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49439600000023

第23章 台州(3)

一、教育科研的发展

路桥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起步于“九五”之初。回顾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起步于学习性的研究——学校试图通过一个课题,达到较大面积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老师们像拜师学艺一样做课题,如参加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负责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群研究;继而进行调查分析类的研究——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对当前教育问题的充分把握上,开展以调查分析为主要目的的课题也是必要的,这是从“学艺”研究走向独立研究的开始;历经教改实验研究——围绕一个小专题,设计一套教改方案并在教育实践中实验;走向探索性的改革——这类研究开始只有思路,而把更大的创造力的余地留给参加研究的教师们,然后通过对实践探索的分析以及各自小研究的综合,形成对学校改革有更大指导意义的成果,吴善进校长承担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就属于此类研究。

二、科研的网络与制度

健全的教科网络和完善的制度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形成了“三层四环一中心”的教育科研网络,实行的是“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规划-教科室具体管理-课题负责人落实”的层级管理模式。教科室下设规划组、通讯组、推广组、文献组等四个组。四个职能组各司其职,但又围绕课题组这一中心,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运行操作。

学校先后制定了《路桥小学教科室工作条例》、《路桥小学教科室主任职责》、《路桥小学教科室成员职责》、《路桥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及《路桥小学教育科研奖励细则》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了学校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有效。学校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曾作为典型向全台州推广。

三、科研的成效与影响

学校倡导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强调教育科研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坚持科研与实践同构共生,形成了本土化的科研特色。近几年,围绕“展示-效能”的教育理想,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探索》、《校本课程下的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小学生展示性学业评价》等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实施,开发了学校活动课程,改革了教师培训技术,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能,形成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提升,促进了“展示性教育”的路小品牌的创立,培养了一支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拥有省名师4名,区级及以上业务获奖教师达72人,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

如今,路桥小学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兴校”氛围,为学校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200强学校、省文明单位、省教研示范性学校、台州市城镇示范性学校。

温岭市横湖小学

温岭市横湖小学创办于1903年,是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之一。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多名,教职工103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中级以上职称达56%,拥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台州市名校长、名教师3人,台州市教科新秀、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人,温岭市名教师、教坛新秀、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等23人。

学校坐落在温岭市区学前头路8号,依水傍市,闹中取静,环境幽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其古老,开我市教育之先河;以其活力,历经百年的沧桑;以其特色,曾在体育、艺术、数学和勤工俭学等方面在全市闻名遐迩;更以其一流的教科研业绩享誉台州教育界。

学校教科研工作以负责全面的正校长为教科研第一责任人,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为主要策划与管理者,由教科处为龙头,以由学校业务骨干组成的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委员会、学校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为两翼,以若干个教研组、课题组等教科研骨干团体为基石,以学校核心课题为主干,以各级各类课题为枝叶,形成学校教育科研的网络组织。

学校教育科研有专项经费的投入。为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每年从有限的财力中划拨不少于18.95万元/年的经费,约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11.91%,专门用于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为教育科研成果的汇编与出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年上半年,学校投入巨额资金,为全体教师配置了人手一台计算机,大大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条件,使教育科研的各项工作实行了计算机管理的模式。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完善,有效促进了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横湖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包括“教科处工作职责”、“学校领导承担课题制度”、“教育科研培训制度”、“教育科研论坛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论文评审标准”、“教科研先进个人与集体评选办法”、“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几部分组成。具体而有效的制度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00年,由金维明校长领衔开展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2004年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之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校本培训实践中的反思干预研究》、《学习型学校建设组织模式与运行策略研究》、《高质效的教师团队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等省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学校的管理工作与教科研工作有机整合并取得了远足的发展。2004年以来,学校开展研究的由省教科规划办批准的重点课题2项,省规划课题4项,教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40余篇,获得省教科研优秀成果2项,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3项,省教科研优秀论文4篇。

学习型学校建设被评为温岭市新农村教育四大感动事件之一,曾多次在全国、省级会议上作典型介绍。办学的成功经验先后被国家最权威的教育刊物《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长三角教育》等多家媒体作长篇报道。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创新与发展实验学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台州市文明学校、台州市示范性小学、台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台州市学习型学校建设研究中心、台州市校本培训工作示范学校等7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连续十年荣获一类一等学校和自主发展性示范学校。

临海市哲商小学

临海市哲商小学以辛亥革命先烈杨哲商之名命名,创办于1913年秋。经过几代哲商人的努力,学校以“学生课业负担轻,全面素质发展好”而享誉台州内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2002年,学校开始向集团化发展,创办了新校区即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两个校区共有教学班106班,学生5600人,专任教师247人。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给学校注入了活力。课题结题了,成果推广了,学校跻身于浙江省先进学校行列,先后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三次)、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省文明学校、省城镇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红花集体、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先进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先后两次被列为中国名校。柳斌、李源潮、李蒙思、徐惟诚、关涛、华福周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对学校的办学予以高度评价。这得益于学校求真务实抓科研,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起步较早,掀起群众性的科研热潮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有着长久的历史。1984年,王金兰、杨胜英两位老师在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老师的指导下,率先开展“发展思维品质,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语数综合实验”,历经五年研究,取得了显着的实验效果。1986年,王学苏校长提出“向科研要质量,从科研出名师,以名师创名校”的办校方略,教育科研犹如雨后春笋,在哲商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科研”的喜人局面。1997年12月,全省实验学校素质教育评价研讨会在学校召开,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领导赞誉学校为“浙江省科研兴校的典范”。

二、努力完善,实现规范到位的科研工作管理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搞好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在推进科研规范化管理方面,学校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

1.重视教育科研规划,采取计划管理。每五年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每学年制定具有前瞻性、滚动性、适切性的课题研究指南,以供老师选题时参考。

2.建立科研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学校先后制定了《哲商小学教科室工作职责》、《哲商小学教科室主任职责》、《哲商小学课题负责人职责》、《哲商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哲商小学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制度》、《哲商小学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试行条例》、《哲商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标准试行条例》、《哲商小学教师论文发表、获奖奖励标准试行条例》(试行稿)。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强化了科研管理,确保了学校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有效。

3.注重科研资料积累,实现系统管理。学校要求各课题组老师注重以下六方面材料积累:①计划性资料;②基础性资料;③过程性资料;④专题性资料;⑤效果性资料;⑥总结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序列,形成了各课题研究的系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