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49435300000019

第19章 普通急诊症状处理程序(8)

3)肛门指检:是对急性腹泻患者的常规检查。若触及坚硬、结节状、固定的肿块,指套上有血迹常提示直肠癌可能。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有无感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的要考虑感染。

(2)粪便检查:检查粪便的性状、黏液、色泽,有无脓细胞、红细胞等。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粪便中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粪便中检测到虫卵则可直接诊断。

(3)必要时粪便培养:对于长时间腹泻且治疗无效的患者,尤其有必要予粪便培养明确病原菌。

(4)必要时胃肠内镜检查:患者如果腹泻时间较长或者脱水症状体征很重应予胃肠内镜检查,该检查能在直视下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同时进行病理活检。

(5)必要时小肠造影:适应证同胃肠内镜检查,此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有溃疡或肿块等。

4.初步诊断

(1)必须要排除的严重疾病。

1)霍乱:便频、呕吐较为严重、失水明显,呕吐物及粪便为米泔水样,一般无发热或腹痛,有疫水接触史,粪便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2)细菌性痢疾:便频、里急后重、脓血便、伴有腹痛,粪便检查可发现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大便表面有黏液,大便可以检出痢疾杆菌。

3)阿米巴痢疾:起病慢、便频、里急后重、可有腹痛,便量中等、糊状、有腥臭、呈暗红色或紫红色,便检红细胞多于白细胞,检出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

4)溃疡性结肠炎:脓血性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往往腹泻时间较长、多次检测病原体阴性。

(2)对以下几种疾病进行直接的诊断。

1)病毒性肠炎:以婴幼儿多见,可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乏力、腹痛,大便镜检无红细胞或白细胞,常为自限性疾病,1~2d自愈。

2)念珠菌性肠炎:患者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有恶性肿瘤或长期运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史,有水样便或黏液便,大便中能检出念珠菌。

3)变态反应性肠炎:有海鲜接触史,可见荨麻疹,临床表现有腹泻。

4)小肠吸收不良性:便中有未消化食物,临床表现有腹泻。

5)食物中毒: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体进食、群体发作。

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伴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大便呈黄色稀便、水样便或黏液样便,甚至也可出现脓血便等。

6)功能性腹泻:有腹泻症状但经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主诉腹痛、腹泻但一般情况良好,多次大便及肠镜检查阴性,伴有神经衰弱。

7)药物性腹泻:引起腹泻的药物较多,常见的有导泻剂、部分抗生素等,表现为用药后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

8)肿瘤性腹泻:肠道癌症可引起腹泻,但往往为慢性的,伴消瘦等消耗体征。

5.处理

(1)一般治疗:饮食上应以易消化、易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牛奶及奶制品食物,注意休息。

(2)对症治疗。

1)止泻治疗:腹泻较频繁或失水过多甚至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时要应用止泻药物。如苯乙呱啶、易蒙停能抑制肠蠕动并起收敛作用;阿片制剂用于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蒙脱石能调节菌群失调,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保护剂。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的腹泻应予静脉补液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一般来讲,补液常用生理盐水、氯化钾和碳酸氢钠。

(3)对因治疗:包括对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病进行抗病原体的治疗。

(4)必要时住院治疗。

血  尿尿液离心后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3个/HP,称镜下血尿;当每升尿液中血液超过1mL时肉眼可见血性尿色异常,称为肉眼血尿。上述两种情况统称为血尿。患者主诉的血尿是指肉眼血尿以及患者已通过尿液检查得知的镜下血尿。下面介绍血尿的处理步骤。

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包括职业、年龄、性别。儿童和青少年镜下血尿常见原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畸形和梗阻等;青壮年血尿以尿路结石多见;育龄妇女血尿以尿路感染较多见;老年男性患者血尿以前列腺癌、肾盂膀胱肿瘤、尿路结石及前列腺肥大继发尿路感染多见;老年女性患者血尿常见尿路感染和膀胱肿瘤。

