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1岁时,朱利安已经精通于用伪造的支票或在ATM机上从父母账户上取钱了。他偷的钱数目越来越大,而他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对他没什么威慑力,甚至对其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他们是被这样一个儿子——掠夺者、小偷、满口谎言的骗子、瘾君子,对他们和社会来说都是个危险分子——早已身心疲惫死了心。
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出现了。朱利安偷走了父亲的汽车,拆掉卖了零件。也在同一周,他拿走了家里最后一笔钱,说“一定是被老鼠吃了”,因为那些钱是被藏在屋椽上的。朱利安的父亲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几个月后就黯然离世了。据说,在他父亲的葬礼上,朱利安还问能不能把父亲手腕上的手表拿走当掉,还问父亲在遗嘱上有没有给他留点钱……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没有。朱利安又逼着母亲把退休金账户的账号和密码给了他,随后就把他老母亲洗劫一空。他母亲已经年过七旬,现在竟然被迫出门打工谋生,因为她没有了退休金,房子也因为还不起贷款被银行收回去了,再加上儿子的“诸多事情”……
这就是掠夺型人格的可怕之处。朱利安从未杀人,但他却给一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前他曾多次被警方调查,却常常逃脱法律的制裁。随着时间的前行,他犯罪的手法也在进化,但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他满嘴谎言、欺诈偷盗,像个寄生虫一样榨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了他,他一定会给你一个微笑。为什么不呢?别人都是他的宿主啊。也许你也是其中之一呢。
综上所述,虽说掠夺型人格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他们也有一些共性:他们只知索取,从不付出;置他人于危险之中;麻木无情、冷漠傲慢,对别人,甚至亲人都毫不关心。
不懂同情,不知懊悔,没有良心
大家可以去找丹尼斯·雷达13-BTK(“绑、虐、杀”)连环杀人凶手的视频,听听他自述是如何杀死那些受害者的,然后你就能明白心理学家为什么会用“情感缺乏”来形容他了。在很多掠夺型人格身上都能看到这种冷血、“平淡”的语言和腔调,甚至在他们自述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经过时也是如此。
掠夺型人格的情感系统跟正常人不一样。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也没有同情心。他们的情感是肤浅、做作、自私自利的。正如例子中的朱利安那样,这种人竟然能对爱着他们、保护着他们、为他们付出一切的人下手。别人的单纯或不幸正是他们的机会:一个伤心的离婚女人或一个悲伤的寡妇就是他们的“饭票”;一个没有戒备之心、无人看管的孩子就是可以用食物和小玩意儿骗来的性玩具;旅客和移民就是可以偷窃、收取保护费的“冤大头”;对他们来说,每个淳朴或处境不佳的人背上都写着“不骗白不骗”五个醒目的大字;任何自然灾害都是他们设立冒牌“财物捐赠处”的机会……
这种人知道是非对错,也知道什么是坏事,但他们非要去做。奥地利人约瑟夫·弗雷茨(Josef Fritzl)把18岁的亲生女儿囚禁在地窖里24年之久,其间共强奸她3000多次,生下了7个孩子,并且不论大病小病,从未带她或孩子去看过医生。他是这样对心理医生说的:“我的性格里有魔鬼的成分。”约瑟夫·弗雷茨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24年里,他有8000多天时间可以停止施虐,但他就是停不下来。
即使掠夺型人格能够感觉到愧疚,这种愧疚感也是短暂的、没有约束力的,他们不会因此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他们毫无懊悔之心。要产生负罪感,前提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掠夺型人格活着就是为了榨取别人、利用别人,而不是去承担责任。他们总是能把责任推到别处:或者是他们的成长经历,或者是上司不好,或者是受了“黄毒”的毒害……任何能帮他们摆脱罪责的人或事都能成为其“替罪羊”,甚至会归咎于受害者本人。以前文曾提到的朱迪·阿里亚斯为例,她跟踪前男友、给他打骚扰电话、找到他、连刺他27刀、一枪爆头,还差点儿把他的脑袋割下来;但她说,这都是被他逼的,反正跟她这个受不了被人抛弃、反复无常、自私自利的掠夺型人格无关。是的,只要是跟掠夺型人格有关的恶行,错都是受害者的。还好,朱迪一案的陪审团并未上她的当。
