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略超越听众理解范围。要让听众在听完你的演讲后,都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而每次所得,就意味着心智发展又向前跨出了一步,同时也能慢慢地领悟出其他有待深入了解的事物,使其在你的召唤下有所提高。
2.拟订强有力的标题
好的标题一要能概括反映内容,二要鲜明、响亮,三要含蓄蕴藉。因此,标题的写作要求是:揭示主题,提出问题;划定范围;有积极性;有适应性;有感情色彩;要生动。
标题写作应避免:冗长,这不仅不醒目,也不易记;深奥、晦涩费解;宽泛、不着边际。
3.明确演讲主题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的思想性,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演讲的主题应该是演讲者对客观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结果。所以,主题应做到:集中、鲜明、正确、新颖、深刻。
主题要集中,是指一篇演讲只能有一个主题。演讲者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阐述,否则中心不明。德国着名的演讲家海茵兹·雷曼说:“在一次演讲中,宁可牢牢地敲进一个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
主题要鲜明,是指主题要贯穿于全篇,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
主题要正确,是指其观点见解具有积极意义,能使听众受到教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主题要新颖,是指见解独特,对听众具有吸引力,能激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
主题要深刻,是指提出的主张和见解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听众受到启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一般的,应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们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选择自己有真知灼见的主题;选择正确的并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主题;选择新颖的尤其是站在时代前列、有创新精神的主题。
4.认真筛选材料
演讲中应尽可能地选用生活中新鲜的事实材料。
选择材料的原则:主题原则,以主题为依据,选取能充分、恰当地展现主题的材料;典型原则,选取具有典型的材料;真实原则,选取真实、可靠、具体的事实材料;趣味原则,选取新鲜、有趣的材料;合身原则,选取符合演讲者身份的材料。
5.谋划好篇章结构
要讲究结构的逻辑。
(1)称呼
尊称+问候,如“朋友们:大家好!”
(2)开场白
可开篇入题,或借题发挥,或提问设问,或引用比兴等。常用的是设问法和情境法。
复旦大学曾举办过《青年与祖国》的演讲比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会场嘈杂难静。这时有位同学上台了。他刚讲了开头,就立即扭转了混乱的局面,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他说:“我想提个问题。”台下的听众立即被他这种新奇的开头形式所吸引,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青年和祖国的关系呢?”这时,台下听众议论纷纷,情绪活跃,他立即引导说:“可以用‘根’来概括这种关系。”接着,他讲述了上海男人名字喜欢用“根”字的原因,并归纳说:“我们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姓,就是‘中华’;有一个共同的名,就是‘根’。‘中华根’应该是中国青年最自豪、最光荣的名字!”话音刚落,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这样的提问开头,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让人耳目一新,激起了听众浓厚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演讲是一种临场发挥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和观众互动的艺术。这就是说演讲需要富有吸引力才能完善和成功。
巧设开头,石破天惊。如可先给人紧张怀疑;或报导惊人的事实;或用实物刺激听众注意。
自嘲开路,幽默搭桥。如胡适一次演讲的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样自我解嘲的方式,以诙谐幽默的自我介绍开场,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活跃了气氛。
即景生题,巧妙过渡。一上台就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的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的布置,谈当时的天气,谈此时的心情,谈某个与会者的形象等。但这不是故意绕圈子,东拉西扯。
讲述故事,顺水推舟。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可以引起听众的莫大兴趣。选择故事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的内容有关。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个究竟,为了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有位老师举办讲座,开始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并被选入中学课本。大家都说这首诗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
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全场鸦雀无声。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说了:“这首诗的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能有大雁!”
