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23

第23章 护士的礼仪美(1)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成熟与发展,护理人员的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及专业形象美,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注重加强广大护士的礼仪美的修养,是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一节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基本概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来使用。通常讲的“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但最早时的“礼”和“仪”常常是分开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礼”有三层含义:一是等级制度及与其相适应的礼节;二是尊敬和礼貌;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礼节和仪式;三是指准则和法度。中国古代礼仪从本质上讲是道德教化,更主要的是指道德的内涵。

西方古代“礼仪”一词始于法语,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后来,“礼仪”一词进入英语,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它有三层含义:①指谦恭有礼的言词和举动;②指教养、规矩和礼节;③指仪式、典礼、习俗。

综观古今中外对于“礼仪”含义的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礼仪”的概念可以作出种种相应的界定。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即教养、素质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的体现。

从道德的角度看,“礼仪”可以界定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曰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实用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从民俗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综上所述,“礼仪”,是指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特点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因此,礼仪具有以下的重要特点。

1.共同规范性

规范性是礼仪的本质特点。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对此,交际礼仪都有明确的规定。

所谓认同性,是指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

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但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是世界通用的。

2.时代差异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各国、各民族的礼仪文化都会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后,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

3.约束限定性

礼仪作为人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适用于需要相互表示礼貌的特定交际场合。尽管礼仪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力,但它借助舆论监督和社会影响所产生的约束作用,可以使人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觉遵守它。

4.通俗延续性

从古至今,礼仪自始至终贯穿于人们的一切交际活动中,并且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规则简明、使用易学,运用方便,使用也比较有效。

5.变动发展性

所谓礼仪的变动发展性,是指礼仪的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而这种变化,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发展。礼仪一旦形成,就有一种相对独立性。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就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其中不少优秀的礼仪形式还要继续传承下去;至于那些封建糟粕,则会逐渐被抛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加深,要求礼仪与时俱进,要求我们要适时地不断更新礼仪的内涵,进行新的人际交往活动。

三、礼仪的原则

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集体的礼仪规范内容庞杂,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行礼致仪时都需要共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遵守的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质的基本体现。只有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2.自律的原则

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敬人就是尊敬他人,包括尊敬自己,维护个人乃至组织的形象。不可损人利己,这也是人的品格问题。

4.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5.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

6.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出现障碍或引起麻烦。

7.真诚的原则

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交际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

8.适度的原则

运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适度就是把握分寸。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礼仪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热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度”,礼仪就可能进入误区。

第二节 护士的日常礼仪

日常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中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日常礼仪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与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与文化修养。日常礼仪是任何一个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礼节,护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中所需要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礼仪

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一)介绍的方式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有多种方式:按社交场合来分,有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按介绍者主体来分,有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按被介绍的人数来分,有集体介绍和个别介绍;按被介绍者的地位、层次来分,有重点介绍和一般介绍;按被介绍对象的性质和介绍采取的形式来分,有社交性介绍、商业性介绍、家庭成员介绍等等。现就护士常用的介绍方式进行阐述。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

(1)自我介绍的时机

护士在接触新的护理对象时,应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在社交场合,如护士本人希望结识他人,或是本人认为有必要让他人了解或认识自己时,也可以主动进行自我介绍。

(2)自我介绍的内容

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而定,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切不可“千人一面”,一概而论。

在一般性的社交场合,介绍内容要少而精,往往只介绍姓名即可。例如,“您好!我叫张嫂。”工作中的自我介绍是以工作内容为介绍的中心,包括本人姓名、工作单位、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三项,即工作式自我介绍的“三要素”。如“你好,我是××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或“您好!我叫张××,是您的责任护士。”

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2.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方式。

(1)介绍的顺序

在介绍礼仪中,介绍的顺序十分重要。为他人作介绍时,在礼仪顺序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大家要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这一国际公认的规则。它的含义是: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尊者,后介绍位卑者。这样可以使位尊者优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以便在交际中掌握主动权。根据这一规则,介绍的顺序应是:①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②先将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③先将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④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⑤先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在这五个顺序中,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应按后一个顺序介绍。例如,当一位年轻女性来拜访一位年长的男性的时候,就应先将这位年轻的女性介绍给年长的男性主人,而不是相反。护理人员应理解的是,介绍顺序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问题,而是涉及个人修养与组织形象,以及社交活动的目的能否如愿达成的问题。

(2)介绍的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不同,为他人介绍时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以下五种形式可供参考。

1)标准式:适用于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为主。

2)简介式: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姓氏。

3)强调式:它适用于各种交际场合。其内容除被介绍者的姓名外,往往会强调一下其中某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以便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

4)推荐式:它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多是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将某人举荐给另一方。因此,在内容方面,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

5)礼仪式: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其内容略同于标准式,但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礼貌、谦恭。

(3)介绍的正确姿势

应站立于被介绍者的旁侧,身体上部略倾向被介绍者,伸出靠近被介绍者一侧的手臂,胳膊向外微伸,大臂与小臂成弧形平举,摊开手掌,手心向上,拇指与四指略分,四指自然合拢,指向被介绍这一方,并面带微笑,两眼平视接受介绍者。被介绍者在他人介绍自己,或者他人向自己进行自我介绍时,应报以微笑、握手或致意等举动予以呼应,以示礼貌。

二、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礼节,最早流行于欧美,现已遍及世界各地,贯穿于人们交往、应酬的各个环节。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习惯以握手相互致意。

据考证,握手起源于古代人们见面时要伸出双手,互摸右手,以表明自己没有握着武器,是一种友善的表示。这种见面摸手的习惯沿袭至今,就成了今天的握手礼。护士在病房工作时一般不行握手礼,而在日常交往的其他场合,则应遵守握手礼的一般规则。

(一)握手的时机

握手有一个时间、场合、对象的选择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机。握手通常在下面的几个时间比较好:①遇到久未谋面的熟人时;②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与相识之人道别时;③自己作为东道主迎送客人时;④向客户辞行时;⑤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⑥在外面偶遇同事、朋友、客户或上司时;⑦感谢他人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⑧向他人或他人向自己表示恭喜、祝贺时;⑨应邀参与社交活动见到东道主时;⑩对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要握手,以示真心实意;⑾在他人遭遇挫折或不幸而表示慰问、支持时;⑿向他人或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不宜握手的场合有:①对方手部有伤。②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③对方忙着别的事,如打电话、用餐、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等。④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⑤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