冷血无情,精于算计,控制欲强
掠夺型人格都是冷血无情的,因此我们常常把他们比作爬行动物。在审讯中,这种罪犯通常对情感无动于衷,跟悲痛欲绝的受害者亲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凶手亨利·李·卢卡斯14是这样说的:“杀人就像出门散步,想杀人了,就出去随便找一个。”这就是掠夺型人格的思维方式。
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场“夺宝游戏”,所以就要精于算计、瞒天过海。前文提到的“杀人小丑”约翰·维恩·盖西,他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社区慈善活动中打扮成“高跷小丑”,逗孩子们开心;但他也狡猾地诱骗男孩到他家里并虐杀掉他们——前后总共33个人。想必这些年轻人死前都曾苦苦哀求过约翰·维恩·盖西,但他照旧无情地杀了他们。
还有前文提到过的哈罗德·西普曼,这个在英格兰海德小镇受人尊敬爱戴的医生,他泰然自若地将恶行隐藏了数十年之久。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他无情地杀死了那些最需要他帮助的人。要不是因为他的病人死得太多,真相还不知要掩藏多久;如果这样的话,不知道又有多少病人死在他的手上。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一点儿都不在意,已经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了。
出于必要,掠夺型人格会精心编造各种谎言。正常人利用语言来进行交流,这种人则是利用语言达到控制他人、逼迫他人、勾结他人的目的。他们对诙谐、劝说、诱惑、恳求、道歉等语言了若指掌、应用熟练,就像工匠手里的刻刀、音乐家手下的音符一样。发誓不再欺骗、不再偷窃或不再打你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他们的话一点儿都不值钱;但甚至连执法人员、法官这样的专业人士都会被他们迷惑、愚弄,出于社会惯例,会再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也是屡犯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为了免受牢狱之灾或早点出狱,他们信誓旦旦地说要痛改前非、好好表现,可一转身照旧祸害四方。
杰克·亨利·阿尔伯特因伪造罪和刺死一名囚友而在狱中服刑,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了一本书《野兽腹内:狱中来信》(In the Belly of the Beast:Letters From Prison),随即成为写作界的宠儿。他说服知名作家诺曼·梅勒为他争取提前释放,而假释裁决委员会也听信了梅勒的恳求,同意提前释放阿尔伯特。假释出狱六周之后,他就在一家咖啡馆刺死了一名男子,后来他说,因为那个人一直在盯着他看。所有曾经赞成对他提早释放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不敢相信这么一个文笔华丽的人竟然会杀人。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花言巧语与“善行”一旦结合起来,是很难令人抵挡的。性侵15名男童的球队教练杰里·桑达斯基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还加上了常挂在嘴边的微笑。但是,当他把阴茎插入那些男孩的肛门时(是的,这就是受人尊敬的好教练对受害者所做的),就无情地漠视了孩子们的权利和尊严。
掠夺型人格还精通于恐吓的语言。约翰·高提或者詹姆斯·巴尔杰的一句话就能让别人掏保护费或被杀害。我在FBI工作时曾审问过黑帮的一个走卒,他说,为了收取保护费,只需要跟店主“谈谈话”就行了。否则的话,“说不定”昂贵的店面玻璃一夜间就会变成碎碴。这种“谈话”可不仅仅是热播美剧《黑道家族》中的情节,它背后是一个数百万美元的敲诈勒索产业。
即使是在死囚牢房里,泰德·邦迪也在戏弄案件调查员,不肯说出全部受害者的名字。就在执行死刑前几个小时,他又透露了一名受害者,想以此争取到缓期执行。他用这种方法将司法体制玩弄于股掌已经很久了,这一次他没能如愿。而这个指认出的受害者名叫苏珊·柯蒂斯,正是本书前言中提到的、我在杨百翰大学执勤的那晚从校园里失踪的女孩。
连环杀人凶手克利福德·奥尔森15每指认一名受害者及其埋藏地点就让加拿大政府付给他10000美元,作为“配合调查”的回报,他的妻子共收到10万美元;而他也“高尚”地“免费”交代了第11名受害者的情况。多么慷慨大方的绅士啊。
