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43

第43章 艺术欣赏(3)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不像小说、诗歌、剧本那样能通过明确语义,刻画出人物。音乐善于抒情而不长于叙事;善于深刻、形象、直接地揭示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但不善于描写事物的细节。例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它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诉了阿炳的一生所遭遇的屈辱和痛苦,诅咒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等,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由于音乐是随时间的流动而流动、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所以音乐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乐不像雕塑、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也不像戏剧、舞蹈,而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艺术。音乐的旋律和色彩,不能像绘画那样可以固定在纸上,而必须随着时间的流动,一分钟一分钟地展示出来,欣赏者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作品的内容。并且,不同的时代,音乐产生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作曲家创作一首音乐作品,不像作家、画家那样一次创作就能产生社会效果。 必须通过演唱家、演奏家的表演才能展示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所以说,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优秀的表演家能够将作品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得惟妙惟肖。目前在群众中流行的歌曲,大多是电台、电视台、舞台、音乐磁带经常演播的作品,群众听了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二、音乐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音乐可分出很多种类。按发音器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一)声乐

(1)根据声音的性质和音域,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以及高音、中音、低音等。

(2)根据表演形式,还可分为独唱、二重唱、齐唱、合唱、表演唱等。

(3)根据唱法不同,又可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

声乐演唱比器乐演奏普遍得多,也较随意。它可以器乐伴奏,也可以清唱;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正式的场合,也可以随时随地放开歌喉;可以按原词唱,也可以哼哼曲调。

(二)器乐

(1)根据器乐的不同可分为:弓弦乐、弹拨乐、管乐、打击乐等。

1)弓弦乐:以弓拉弦为主的乐器。如小提琴、二胡等。

2)弹拨乐:以手指弹拨弦演奏为主的乐器,如琵琶等。

3)管乐:以口腔吹奏为主的乐器,如笛子、萨克斯等。

4)打击乐:以敲击方式演奏的乐器,如锣鼓、架子鼓等。

(2)根据演奏人数和乐器配置不同,又可分为:独奏、齐奏、合奏、协奏等。

(3)中国农村演出较多的器乐有:唢呐、笙竽、胡琴、锣鼓等。

(4)苗、侗、彝等少数民族人民喜欢以芦笙演奏,哈萨克族有冬不拉,维吾尔族有热瓦甫,蒙古族有马头琴,朝鲜族有长鼓,演奏各具特色,无不优美。

三、音乐的基本要素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由一定要素构成,如绘画的形象是由明暗、线条、色彩等构成;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那么音乐形象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呢?音乐形象主要的构成要素是音色、节奏、速度与力度、旋律等。

(一)音色(音质)

音色也称音品,是指发音音质的特色,为声音的属性之一,是由人的发音器官或乐器自身的材质与构造所决定的。例如,男声与女声的区别,二胡与钢琴演奏的差别,是音色不同所决定的。音色如同绘画中的色彩,与音乐形象有密切联系,是一种十分吸引人的音乐要素。不大懂音乐的人,通过听觉也能区分不同的音色。

有的人音色优美,适合演唱;有的人音色不好,不适合演唱歌曲。

(二)节奏

节奏是构成音乐形象的又一重要因素,节奏是音响的长短、强弱依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节奏不同,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也就不同,如《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个段落以坚定有力的切分节奏,刻画工人阶级坚毅沉着的性格;后一个段落节奏紧奏,描绘了工人阶级劳动的热烈场面。这首歌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雄伟气魄,受到群众的喜爱。

(三)速度与力度

速度和力度对音乐情感表达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进行快慢程度即速度,如柔板每分钟60拍,急板每分钟180拍。通常情况下,快速表示欢快,激动;慢速表示悲伤、思索;中速表示平和、恬静;强音表示热烈、激昂。力度是音乐家表演时音响的强度。例如,《西班牙斗牛曲》中反复出现的强音,表达了该民族的热情奔放,以及斗牛场面的热烈、紧张、豪放的情景。弱音给人以舒缓、平静的感觉,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湖》,古典味道十足,描绘的是天鹅在静静的湖面慢慢地游着,听一小段便觉得纯洁、高雅、柔美、幸福。大多数抒情性较强的音乐都需要强弱音交替使用,发挥起伏变化的作用。在乐谱上,看符头的连接线,可以了解该曲旋律线的上下起伏与快慢变化的形态趋势。

