质嫩易熟的原料,都可以运用蒸的技法。根据原料的加工程度,蒸还可分为清蒸、粉蒸、包蒸、上浆蒸等。根据原料在蒸汽中的加热过程,蒸还可分为带水蒸、隔水蒸等。

(1)清蒸,是指单一原料不加调料或加入单一调料(一般为咸鲜味),放入蒸汽中加热。具有质地细嫩、清淡适口的特点。

(2)粉蒸,是指原料改刀后腌渍,再黏上一层米粉,放入蒸汽中加热。具有软糯滋润、醇浓香鲜的特点。

(3)包蒸,是指原料码味后,外裹粽叶、荷叶后,放入蒸汽中加热。具有香味独特、形状美观的特点。

(4)上浆蒸,是指将原料用蛋清、淀粉上一层厚浆后,放入蒸汽中加热。具有色泽光亮、口感滑嫩的特点。

(5)隔水蒸,是指原料加调味后不加汤汁,为了防止蒸汽水进入,器皿上还要加盖或包上保鲜膜,然后放入蒸汽中加热。具有造型完整、原汁原味的特点。

(6)带水蒸,将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加盖或不加盖,放入蒸汽中加热。

具有形态不变、汤清汁宽的特点。

三、固态介质传热烹调法

固态介质传热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因而在烹调中大多不作为快速加热的介质(金属除外),又由于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所以除非特殊需要,一般被使用的频率很低。通常固态介质传热的种类有金属、盐粒、石沙等几种。

(一)铁板烧

铁板烧是将原料放在金属(铁板)之上,利用金属的温度加热原料,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铁板烧具有风味别致、浓香鲜嫩的特点。

选料范围:经过加工调味成半熟的小型动植物原料。

烹调程序:将铁板烧红→倒入调味过的半熟原料→利用铁板的热度使原料成熟。

将鲜嫩原料加工成小块,调味烹制成八九成熟,另将铁板烧红,放上少量油、红葱圈或葱白(防止粘锅、增加香味),倒入半成品,马上加盖,利用铁板的温度二次加热原料,约1~2分钟,开盖食用。

说明:一般为了增加气氛,将铁板烧红后,拿到餐厅台面上完成后续程序。

(二)烙

烙是将原料放在铁锅上,利用铁锅金属的温度加热原料,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烙具有干香松软、酥脆适口的特点。

选料范围:粮食类原料。

烹调程序:薄形原料→放在铁锅上→两面加热→使原料成熟。

粉质的粮食类原料,加水调成粉团,摊成薄形,铁锅烧红滴入几滴油或用油纸涂抹锅底,放上薄饼,用铁锅的热量,两面(或单面)加热使原之成熟,起锅食用或另行他用。

说明:烙一般少用或不用油,主要传热介质是金属。

(三)石烹

石烹是将原料放在烧红的石锅内(或烧红的石头上),利用石材的温度加热原料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石烹具有风味独特、口味香醇的特点。

选料范围:虾、牛蛙等小型易熟的动植物原料。

烹调程序:将石锅(石头)烧红→倒入原料→利用石头的热度使原料成熟。

①将鲜嫩原料加工成小块,调味烹制成八九成熟,另将石锅烧红,放上少量油、红葱圈、葱白或生菜(防止黏锅、增加香味),倒入半成品,利用石锅的温度二次加热原料,约1~2分钟,即可食用。

②鹅卵石烧烫烧红,放入坚固的陶罐中,上桌后将鲜活的虾、生鱼片和加热的调味汁倒入陶罐中,加上盖子,用石头的热量使汤汁沸腾产生热气,使原料成熟。

说明:①石锅的加热原理与铁板烧类似,只是加热的固体介质不同。②盛放鹅卵石的容器选用坚固结实的陶罐等。

(四)盐焗

盐焗是将原料放在盐中,通过盐的传热使原料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

盐焗具有肉质结实、香味独特的特点。

选料范围:一般为禽类和水产原料。

烹调程序:原料调味→将原料埋入盐中→用中、小火缓慢加热→原料成熟。

①锅内放入相当于原料4~5倍的粗盐,埋入经过调味腌渍、用纸包裹的原料,用中、小火缓慢加热,使原料成熟。②锅内放入粗盐,炒烫后倒入另一盛放小型原料的餐具,使原料正好置于盐的中间,用盐的温度使原料成热。

说明:①此种加热法由于用盐作为介质,所以加热前原料要用锡纸或韧性好的棉纸包裹起来,以防成菜过咸。②如果不用纸包裹则要选用颗粒较大的盐为介质和易熟带壳的原料,并采用快速加热法。③目前为了快速成菜,采用微波盐焗法,在原料上面施一层薄的粗盐,两者数量大约相等。

四、特殊混合烹调技法

特殊混合烹调技法是将糖油水混合加热调味的一种特别技法。特殊混合烹调技法是将糖与水油介质加热,使糖受热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状态的成品。烹调中一般运用的有四种技法:一是起黏,习惯称蜜汁;二是出霜,习惯称挂霜;三是出丝,习惯称拔丝;四是结壳,习惯称琉璃。这四种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将糖投入水中使糖颗粒溶解于水,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糖汁起黏,形成蜜汁;继续加热,水分蒸发,溶液开始过饱和,糖晶体析出冷却后,形成糖霜;如果继续加热到颜色变化,则是糖的熔化阶段,黏性增大,在冷却前拉出晶莹的糖丝;如果将原料裹上糖浆后冷却,就会形成一层玻璃状外壳。

(一)蜜汁

蜜汁是将原料投入糖水中加热,使之甜味渗透,糖汁收浓而成菜的一种加工技法。

蜜汁具有表面光亮、酥糯香甜的特点。

选料范围:水果、蔬菜和畜肉腌制品。

烹调程序:原料加水、加糖→加热入味→熬浓汁包裹原料。

将原料加糖加水,用火加热或用蒸汽加热,滗出糖汁,再用大火使糖汁起黏,淋浇于原料上或倒入原料拌匀。另外也可以将原料加糖加水,用火加热,直接收浓汁成菜。

说明:熬糖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白汁的,多用水为介质,针对无色的甜菜;另一种是红汁的,多用油为介质,使糖先上色再熬汁,针对有色的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