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49439600000003

第3章 杭州(3)

一、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从办学之日起,学校就确立了“科研引领教研”的科研兴校战略,并有一位副校长专职分管教科研工作。2005学年开始,学校独立设置教科室,配有专职教科室主任1人,科研员1人;建有完善的科研网络,有省、(地)市、(县)市和学校四级课题网络以及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的教科研管理运作体系。

学校先后制定了《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教育科研五年规划》、《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教科研奖励办法》、《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教育科研分类联系制度》、《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师训工作相关政策》、《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骨干教师评定办法》、《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学科带头人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成果应用显性化。

二、教科研成效及影响

2004年至今,学校先后承担5项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重点课题1项。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丰富厚实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同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成果用不同文体形式表达出来,使得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积累丰富厚实,大大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快速发展。2004年3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动态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获省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引起《科技日报》的关注;2004年6月,《职高历史教学中开展乡土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获省职成教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另有多项成果在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职教论文评选中获奖。

2.形成了以“问题引探”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科研品牌

围绕“问题引探”这一科研主题,初步形成了以“问题引探”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科研品牌,其成果在省内同类研究中居先进水平,先后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推广;同时还被多位教师在撰写论文时引用。《问题引导与合作探究——中等职校学与教方式的变革与研究》2006年7月获省2005年度职成教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基于问题引探教学的中等职校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2007年1月获省第五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7月获杭州市政府第三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问题引探教学:中等职校专业理论课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2008年4月获省第三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建立了符合中职学生的“希望教育”模式

开展《职业高中实施“希望教育”的实践研究》,将细心、爱心、耐心、信心贯彻于学校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希望教育从理念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让学生、家长、社会感受到了“希望”,该课题于2008年10月获杭州市第23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4.促进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常态化教育科研和系列成果的取得,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中,有1人被评为浙江省“春蚕奖”;1人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4人被评为杭州市级教坛新秀。学校的5位学科带头人均为省市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其中1位成为杭州市名师培养人选,1位成为杭州市优秀双师型教师,3位成为富阳市学科带头人,占本市中职教师入选总数的50%。

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

一、学校概况

杭州市采荷中学,成立于1989年,原为采荷小区配套初中。创办初期,即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杭州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短短二十年的办学历史中,采荷中学屡获“全国禁毒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市新课程实验学校等荣誉,1996年被评为杭州市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初中。随着杭州名校集团化的战略推进,2004年,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应运而生。2005年被确立为首批杭州市国际旅游访问交流点。2006年被评为“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办学先进学校”。

集团现有初中班级60个,教职员工共200多名。其中采荷校区36个班;濮家校区24个班。集团成立五年来,在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学校坚持以“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形成“采荷”特色,为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一)教科研历史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发展的过程是教科研引领、介入、同步发展的过程。

建校初期:1995年成立教科室。建校初期就树立了“科研兴校”的理念,使新办的采荷中学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层面的摸索。

(1)从1998年正式开始,进行省级课题——《初中“自主实践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倡导学生自主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道德规范自律内化、知识能力自主建构、个性特长自赏张扬”三大教育板块为主要操作层面的初中“自主实践教育”体系。该课题获省一等奖。

(2)1999年学校进行了省级课题——《全程音控健力操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可以说是杭州最早的大课间活动的探讨。该课题获省一等奖。

新课程实施阶段:2002年学校公办与国有民办初中分离以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学校要发展,就必须站在课改的前沿,在解决新课程实施中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校的品味。

为此,以实施新课程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探究。

(1)2003年学校进行了省级规划课题《走进社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4年该课题获省一等奖;杭州市第21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05年学校成功立项一个省级课题《初中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和实施策略的研究》。该课题获杭州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其他:课题因问题而引发,课题研究涉及面广。