(四)旋律(曲调)

在音乐形象构成的要素中,旋律是最基本的,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旋律是由长短、高低和强弱关系组成音的线条。人们从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所描述的人物、感情、事物、景象等。如《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欢快流畅的曲调,使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可爱可亲、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爱国之情从心中油然而生。《江河水》就是通过那凄凉、哀怨的旋律,表现出如泣如诉的悲痛心情。《伐木歌》以明快有力的旋律,表现了伐木工人乐观豪迈的气概。通常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

四、怎样欣赏音乐

(一)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主题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往往会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因此,欣赏音乐应对作曲家有所了解。每个人必须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欣赏者自然有必要了解作曲者的时代背景。标题是乐曲的名字,是乐曲内容与形式的概括,听音乐必须留心标题。

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内容是描绘田园风光,形式为交响曲。因此,看清题目有利于理解乐曲本身。同时,每一首音乐必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如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因此,在欣赏时不能只是听热闹,还要深入思索,理解主题。

(二)再创造音乐形象,听觉与思维结合

音乐形象是作曲者通过音乐语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感动欣赏者。

作曲者的目的能否实现,一要通过演奏者的准确表演,二要通过听众者的感受、理解与想象。这些都是“再创造”的过程。演奏者技艺不佳,会糟蹋好的音乐作品;听众没有“耳朵”,也不会感觉到音乐之美,更不会为之所感动。一段音乐响起来,它所表达的是什么形象?需要听者用心去体味、感受和理解,只有准确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形象,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反复琢磨,多多请教,乐于实践

现在的音乐有许多,有的音乐一听就懂,有的音乐则需反复琢磨,多听几次才会理解它真正的内涵。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比较复杂,开头“咚咚咚”的旋律是“命运在敲门”,随后表达的是敢不敢迎接命运的挑战,通过斗争去战胜命运。如果不反复听,不请教懂音乐的人,你是无法理解它所表达的意义。当你对某些歌词有较深的理解,就会对这些歌曲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这首歌,很适合你的演唱条件,能够一展歌喉,相信你一定能够唱出感情。好的歌曲只要用心去体会、琢磨,多多练习,就可以欣赏出音乐的美妙。

第五节 舞蹈欣赏

一、舞蹈及其特征

(一)舞蹈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而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舞蹈是以人体为艺术表现工具,通过艺术的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称为舞蹈。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通常与音乐结合起来表演。舞蹈中的动作、姿态、节奏、表情源于生活,又更加形象鲜明,发挥着供人欣赏、娱乐、教育、表达编者与舞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拥有独特风格的舞蹈,使舞蹈这朵艺术奇葩常开不败。

我国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如出土的石器时代陶盆文物上的舞蹈图纹,就向我们展现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场面。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舞蹈除专业团体演出外,民间舞蹈也丰富多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舞蹈日益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间舞蹈约有2万多种,其中汉族约有1畅5万多种,少数民族约有4000多种。

(二)舞蹈的特征

1.动作性

舞蹈的第一要素便是动作。脱离了人体动作,舞蹈便消失了。不同的舞蹈以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性的动作,随音乐展开情节、塑造形象、传达感情、从而感动观众。

舞蹈的动作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中动作的美化浓缩。表现劳动场面的播种、收获、挑担、摘采、骑马放牧、摇船撒网等,都是反映了人类劳动和生活时的场面与操作过程,并按舞蹈的规律对其进行加工而成的。舞蹈动作的快慢、强弱,不同的造型与表情,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例如,蒙古族舞蹈中骑马扬鞭的动作,傣族舞蹈有模仿孔雀的动作,彝族舞蹈多以小腿和脚部动作表现热烈奔放,朝鲜族舞蹈中男子以甩头表现健壮活跃。

