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49461700000041

第41章 附录:相关政府文件(2)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3.做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立足资源特色、区位特色和产品特色,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高山蔬菜、食草动物、有机茶叶、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竹笋、名优水果、特种养殖业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确定一批市级扶贫开发示范基地,予以重点扶持。

4.扶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装备水平、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着手,在欠发达地区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和扶持成长型中小农业龙头企业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确定一批市级扶贫开发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5.提升专业合作组织水平。把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形成稳定的产品产销渠道,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资金,优先扶持欠发达地区。

6.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欠发达地区。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奖励。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每年从市科技三项经费中划拨不少于200万元,重点投向欠发达地区。市农业导向性资金、“种子种苗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涉农专项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三、大力推进工业生态化

7.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妥善处理工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以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工业。设立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专项贴息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小科技型企业、特色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

8.进一步推进“山海协作”。加强政府引导,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把发达地区的产业、资金、管理、技术优势和欠发达地区资源、生态优势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发达地区优势企业通过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等形式,与欠发达地区企业组成企业联合体,实现跨地区资产重组和优势企业扩张。鼓励开辟体外工业园区,加快温州灵江山海协作示范区建设步伐。制定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政策,并积极组织各类欠发达地区项目推介会,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办工业。

9.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资金筹集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生态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矿产、水、旅游、土地等各类资源性收费和水资源、小水电资源收益中提取生态补偿资金,通过社会捐赠、国际援助等多种途径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生态补偿资金。逐步提高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市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

四、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

10.制定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举生态旗、打山区牌、走开放路、唱旅游戏、聚绿色财”的思路,整合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规划要切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突出资源优势和乡土文化特色,并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环保、林业和规划设计单位,要为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规划、旅游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交通部门做好重点景区交通干线的规划和建设。

11.加大旅游扶贫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把旅游产业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资金、市场、管理、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生态旅游潜力的项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投入,重点搞好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统筹财力中,安排13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资金使用上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与康庄工程捆绑使用的每年5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优先安排欠发达地区旅游交通项目,重点建好雁楠、青腾等通景公路。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活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境内外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到欠发达地区投资经营旅游业。民间资本投资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项目招标、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方面享受与外资同等的待遇。本市媒体对旅游扶贫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有关费用要给予减免。

12.拉长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发掘欠发达地区革命斗争历史,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革命老区资源保护和开发项目的补助。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对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森林公园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工艺品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以及餐饮、娱乐、住宿等第三产业。

五、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13.加快下山移民步伐。以城镇体系规划、下山移民规划等专项规划为依据,以高山、深山、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农民为重点,依托县城、中心镇和各类产业园区,坚持“整村搬迁”和“插花移民”并举的办法,积极组织和引导跨区域移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下山移民的补助。金融部门特别是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开办下山移民户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各地、各部门投向计划移民搬迁的乡镇和村的补助资金,可实行资金互通的办法,集中用于下山移民。建设用地复垦产生的折抵指标,专项用于下山移民和“千百工程”。下山移民用地可参照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提供跨区域下山移民安置的乡镇,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为移民建房减免规费、提供服务,落实同城同地同待遇政策。

1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布局一批建设项目,提高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在全市项目规划中的比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在项目立项、制定政策、资金投入方面,对欠发达地区要适度倾斜。交通方面,优先安排通往欠发达乡镇所在地、主要风景点和红色旅游区的道路建设资金,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欠发达乡镇公路建设补助。水利方面,重点支持山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精心搞好欠发达地区项目库建设,采取“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办法,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界限,积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5.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设施,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条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培训力度,对贫困户子女在校期间学习费用予以减免,开展“对口扶贫支教工程”和“民族乡教育结对子工程”,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任教。加大卫生扶持力度,优化和完善欠发达地区卫生网络,抓好公共卫生和中心卫生院建设,选派专家医疗队到欠发达地区巡诊医疗,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建设和完善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星火计划,加快科技成果在欠发达地区转化应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和完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加快推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教育、卫生、科技、民政、文化等专项资金,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六、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

16.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选择确定一批培训示范中心(点),采取“政府买单、企业下单、社会办学、农民受训”的形式,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民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的培训工作。抓紧建立市级欠发达乡镇农民培训就业中心,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扶持。市级财政安排的农民培训资金,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补助。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开展1~2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7.营造有利于农民就业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对吸纳一定比例的本市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农民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采取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就业、经贸等部门挂钩结对的办法,积极搞好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加强劳务输出规范化管理,提高劳动力供需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职业技能鉴定,对欠发达乡镇农民的第一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给予免费。在吸纳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就业较多的地区,建设一批“廉租公寓”,解决民工的后顾之忧。

七、大力推进帮扶社会化

18.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帮扶力量。采取领导挂钩、部门挂钩、企业挂钩、科技特派员挂钩、干部互派、慈善募捐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帮扶力度。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专项资金。挂钩帮扶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欠发达乡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帮助欠发达乡镇开发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帮助欠发达乡镇牵线搭桥,促进劳动力转移;帮助欠发达乡镇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19.加大扶村帮户的力度。保障贫困区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通过“资源开发到村,承包经营到户;扶贫项目到村,资金落实到户;支柱产业到村,种养计划到户”的发展办法,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农村信用联社要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可采取扶贫资金直接或者通过存入金融机构作为担保基金,以贫困户联户担保或结对干部担保等形式,向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挂钩帮扶资金重点向贫困户生产项目倾斜。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200万元,对已找到发展路子但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予以补助。

20.进一步落实挂钩帮扶责任。各挂钩帮扶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挂钩帮扶工作。市直部门和企业挂钩联系欠发达乡镇,每组每年落实的扶持资金不少于10万元。市委、市政府成立挂钩帮扶工作督促检查办公室,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经贸局、市扶贫办等单位人员组成,督促检查挂钩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八、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21.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139富民攻坚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破解欠发达地区发展难题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市、县(市、区)扶贫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选派优秀干部到欠发达乡镇任职,配备扶贫工作专职干部,完善扶贫工作网络。

22.关爱欠发达地区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欠发达乡镇班子成员进行培训,做到一届内轮训一次。对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适当提高欠发达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大力宣传欠发达地区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支持欠发达地区干部的良好氛围。设立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23.发挥当地组织的作用。欠发达乡镇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把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作为首要目标,切实加大攻坚克难的工作力度。欠发达乡镇党委、政府要以奔小康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落实驻乡(镇)和驻村制度,全力以赴投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

24.加强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考核。把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列入县(市、区)和欠发达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县(市、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对工作实绩明显的,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好的,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乡镇,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扣发其领导班子成员当年绩效考核奖;乡镇领导班子工作不力的,将责成所在县(市、区)委作出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