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定位包括能力定位和角色定位。能力定位就是找对适合自己做的职业,从而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角色定位就是认清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理清与上司、同事等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树立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沟通风格,要尽量采取大家习惯和认可的沟通方式,融入团队。
第一节 调整职业发展规划
踏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时期。通过正确职场定位,制订和调整“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并付之行动,就有希望走向事业成功。
一、评估岗位适应性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北森测评网与新浪网策划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人认为第一次选择工作是盲目的,有33.2%的人认为是“先就业后择业”,而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凭感觉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只有11.1%的人认为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的,6.4%的人认为要根据未来发展情形再进行选择。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虽然可能抽取样本和统计等有误差,但这些数据确实有必要让我们反思。大学生择业处于两难境地:先解决生存问题,还是解决发展问题?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一份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谨慎,应该根据自我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大学生跳槽也是出于无奈。因而,更换职业岗位,其实早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埋下了“跳槽”的种子。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谨慎选择第一份工作,努力减少跳槽。
每位大学生都要努力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全力以赴地努力工作,争取成就事业。要努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求得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匹配;努力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工作积极性;如果是能力问题就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如果是某一方面技能不过关,就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使自己成为适合这一职业的职员。
对自己的岗位是否适合?对现在的职业是否有兴趣?从事的业务是否有能力做好?需要进行全面客观评估。职业发展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时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是有差异的,需要修订、补充和完善,使职业方向更明确,各阶段性规划更切合实际,提出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要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就需要重新评估,除了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专业技能评估外,还包括对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作出评估。
二、职业发展规划制订与修正
职业生涯发展一般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通常,职业要经过选择再选择的反复过程,才能稳定下来。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有很多:如着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因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有一次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社,那首诗竟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又如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更是碰撞过多种职业后才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他本来准备当牧师,后来步入军界,走出军界后又做了银行职员,这期间他又研究音乐和医学。就在一次去植物园的散步中,他幸运地碰到了卢梭。从此,他才进入了生物科学界。
“树挪死,人挪活”,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成功。人生道路碰到走不通的路,就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选择道路。成功者的习惯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当机立断、改弦更张,另选更适合的新路。专家认为,一个人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跟自己的特长相适应的事业和奋斗目标。
顺利的人往往目标确立得比较早,而且具有相应的能力审时度势;不顺利的人可能左右摇摆,职业生涯目标探索期较长。大学毕业生相对较为顺利的,是职业目标明确,就业时职业与专业相适合,如一直从事管理活动、从事专业技术活动等;不顺利的往往是高考时填报志愿与自己的兴趣、性格不匹配,就业时专业与职业不匹配,进入单位后需要重新调整职业岗位,因而职业探索期比较长,要经过转岗培训适应期。职业岗位的调整迫使其重新制订或修正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如有的人在职业岗位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出评估,确定无法适应该工作岗位时,就庆调整或修订职业发展规划。其实,就是自己最适应的工作岗位,也应该调整和细化职业发展规划,以明确职业生活的后续目标,如先做好一个优秀职业化员工,进而做一个优秀的专业技术工程人员,或向专业管理方向发展成为部门经理等。这种调整,有利于最终实现终极的职业目标。
个人职业发展的道路一般有三条:第一条是立足本职的道路,说明现在的工作岗位从总体上是适合的,或者说通过努力是能够胜任的。第二条是转换职业道路,也就是说现在的职业岗位是不适合自己的,需求另行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即“跳槽”。第三条是自我创业道路,通过职业岗位的锻炼,对于社会环境的评估,针对自己的能力和经济条件,认为值得创业,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为成功。
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必须实事求是,遵循“人职和谐”和“共同利益”的原则。人职和谐,要求寻找并从事个人喜爱的、擅长的职业,使人在职业中得到更多的满足,使工作因为有了合适的人而更加出色,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与双赢。共同利益,要求寻找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利益结合点,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职业发展规划分为一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长期的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几种。在制订时,必须在明确一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和短期规划。制订步骤可分为:自我评估、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发展机会的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
职业发展成功的评估、职业发展路线的确定、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等基本相同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只是方向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方案和措施更有针对性,步骤更加细化,因而更具有现实性。
三、怎样成功跳槽
跳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是你通过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后,做出的又一次选择。然而,这一行动最好是在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中阶段性目标,对照自己原来的“职业生涯导航图”、职业生涯终极目标和各阶段的目标,审视这次跳槽所带来的变化,考虑应不应该跳槽,值不值得跳槽后做出的。
既然选择跳槽,在思想上需树立正确的理念,跳槽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美国人一生中平均要跳槽四次。计划跳槽的最好时机是你仍在工作的时候,这一条永远适用。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
第一,为什么要跳槽?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是不是必须走?是人家要你走还是自己要走?动机问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跳槽,因为自己对目前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不满意,不得不跳槽;还有一种是主动跳槽,面对更好的工作条件而促使自己跳槽,如寻找到更有发展机会、更有兴趣、报酬待遇更好的工作时,决定离开原单位。对于动机问题我们还需理性分析,是什么让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你想跳槽是经过慎重考虑还是一时心血来潮?跳槽会使自己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新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你是否有信心?自己的背景和能力能否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职业目标和方向是否明确?是否征求过专家、朋友的意见?