2.抒情性

所有的艺术都具有抒情性,舞蹈在此方面尤其突出。人有喜、怒、哀、乐要表现,说话不足要表现时就唱歌,唱歌不足要表现时就手舞足蹈。庄稼丰收了,围在一起就能跳起来,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舞蹈中快速的奔腾与跳跃一般是表现欢乐舒畅;缓慢的移动挥手通常表现忧郁哀伤;轻柔的动作多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激烈的动作一般表现愤怒激动;这些动作都是通过舞者的动作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3.音乐性

舞与歌、舞与曲通常是不可分的。舞蹈表演大多需要跟随着音乐展开。音乐指挥跳舞的人完成一个又一个动作,又为舞蹈烘托气氛。否则,舞蹈再优美也有干涩的感觉。音乐不仅使跳舞者激动,也深深感染着观众。舞蹈往往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视听享受。

二、舞蹈的分类

(1)根据舞蹈的形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等。

(2)根据舞蹈的风格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

(3)根据舞蹈的内容可分为:抒情性舞蹈、抒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等。

(4)根据舞蹈的作用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等。

1)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健身舞蹈、自娱自乐舞蹈等。

2)艺术舞蹈:主要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如芭蕾舞等。

三、舞蹈的欣赏

(一)欣赏舞蹈动作,领略形式美

动作是舞蹈的最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段。人们欣赏舞蹈主要是看表演者的动作。只有舞蹈者的动作生动传神、模拟惟妙惟肖、夸张合情合理,才能使欣赏者与舞者产生共鸣,才能为舞蹈者心醉神迷。

现代舞派创始人、美国女舞蹈家邓肯(1878-1927年),受古希腊艺术影响,特别是吸取古希腊雕塑精华,结合个人意趣,打破芭蕾舞过于死板的地方,强调与大地亲近、回归自然,创立了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自由舞蹈,以动作自然、形式自由的特点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又如表演艺术大师卓别林虽然不是专业舞蹈演员,但他在电影中塑造的形象,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舞蹈的特点,收到了特有的幽默滑稽效果。

我国着名舞蹈家戴爱莲的荷花舞、贾作光的蒙族舞、赵青的藏族舞、杨丽萍的孔雀舞、刀美兰的傣族舞、陈爱莲的蛇舞、白淑湘的芭蕾舞、蔡国英跳的芭蕾白毛女、黄素嘉和李玉兰创造的丰收舞等,无不以传神的表情、迷人的手势、舒展的腰姿等动作,赢得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其中杨丽萍由于拥有“会说话的手臂”,被人们冠以“孔雀公主”的美誉。

(二)欣赏舞蹈情节,领略情感美

欣赏舞蹈的情节,不仅使人产生审美愉悦,而且能够使欣赏者领略情节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如舞剧《红色娘子军》展现了旧时代青年女子吴琼花,遭受恶霸迫害而奋起反抗的故事;舞剧《林黛玉》表现了一个弱女子冲破封建礼教、为爱情而献身的悲剧;舞剧《二泉映月》诉说了泉哥与月儿的爱情悲剧。通过欣赏这类舞蹈,人们的内心受到震动,会批判与训斥假、恶、丑,赞美与同情真、善、美。

(三)欣赏舞蹈意境,领略综合美

舞蹈具有综合艺术美的特点。特别是大型舞蹈与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编导、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多种艺术,悉心欣赏,可以领略到综合艺术的美。如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翻身求解放的斗争历史,其中许多精彩的段落使观众难以忘怀。又如芭蕾舞剧《天鹅湖》,则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舞台表演艺术的多样美。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成片的树木绿草、几只白天鹅在翩翩起舞、柔美的音乐在耳边响起,这一切是多么的迷人、美丽。舞蹈艺术的综合美在此得以完美地展现,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美感。

第六节 文学欣赏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美,在审美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认识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文学欣赏的一般方法,有利于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