(2)既往史:包括既往病史、类似发作史、用药史、外伤史、手术史、中毒史、月经史、运动史等。在血尿出现之前有无前驱感染病史,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的血尿往往在发病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类似发作史以及诊治情况有助于本次诊疗的确定。某些药物运用后可以直接导致血尿,如环磷酰胺、氮芥等细胞毒药物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运用抗凝药物、某些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亦可引起血尿,药物过敏会引起血尿。而有腰部外伤或肾脏穿刺以后出现血尿的应考虑外伤性血尿可能。女性患者月经期月经血可混入到尿液之中出现血尿。还有一些患者剧烈运动后可引起运动性血尿,结石患者亦可在运动后出现血尿。

(3)症状情况。

1)发生时间: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肿瘤、结核等往往会持续长时间的血尿;而结石引起的血尿持续时间较短。

2)起病情况:排尿初即有血尿的多为前尿道病变;而排尿末血尿或滴血常见于后尿道、精囊、膀胱三角区和前列腺的病变。

3)缓解因素:运动性血尿以及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休息后血尿缓解,结石引起的血尿往往在嵌顿时明显而在嵌顿解除后消失。

(4)伴随症状。

1)伴发热、寒战:首先考虑尿路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结核等,伴有明显的寒战尤其要考虑肾盂肾炎。

2)伴腰痛:首先考虑尿路结石。肾盂及以上部位的结石往往以钝痛为主,而输尿管及以下的结石在嵌顿时表现为剧烈的绞痛,伴有腰痛还应考虑肾结核、肿瘤、异物堵塞及感染的可能。

3)伴尿路刺激征:刺激征为尿频、尿急、尿痛,首先考虑为尿路的感染;上尿路感染还往往伴有发热和腰痛,并在尿液检查中发现白细胞管型。

4)腹部包块:可见于肿瘤及多囊肾。

5)排尿困难:多见于膀胱、尿道结石,也可见于前列腺病变。

6)眼睑或下肢浮肿:多见于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

7)出血倾向等其他系统症状:伴皮肤黏膜广泛出血的考虑血液病可能;伴大便色泽及性状明显改变的应注意肠道肿瘤及炎症等可能;伴妇科症状要考虑妇科疾病;伴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要考虑风湿、类风湿可能。

8)无痛性血尿:以泌尿系肿瘤为多见,青少年患者常见为肾小球疾病。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对血尿患者来讲,体温与血压尤为重要,因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血压升高,而尿路感染可引起体温升高,尤其是上尿路感染可以出现寒战、高热。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则马上进入危重急诊处理流程,先予紧急处理及监护。

(2)一般检查。

1)皮肤、面色、面容: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运用过多可出现满月脸;血液病可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性肾病可以出现全身皮肤紫癜;狼疮性肾病可见面部蝶形红斑;肾病后期出现贫血而面色苍白等。

2)眼睑及下肢浮肿:眼睑浮肿多见于急性肾炎,下肢浮肿还可见于肾病及心力衰竭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3)局部情况:主要为腹部触诊和肾区叩击痛。触及肾脏且位置较低、活动度较大见于游走肾;触及双侧巨大肾脏见于多囊肾;急性肾盂肾炎及尿路结石有肾区叩击痛。

3.判断真性血尿

通过对血尿患者血、尿常规的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为真性血尿。

(1)排除某些食物、药物导致的(如利福平、四环素等)尿色变红。患者有红色尿液,但有口服以上药物及食物史,并且尿常规中无隐血及红细胞要考虑为假性血尿。

(2)血红蛋白尿:该病为急性溶血所致,肉眼血尿明显,尿液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

(3)肌红蛋白尿:该病为肌肉损伤所致,肉眼血尿明显,尿液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

(4)真性血尿:指目前确实存在尿路出血。尿液离心后发现红细胞≥3个/HP。

尿常规检查除了能判断是否真性出血外,还可以通过对患者尿液管型及白细胞、蛋白的了解帮助诊断。

血尿,同时伴有尿中白细胞明显增高,则考虑尿路感染;血尿伴有大量的尿蛋白则考虑肾病综合征可能。血尿伴有各种管型亦有临床意义,如白细胞管型多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判断出血部位

确定为真性血尿后,尤其是尿常规提示单纯的血尿患者,更应进行尿相位差的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

(1)非肾小球病变血尿:主要是指肾小球以下部位病变(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及肾小球邻近器官(阑尾、子宫、附件、直肠等)的病变。其尿相位差的特点为均一性血尿。

