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44

第44章 艺术欣赏(4)

一、小说欣赏

(一)小说的特征

小说是最主要的叙事文学,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并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文学体裁。它比诗歌、散文、戏剧等题材的容量更大,更少受时间、空间以及篇幅的限制。它能从更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能更具体、完整、丰富地反映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1.从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小说主要描写人物的生活,以艺术的手法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刻画人物、塑造鲜明形象是小说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是衡量小说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关键。

小说可以写人物过去的生活斗争史,也可以写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活动。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逻辑,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如高晓声的小说《李顺大造屋》,写李顺大为了造三间瓦屋,几十年如一日,拼命劳动,省吃俭用,攒积钱财,在十年浩劫中,屡遭不幸,险些送命,他仍然抱有希望,继续奋斗。他对党忠诚,从未动摇过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执着地要造三间瓦屋?是什么原因使他在政治风浪中屡遭挫折,备受打击而仍然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呢?小说叙述了他解放前悲惨的人生境遇:他是渔家子,饱尝了到处漂泊的悲苦,遭遇了雪夜沉船,父母罹难的惨剧。他憧憬安居陆上的生活,形成了他坚定的人生追求——造三间瓦屋。而共产党使他安定了生活,使他有了造三间瓦屋的可能。这就是李顺大执着造三间瓦屋,忠于党,对社会主义抱有信心的原因。将李顺大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了他坚韧不拔、勤奋务实的性格,而且还揭示了他性格形成的原因。因而使作品具有更深层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感。

小说可以写人物在日常环境中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写在动荡环境中叱咤风云的斗争。如《李自成》中慧梅的性格刻画就是如此。作家刻画慧梅在两军对峙中横刀立马、勇敢顽强的斗志,在闯营同小袁营的明争暗斗中表现出来的英武不屈、忠于闯王的品德;也写她在战斗的间隙对张鼎的思念,对袁时中的温柔体贴,以及同众女兵在一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刻画了一个极具个性的青年女将的形象。这种时而风花雪月,时而金戈铁马的描写,细致、有层次地展现了她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而又感人。

小说可以描写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也可以展示人物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的活动。如《一件小事》仅仅叙述人力车夫撞倒老太太后,扶着她走向警所的细小事件,反映了劳动人民正直无私的美德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心理。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描写了19世纪沙皇俄国的众多的领域。通过安娜、渥伦斯基、列文、吉提等人物的活动,揭露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揭露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尖锐矛盾。从整体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俄国社会的家庭、婚姻、宗教改革、民族关系、农村经济、科学艺术和战争等诸多方面。

小说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肖像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姿态;或者通过人物肖像的变化揭示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如《祝福》,“我”第一次见到祥林嫂时是“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而五年后见到她时“头发全白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活物。”短短五年时间,祥林嫂的相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判若两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对祥林嫂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

小说也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描写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主观感受。如王蒙的《春之声》描写岳之峰回乡时在车上的见闻和联想,就是一个很长的心理活动过程。作家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从历史到现代、从国外到国内、从城市到乡村,尽情畅想,无边无际,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了主题。

小说还可以细致地描写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如《百合花》,两次描写小通讯员的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生动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纯朴、天真以及热爱自然,充满乐观情趣的性格。两次描写新媳妇拿着针线,细细地、秘密地缝补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细节,很真实地表现了新媳妇热爱革命战士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2.完整丰富生动的情节

小说要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有完整、丰富、生动的情节。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发展都是通过情节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丰富、生动的特点。小说安排情节总是符合人们的发展逻辑,人物性格是在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中完成的。如《水浒传》写林冲的故事情节:高衙内调戏林妻,林冲误闯白虎堂,被发配沧州,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手刃仇人,夜奔梁山。它合情合理地展现了一个封建统治者内部的小官僚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性格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必然性。

小说的情节比戏剧、叙事诗、叙事散文的情节更丰富、生动、完整。戏剧同小说一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是,戏剧情节不如小说的情节丰富复杂。因戏剧受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其情节必须高度集中,突出主线。而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除了主要的线索之外,还安排数条并列的线索,从纵横交错的情节纠葛中推出主线的发展。如小说《李自成》中,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同明朝统治者的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线索,在这条主线下又安排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副线,如李自成同张献忠的矛盾,李自成同小袁营的矛盾,明朝同入侵者的矛盾,等等。数条线索交错发展,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朝后期朝廷腐败、内外交困的局面,揭示了明末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小说可依据塑造人物、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使用多种叙述方式,或顺叙,或倒叙,或插叙,或交替使用,变化多端,生动丰富。而戏剧必须照顾观众的欣赏习惯、舞台布景等因素,不能过多地打乱时间顺序,通常是依据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叙事诗也有情节,但叙事诗的情节受诗歌形式的限制,线索单纯,情节集中,概括性强。短篇小说虽也有情节,但它有起有伏,远比叙事诗的情节具体、细致。叙事散文的情节限于真人真事,作者大多依据生活线索将生活片断连缀在一起,因而其情节是片断的而非完整的。而小说可以按照生活事件的发展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要求来安排情节,构成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因而比叙事散文的情节更完整、更丰富。