第二,跳到哪里去?人往高处走,高处在哪里?如果是主动跳槽,当然已经有了所谓的高处,如果是被动跳槽,那是无奈的,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面对新的公司和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要求,想想你将要去的公司职业是什么?新的工作如果要从头做起你能否接受?你实事求是地估价过自己的能力吗?这次跳槽确实不是好高骛远、确实不是自甘弱小?新的工作是否能给你提供清晰的职业目标?
第三,怎么跳?什么时候跳?跳了以后怎么办?一旦决定跳槽,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做好跳槽的准备工作。其实跳槽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取得事业成就,为了更加理性不妨寻找职业咨询师和职业顾问,请求专家帮助也许是最理智的做法。同时,你要查阅与目前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自己是否受到违约金、保密条款或竞业禁止等条款的制约和影响、离职手续办理难易程度等;尽可能收集新公司的信息以及可能要求自己提供的项目,做到有备无患;设计简历与求职信,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借助职业顾问和猎头公司,效果可能会更好;向原公司递交辞呈,做好离职准备,最好是拿到新公司的录用通知或口头承诺后再递交辞职信;跳槽成功后千万不要对原公司或相关人员在背后恶言冷语伤人,要与人为善。
四、如何顺利转行
“跳槽”不改变职业,即在本行业的不同单位和工作岗位进行转换,相对比较方便。可是现实中总有很多人会做出转行的选择,对此有人说隔行如隔山,有人说现在工作都是不断学习和塑造的过程,有人说机遇难得……转行能否成功,重要的是要考虑你能否与新行业的职岗相匹配?你在决定修正人生职业发展规划前,需要搞清发展路径。重点是:了解自己,理性评价自己目前的情况;考察你所跨目标的行业;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找到最佳转行就业的切入点;果断行动主动出击;按照职业规划加强自我塑造,提升职业能力。转行前你必须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转行:如原来的职位不适合个人能力发挥、职业竞争力不能得到培养、不能满足和适合职业要求、对于所在行业没有长期的职业兴趣或产生了新的职业兴趣、职业回报等未能达到期望值、遇到职业发展瓶颈寻求突破、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遇到更大的发展机遇、为了完成就业的过渡等。做出转行的决定必须是理性的,要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竞争力是什么?
能否在所跨越的职位上取得成功?评估你转行的成本和风险等等。
要转行必须制订成功转行的路线图,它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少走弯路、增加转行的成功率。要明确职业转行培养阶段、摸索阶段、塑造阶段、发展阶段、立业阶段、守业阶段、衰退阶段的不同特点。职业类型的清楚定位是确定转行职场发展的关键,技术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由独立型、稳定安全型等,你适合那一类?转行要进行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个人职业计划目标要与意欲转行进入的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决定转行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转行求职成功后,关键是要适应新的职业岗位,顺利度过试用期,要认清自我;察言观色,适当表现自己;虚心好学,兢兢业业;善于沟通,注重团队精神;注意着装,恰当得体。在试用期还要注重“两个定位”,一是公司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定位:我会在这个公司里有发展吗?这份工作我会干多久?它是否会帮助和培养我今后职业生涯所需要的技能等。二是个人在团队中的定位:公司对我这个岗位的期望值是什么?一个部门(或项目小组)里的团队成员对我的要求是什么?这个企业和部门的文化是怎样的?通常,在较短期限内很难对“两个定位”做出合理的解答,你应该在试用期(通常为3个月左右)或更长的时间中来观察、分析与思考,尽快找到定位,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实践表明,你在寻找定位的过程中,不仅能让你得到极好的锻炼,而且若因此找到了理想的定位会让你终身受益。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
大学生从学校到单位,从学习到工作,从一个纯消费者到一个有收入的工薪阶层,从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系到单位、领导、同事的人际关系,是一生中变化最大的一次。从学生到职员,实质上是从吸纳储备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能否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只有顺应社会需要,完成角色转变,才能赢得发展。
一、向职业人角色转变
社会角色一般分为家庭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和职业角色四大类。这些角色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环境有不同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同时需遵循不同的社会规范。
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现在到单位工作,成为员工,那就是职业人,角色发生了变化。所谓角色转换就是指个体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变动,其含义有三:第一是社会责任的转换。学生角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而职业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依靠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工作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甚至到社会发展。第二是社会规范的转换。社会赋予学生的规范是从培养和教育的角度出发的,目的是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人才,而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则因职业不同而不同,既具体而又严格,必须认真履行。第三是权利的转换。学生角色的权利是依法接受教育,接受经济生活方面的资助,而职业角色则是依照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并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