(2)肾小球病变血尿:是指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血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其尿中红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畸形的红细胞往往会>75%。

5.判断出血性质

通过以上几步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病变的部位,而通过以下更为全面的检查可进一步确定其病变的部位,同时确定其病变性质,主要检查有B超、CT、IVP或膀胱镜、肾功能、肾活检等。

B超、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肾脏外形轮廓及有无梗阻等情况;而通过IVP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肾脏的排泄功能及有无梗阻;肾功能的检查则可以明确患者目前肾脏的功能状态;膀胱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尿路情况;肾活检则从病理组织学角度了解患者肾脏的病变性质。

6.处理

(1)一般处理:休息,忌过量运动,保持安静。

(2)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如有血尿可以进行止血治疗(具体药物详见“上消化道出血”一节);伴有疼痛的则予解痉止痛治疗,一般先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等胆碱能拮抗剂治疗,如果病因明确而且上述止痛无效可予吗啡类药物止痛;伴有高热可以进行退热治疗(具体药物详见“发热”一节);伴有明显水肿的可以进行脱水治疗,包括应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3)对因治疗:对泌尿系统结石者运用碎石或手术排石治疗;对泌尿系统感染者运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对肾结核患者予抗结核治疗;对肿瘤则给予切除、化疗等;对于尿路梗阻者予解除梗阻治疗,包括留置导尿、膀胱造瘘及手术等;对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给予相应的治疗。

(4)若疾病在急诊室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或暂时难以治愈的予住院治疗。

急性尿潴留

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尿液完全潴留于膀胱称为完全性尿潴留,排尿后膀胱内仍有残余尿液而排不尽称为不完全性尿潴留。急速发生者称为急性尿潴留。

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往往以排尿困难为主诉。排尿困难首先要与无尿或少尿区别开来,排尿困难是患者有尿意但难以排出,而无尿或少尿是患者自己感觉无尿或者尿少而没有排尿困难的感觉。

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女性尿潴留常见于长期憋尿引起的膀胱逼尿肌松弛或尿路感染引起的假性尿潴留;年轻人多见于神经病变(脊柱结核、糖尿病、脊髓空洞症等),也可见于膀胱结石;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是前列腺增生。

(2)家族史和既往史:应简单了解一下患者的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类似病史、家族史、用药史,以助于疾病的诊断。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α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物等可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而致排尿困难;如果有前列腺、膀胱、尿道扩张等手术病史的可以引起尿道狭窄而引起尿潴留;既往经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考虑尿路感染;平时出现排尿不尽、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等的考虑前列腺增生。

(3)病情发展:包括尿潴留的起病时间、诱因、程度、伴随症状等。

1)起病时间:急诊遇到的该类患者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排尿困难,为急性的尿潴留。

2)诱因:在外伤或手术后出现的排尿困难要考虑尿道外伤性或医源性损伤可能;在插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则考虑为习惯性或感染所致。

3)程度:完全性的尿潴留程度较重,而不完全性的尿潴留程度略轻,而这也与每位患者的耐受力有关。

4)伴随症状。①伴耻区胀满不适:在患者尿潴留逐渐发展、尿液蓄积后多有耻区胀满不适,所以该伴随症状无特异性,但却是需急诊处理的指标之一。②伴疼痛:尤其是腰部疼痛首先考虑是结石所致。③伴尿路刺激征:伴有尿急、尿痛、尿频首先考虑尿路感染。④伴有恶液质:消瘦,明显的营养不良,甚至全身疼痛,首先考虑肿瘤。⑤伴突然腹部疼痛:如果同时有腹膜刺激征,首先考虑膀胱破裂。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急性尿潴留患者除非出现膀胱破裂,一般来讲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如果出现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异常需马上紧急处理,给予相应的生命支持并监护,同时马上进行导尿排尿。

(2)一般检查:主要检查患者面容、精神状况、皮肤、黏膜情况,这些都是快速视诊内容。尿潴留患者多为急性面容,如果有大汗淋漓提示病情较重。

(3)专科检查:主要是耻区的触、叩诊。如果耻区膨隆、叩诊浊音、扪及巨大包块、边缘光滑等膀胱胀满体征,提示膀胱内尿液较多,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