3.灵活、具体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有其具体的地点。这就离不开时代的、社会的、自然的环境描写。环境制约人们的行为活动,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描写环境可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为人物言行和矛盾冲突提供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因此,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要素,也是小说的审美特征。通过描写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欣赏者从环境描写中可以认识人物的性格,从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关系中理解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灵活性的特点。它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依据刻画人物性格需要随时变换环境,小说可以描写人物活动的现实环境,也可以将笔触伸到人物的过去生活中去,再现历史环境。小说可以描写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相关的环境,也可以描写人物与事件只有间接关系的环境。小说可以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描写必要的自然环境以烘托人物的性格,渲染事件的氛围。

(二)小说的欣赏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小说的欣赏就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以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理想,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1.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

作家描写的时代、社会、自然环境,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由于环境对人有好和坏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氛围。或清新健康,或灰暗阴沉,或凄凉悲惨。色调的涂抹,氛围的渲染,都包含作家一定的社会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如小说《祝福》的开篇描写了阴沉的天气,声声爆竹的钝响,以及充溢着鲁镇的火药味,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气氛,呈现出灰暗的色调,这里隐含着鲁迅对鲁镇生活的厌弃和批判。小说中不但有自然环境的描写,而且有更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所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准确地认识、理解这些环境因素是欣赏小说的重要环节。如《祝福》里,鲁迅描写了年关时节家家敬神祭祖的祝福活动,祥林嫂同鲁四老爷、婆婆、柳妈、丈夫等一系列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鲁镇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内涵。柳妈与祥林嫂之间的关系,提示了神鬼势力对鲁镇人,特别是对祥林嫂的精神支配;祥林嫂同鲁四老爷、四婶的关系,体现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势力对祥林嫂的压迫和侮辱;祥林嫂同婆婆、大伯的关系,反映了封建宗法势力对祥林嫂命运的操纵;祥林嫂同小丈夫、第二个丈夫的关系,亦隐含了夫权势力对祥林嫂的逼迫。鲁迅通过对鲁镇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制造祥林嫂命运悲剧的社会原因。鲁镇是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表现出鲁迅对由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维系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和批判,流露出作家对劳动妇女的悲惨人生的同情。经过上述分析也就基本上掌握了《祝福》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理想。

2.理解故事的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所以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独特的审美特征。最初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小说艺术也更显成熟,小说的情节也更加复杂化了。许多小说家精心设计情节,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往往以出人意料的情节取胜,其所写的作品《羊脂球》、《项链》都是这样。中国传统小说因长期受说书话本的影响,为吸引读者,常在情节上大做文章,使小说情节的戏剧化倾向很重,造成小说情节的模式化和格式化。例如,许多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就是堆砌情节的产物。不少青年朋友在欣赏时,只能满足于浏览情节。目前,在小说的发展趋势中,情节的非戏剧化使小说从一种传统规范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简单、平淡、零乱、松散成为这一类小说情节的外在特征。有些小说情节非常简单,但往往被夸张、甚至荒诞化,通过这些简单而又荒诞的情节,达到讽喻、象征的目的。无论小说情节的戏剧化还是非戏剧化,各自有其不同的审美价值,欣赏中要细细加以体会。

3.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审美理想。 对人物的分析是欣赏小说的主要方面。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必然性;二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对人物性格的赏析需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诸方面去品味,特别要注意对典型细节的赏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能反映他的独特的个性。

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是欣赏更深一层的问题,需要欣赏者积累较丰富的审美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形象典型意义的赏析,必须了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阶级地位、民族文化的特点等。如要认识阿Q形象所概括的巨大思想内涵,就必须对辛亥革命的性质、特点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必须了解清朝末年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武力入侵中的一系列屈辱史。只有如此,才能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现实乃至民族文化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认识到阿Q的形象概括了包括统治者在内的、普遍存在的、自尊自大,自欺欺人的精神品质。才能认识鲁迅对国民灵魂劣根性解剖的深刻程度。

二、诗歌欣赏

(一)诗歌

诗,也称作诗歌,是指句子分行排列,具有节奏和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的产生比文字还早,差不多与语言同龄。当原始人感到某种情感在心中荡漾而无法抑制时,便纵情地呼号、嗟叹,这时候也就产生了原始的诗歌。

情感是诗歌的催化剂。当一个人处于较强的情感激荡时,便会拿起笔作诗。 一般情况下,人身处困境时感触甚多,情感受刺激时会更加敏锐和丰富。故曰:“善感者多诗”。真挚是诗歌的灵魂。诗的第一要素就是真,凡人都有情感,从原始意义上说,人人都具有诗人的素质,问题在于是否能真诚地袒露自己的情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诗的情感既是个人的、个性化的,又是社会的、典型化的。因为个别总是与一般相联系的,而且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喜、怒、哀、乐之情均与社会相关,因而个人的情感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着普遍的社会内容。因此,有人说:“诗是经过心灵纯化和韵律化的情感语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