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掠夺型人格之一就是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陆军元帅赫尔曼·戈林16。他协助成立了盖世太保17在德军轰炸伦敦的同时,他还忙于残杀犹太人,收敛其艺术收藏和其他财物。二战结束后,他被同盟国拘押,准备以战争罪接受“纽伦堡审判”18,在此期间,他屡次巧妙地摆布美国的守卫们。他用赠送签名、合影等方式换取一些“照顾”,最可恨的是,他哄骗了至少一名美军士兵归还了他的随身物品,从中取回了一小瓶毒药。在判决(绞刑)之前,他服毒自杀了,以此拒绝接受审判,也拒绝还受害者一个公正。
但掠夺型人格绝非仅仅操纵、控制别人那么简单,对很多掠夺型人格来说,这是一种凌驾于别人之上的造物主一样的能力,令人陶醉、欲罢不能。泰德·邦迪说,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伊斯雷尔·凯耶斯,当局认为他在2001-2012年间杀害了11条人命,其犯罪地点包括美国的多个州:华盛顿州、佛蒙特州、纽约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等,其作案手段是——徒手掐死受害者。他自封为受害者生命的仲裁者,喜欢在近前、面对面地“看他们死前痛苦挣扎的样子”。
这种人的冷血从吴志达19身上可见一斑,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某段录像中,他跟同党伦纳德·雷克在自建的地牢中虐杀了一名女性,录像中他是这么说的:“……你可以哭,可以叫,就跟他们一样,但是一点儿用都没有。这么说吧……我们是很……哈哈哈……无情的……”
行事冲动,自控力差,不懂反思
掠夺型人格喜欢控制别人,自己却没有丝毫道德或伦理自控力,同时又冲动、肆无忌惮。“邦尼克莱德雌雄大盗”中的邦妮·派克就是这样:她追求刺激、不顾后果,最终成了一个银行劫匪和杀人犯。现代的很多银行劫匪、商店窃贼、拦路抢劫者也都是这样。既能获得刺激,又有财物收获,这就是掠夺型人格最美好的一天了。
对很多掠夺型人格来说,在冲动之下行事就是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哪怕他们的行为会将自己和别人置于险地也毫不在乎。比如说,努尚·威廉姆斯因蓄意将艾滋病传染给13名女性而被判有罪,他同时还是一个职业罪犯20,犯下多起强奸案。按照法庭的说法,他是故意危害别人的生命,他的行为就像是把枪口抵在别人太阳穴上玩“俄式转轮”一样21。与此类似,安东尼·E.惠特菲尔德——据他的辩护律师说——是一个“吸食冰毒的‘性爱机器’,周旋在多个女人中间,攫取庇护、金钱和性”。在被捕之前,他一共将艾滋病毒传染给了17名女性,事发后既没有道歉也没有愧疚,其头脑已经失控了。
跟自恋型人格一样,掠夺型人格也不能容忍丝毫挑衅和一丁点侮辱。他们往往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绪,或是缺乏自控力。在监狱里,掠夺型人格都尽量避免眼神对接,因为他们知道,走廊里一个侵略性的眼神都足以激起争执,甚至是致命的报复。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影片《好家伙》中由乔·佩西饰演的汤米·德维托——喜怒无常、高度敏感、心胸狭窄、毫无良心。你们以为这种人只会出现在电影中吗?不,现实中就有。“冰人”理查德·伦纳德·库林斯基脾气暴躁、伤害别人不择手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黑帮才会雇佣他作为杀手。他在被捕后对当局交代说已经记不清到底杀了多少人,大概是200个。他总是先杀人,后问问题。情况常常如此,现实生活中掠夺型人格的行为要比电影中凶残恶劣得多。而以上面两个例子而言,库林斯基令汤米自愧不如。
掠夺型人格往往会酗酒或滥用违禁药物,而此举令他们更加不稳定,也更危险。或者,他们是故意为之,通过酒精和毒品来释放被抑制的本性,或将其用于诱惑麻醉他人。原先在FBI工作时,我曾审问过很多类似的案子,某个继父甚至生父设法让未成年少女(甚至包括他们的女儿)摄入酒精或毒品,从而达到强奸她们的目的。“杀人小丑”约翰·维恩·盖西的作案手法就是用酒精使受害者变得顺从(特别是在他实施强奸或残杀之前)。
掠夺型人格常常会说自己冲动压抑不住,或说他们管不住自己,但这都不能当成他们罪行的借口。如果他们也懂得反思的话,那一定是为了完善其掠夺手法。永远都不要相信他们会反省悔过。狗改不了吃屎。
掠夺型人格的特征词汇
以下词汇是受害者对掠夺型人格的描述,未经任何改动。大家也许会注意到,其中很多词与自恋型人格的描述很相似,但跟其他三种危险人格相比,掠夺型人格又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