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49439600000019

第19章 金华(4)

3.“生命教育”彰显“以人为本”之真谛

2008年,在校长夏美丝主持下,东苑小学又与时俱进开展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研究。它是继“四有”德性养成策略之后,学校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赋予东苑德育教育更新、更深的内涵。该研究构建了以道德生命模块课程《思品教育·德育童谣》、心理生命模块课程《心理健康·悄悄话信箱》和生理生命模块课程《安全教育·自救自护》为主体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彰显了“以人为本”之真谛。

(二)特色化系列课题研究显成效

“特色化系列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就是东苑小学成长的历程。“两箱一谣”研究成果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金华市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二等奖和金华市一等奖。

2005年,“德育童谣”研究成果获中国少先队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被指定为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书面交流材料。2008年,“四有德性”研究成果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生命教育”被确立为省“十一五”教科规划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金华市一等奖。系列化德育课题的研究,受到团中央、省教育厅、省少工委及全国“知心姐姐”卢勤同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作了报道。

科研兴校,持续发展创一流;科研兴师,朝气蓬勃竞风流;科研兴生,万紫千红满眼春。东苑秉承“科研引航”理念,铸就了一支科研型、学术型的教师队伍,塑造了一批个性灵动、阳光朝气的学生,学校迅速跻身一流新兴名校。

永康市人民小学

一、学校概况

永康市人民小学是浙江省示范小学,创办于1902年,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1939年4月,周恩来同志曾亲临学校指导浙江的抗日救国大计。为此,学校被永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永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的教育理念,遵循“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努力探索“办学活、有特色、素质高、有创新”的办学新路子,精心培育“全面发展+特长”的富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现代人为目标,在艺术、体育、科研、心理健康、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首批家庭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浙江省示范性小学、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学校自1998年成立“小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课题组(1998年度省级规划课题)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各项研究与实验。十几年来,各项教育科研规划完整,制度健全。

(一)教育科研规划完整

为了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全面研究和论证,制定了《永康市人民小学教育科研五年规划》和《永康市人民小学教育科研三年规划》。主要作了以下几点:

1.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2.按时完成上级科研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

3.建立完整的科研档案。主要档案有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参考资料、研究活动的组织和效果、论文(总结)、教学案例或活动设计、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

(二)教育科研制度健全

学校制定了《永康市人民小学科教主任岗位责位制》、《永康市人民小学教科研制度》、《永康市人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永康市人民小学教师基本任务考核暂行办法》和《永康市人民小学教科研成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育科研的队伍建设、课题管理、论文评选和成果奖励等问题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每个学期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按制度的规定进行检查、总结和考核。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战略,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在当地享有比较高的声誉。在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中,形成了全校教师参与、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转化快的特色。

特色之一:全员参与。有了学校领导政策上的支持,加上科学的管理规范,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气氛。目前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有的参与学校的教育部规划与省规划课题的研究,有的独立申报、立项课题。学校老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论文,并参与发表或获奖,至少有一个自认为最满意的教案设计与意图,至少有一个自认为最满意的课堂实录与反思,以及教育教学个案。

特色之二:科研氛围浓厚。学校的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形成一个浓厚的科研氛围。自1998年成立“小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课题组(1998年度省级规划课题)以来,一直致力于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其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科研成果《小学生发展性辅导实验研究》获金华市专着评比一等奖。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基于心理理论的小学生社会行为辅导和矫治策略的实验研究》获浙江省基础教育课题一等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技巧的研究》获金华市2007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小学数学学科“积木式”解决问题模式的研究》获金华市200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每年都有五六项课题在县市级获奖。学校老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转化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把课题研究的理论联系到教学实际中去,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同时,老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年级特点独立申报立项课题,结题并参与评奖,均获得有关部门的好评。其中施佩佩校长、郑俏赢老师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现在学校承担着省级规划课题3项,金华市规划课题18项,另外还有县市级课题十几项。

特色之三:科研成果转化快。学校十分注意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迅速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极大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例如分年级编出了《基于心理理论的小学生社会行为辅导和矫治策略的实验研究》配套教材,并在全市范围内举行该课题的推广活动,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如今,学校的科研工作已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再上台阶,使科研工作有更大进步,是学校全体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后,学校准备在抓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科研成果上升为理论,让科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创办于1994年,地处东阳市繁华的人民路60号,交通便捷,闹中取静。学校占地23005平方米,建筑面积1427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1845名学生,79名正式教职员工。学校布局合理规范,校园整洁优美,建有18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自然、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图书阅览、健身房等专用教室20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2个,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15年来,学校通过持续不断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将智慧和才能完全释放于工作过程之中,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智慧润泽校园,让智慧孕育理想,使智慧承载希望。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浙江省示范性小学、浙江省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雏鹰红旗大队、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语言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4年,学校抓住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儿童智能五项评价操作模式研究》的契机,积极承担其中的子课题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5年,学校开展省级规划课题《概念构图应用策略的研究》。2008年,在学校已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申报了省级重点课题《三重构图教学模式研究》。学校教科研工作呈现出强劲的态势:课题组长李成良2008年被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社评为“浙江教育2008年度影响力人物”,事迹在《人民教育》上刊登,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全校教师全面参与,人人有自己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有序推进。学校教科研网络齐全,一直把教育科研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为确保教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教科室,配有专职教科室主任,属中层干部,相应待遇落实。此外,副校长专人分管科研工作。学校的教科研管理有序,为规范学校的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水平,学校教科室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吴宁五校教育科研管理条例》(试行稿)、《吴宁五校教科室主任职责》(试行稿)等,使得学校教研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强大的科研力量,大量的经费投入,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的科研效益斐然:

2004年度,学校课题成果获得金华一等奖,省级三等奖;2005年,学校的课题成果《概念构图应用策略的研究》再次获得金华一等奖,省级三等奖,浙江省创新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被浙江省教科院授予“浙江省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五年学校教师发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的论文近百篇,获奖近两百篇,在《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校的教师论文。学校形成了一股进军科学研究的良好风气,涌现了一批年青的教育科研骨干,先后有20多名教师被评为各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星级教师。

浦江县实验小学

创办于1993年的浦江县实验小学,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272平方米,建筑面积9542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84名,在编教职工106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教改之星3人,县级以上教坛新秀30余人。花坛、鱼池、曲桥、奇石点缀在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艺术楼间,典雅大方,错落有致。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除了按实验小学一类标准配备各种常规教育设施设备外,学校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话网和计算机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学校始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发展为基础,全心全意为儿童成长服务”的办学思想;以“优质轻负工程”为载体,倡导“简约高效有情趣”的课堂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的实小学子为目标,搭建活动平台,组织实施“魅力校园”活动节:“魅力艺术节”、“智慧读书节”、“创新科技节”、“阳光体育节”,丰富学生生活,展示学生个性;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以“快乐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给每一个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