(3)主体
这是演讲的关键部分,核心所在。应做到条理清晰明白,并在每一个层次前或后都有语言标志,注意在高潮到来时运用排比和点明主题的态势语言等。真正成功的演讲家,从来不考虑用什么铿锵有力的语言或精致的词句,他更清楚的是要给听众留下怎样鲜明的印象。因此,必须使演讲的内容合情合理地推进,一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4)结束语
演讲的结束语是演讲中最具战略性的一部分。当演讲者结束演讲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将仍在听众的耳边回响,这些话将在听众的心目中保持最长的记忆。真正成功的演讲家,非常重视结束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讲大师李燕杰在《国家、民族与正气》的演讲结尾是:
青年朋友们,爱我们的国家吧……最后,用几句名人名言作为结束语: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这段报告最后采用名人名言结尾,恳切热情,紧扣演讲题旨,升华主题,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在演讲中,最能显示出演讲者是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手,还是一名演讲专家,还是一个笨拙的演讲者,还是一个极有技巧的演讲者的,就是对演讲开头和结尾的把握。一些很有名的演讲家,语言能力极好,但总是把演讲的结束语全部背下来,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进行演讲。
结束语的设计:一可概括要点,揭示主题;二可抒发感情,激励人心;三可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四可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五)演讲语言
演讲的语言是一种最高境界、最完善和最富有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除了具有一般的书面语和口语表达的特点外,它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规律。
1.准确性
演讲语言,应对内容表达准确。使用普通话,语音清亮悦耳,圆润甜美,发言准确清楚,吐字清晰,语速快慢适宜,节奏富于变化,流畅自然。思想明确,语词丰富,富有感情色彩和恰到好处的表达。
2.简洁性
用最少的字句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演讲前一定要对演讲的内容认真思考,明确中心,锤炼语词,精益求精。
3.通俗性
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并有幽默感。
4.声音美
声音的音质与措辞对整个的演讲影响明显。人若有一副好嗓子当然不错,但是没有金嗓子也能发表精彩的演讲。如林肯的嗓音尖利刺耳,丘吉尔有严重的口吃。因此,每个人完全可以克服先天的弱点,而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声音发挥到极致。据研究,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更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一种威严沉着的感觉。不论怎样,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观众,即使是音质不够理想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的。
5.妙用修辞
演讲的修辞对演讲的表现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般可以使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形象生动的比喻
新鲜、隽永、精彩的比喻,是启迪、说服听众,获得听众理解、支持和掌声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而且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如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培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更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比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兵一样。”
鲁迅把天才与民众的关系,比作拿破仑与士兵、花木与土的关系,说明没有民众便没有天才。这种生动有力、言简意赅的比喻,不仅起到了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而且增添了语言的形象生动。
但使用时要注意对思想情感表现的贴切、新颖。
(2)富于气势的排比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加大感染力度,并且使演讲的语言节奏明朗,旋律优美。
通过排比,可以净化思想、加强语势、增强语言的节奏和旋律美的效果,可以使说理细密严谨,叙事集中完美地表现事实,抒情则使感情激昂奔放。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里的排比,一句胜于一句,一句重于一句,层层递进,造成了动人心弦的雄健语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演讲者的热切希望和饱满的激情,具有“震撼心魄”的魅力。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也常常用排比,使演讲的音调、语音、速度、音量,一步步提高、加快、放大,使演讲更鲜明有力,富有感染力。尤其着名的是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通过五个排比段“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使演讲的内容层层递进,使全文更添感情色彩,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这深深植根于美国现实土壤中的理想,具体、亲切、令人向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千百万黑人对自由平等、消除种族歧视的渴望,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憧憬,使听众在遐想之后,更增添了为种族平等而斗争的力量:
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纵使我们面临着今天与明天的种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这是一个深深植根于美国之梦的梦想。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平等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性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平,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
(3)明晰隽永的对比
对比可以进一步阐明事理,使人们听得明白、有趣,这对提高演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强者之歌》:“亲爱的同学们,同在一辆车上,有人在奋进,有人在沉思,有人在昏睡,有人在挥霍,还有人可能中途下车、销声匿迹……
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的,可能不像天平称量过的那么均衡、准确,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有许多不相同,但是通向理想、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用什么动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前进!”
演讲者将持不同生活态度的人加以对比,更能使人明辨是非真伪,从而清晰地阐明了演讲的主题:要做强者。
4.引领启发的设问
设问是演讲中常用的渲染性强、吸引力大的修辞。它可以通过有效地启发人们的思考来吸引住听众,从而使演讲产生更好的效果。
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这里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无疑而问。接下来是论证李先生其实没有罪,有罪的是国民党反动派。使立论显得更清晰流畅,铿锵有力。
设问就是提出问题,但并不要求别人回答,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去思考。这样的演讲方法,能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者的身上,集中精力听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