(4)建校初期进行的“自主实践教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经历了十三年,在开展的研究中,学校逐渐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把教师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开始了基于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探索“体验·建构·表现·分享”的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机制方面的研究。2003年学校成功立项一个省“十五”重点课题《体验、建构、表现、分享》——基于“实践知识”积累和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实践。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说在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促进学校高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意义。此课题获得2005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集团化办学阶段:规模上的迅速膨胀,学校在高位上的高速发展,就势必要求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为此,2006年学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浑序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的创新和实践》。2009年,该课题成果获杭州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现行主要制度

《采荷中学教科研发展规划》、《教科研小组及兼职教研员职责》、《采荷中学教科室管理目标及教科室主任职责》、《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采荷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名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细则》等。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始终坚持着“科研兴校”的实践宗旨,借助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教师自主、主动科研意识强,科研氛围浓厚,打造出一支有个性风格的特色型教师队伍,是一个散发着空前的教科研活力和生机的学校,科研业绩斐然。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江干区教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第六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2009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学校先后有两人获“杭州市第五届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科研成果共享,多次在区、市、省内外进行教科研经验推广。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是杭州二中教育集团和杭州滨江区教育局于2005年合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学校秉承杭州二中的优良办学传统,借助灵活的机制,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一所极具办学特色的学校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发展壮大。

随着学校在国内外教育界的美誉度不断提升,省、市级荣誉接踵而来,这与学校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分不开的。因为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自教科室正式成立后,学校教科研快速发展,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赋予教育科研的任务。

一、主导课题引领发展

学2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幸福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课题研究为统率,通过课题招标与各部门自主申报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幸福江南”这一核心内容切分子课题,使主导性课题研究能有序开展,从而构建了学校范围内的科研管理网络。同时,学校更注重子课题的过程管理,发给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管理手册,保证每月一次的子课题活动时间,教科室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负责人会议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同时结合学校月考核制度监控子课题的进展。目前该课题已于2009年7月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打造名师夯实根基

学校自创办之初就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不遗余力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德才兼备的教学能手和专家学者型教师。学校经常组织讲座和研讨会给教师提供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对教育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以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做针对性的指导。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各学科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校学习访问,在增进相互了解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几年来,学校获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和省级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级教坛新秀25人,中学高级教师21人,滨江区学科带头人2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此外,学校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和教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得一、二等奖,一批教学、科研水平杰出的教师脱颖而出。

三、营造氛围开拓局面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的原则,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教科室创办了校级教科研刊物《江南科研》,目前已刊出了8期。为了提高编辑质量,成立了校刊编委会和编辑部,聘请小学部、初中部的科研骨干教师担任责任编辑。学校专门成立了《江南文库》编辑组委会,协同各年级组、教研组帮助教科室共同组稿,目前五本书目的刊出已纳入计划中。为了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学校还策划出版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专集。

四、资金保证凝练精品

学校制定有《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和《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保证启动资金到位,各级立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同时,学校建立评选学校教科研先进个人制度,对课题负责人进行分级奖励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五、科研创新收获硕果

学校课题《幸福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幸福江南:高品位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儿童博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新模式构建研究》、《网络背景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研究》等分别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研室列为省级规划课题。目前正在实施的市级立项课题有12项。《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研究》、《谈寄宿制初中学校家校沟通的有效方法》、《师生互动作文:携日记的脚步前进》、《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度: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大课间-小团队-竞赛制”初中课间大活动实践与研究》等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级大奖。

学校教师所获得的荣誉还有:全国奖24项,省级奖59项,市级奖43项,区级奖113项。

学生所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级个人奖31项;省级个人奖69项,集体奖10项;市级个人奖72项,集体奖13项;区级个人奖283项,集体奖21项。

在成绩面前,江南人将更满怀信心,扬鞭奋蹄,开拓进取,争创教育科研新的辉煌。

杭州市建兰教育集团

一、学校概况

杭州市建兰教育集团,原是一所依托百年名校、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杭州二中于1995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时招生规模为每届3个班级。至2000年,市教育局实施高初中分离政策,杭州二中原有初中和“民办建兰中学”一并移交上城区教育局管理,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市建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