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49422900000001

第1章 序一

悟者解脱自在

佛法虽然利乐一切有情,但佛法流传在人间,是以解脱人生为设教根本。羁绊人生的问题解开了,就能完成最高人格——成佛。

成佛是体悟真理,实现自由。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人生种种问题的羁绊,来自于烦恼,而烦恼是从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见、闻、觉、知等产生的。人不能没有生活,因此也离不开烦恼,如何从生活中摆脱烦恼,这在《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中有切实的解答。

体悟人生53问,是觉真法师在衣、食、住、行中,实践佛法的亲身体验,切身感受。书中的每一问答,无不传达出觉真法师在现实生活中,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自我超越。他说:“在现实中,人有痛苦,有压力,有矛盾,有无奈,有烦恼,这正说明人需要解脱,需要超越。人能成佛就是一种上进,一种超越,一种升华,一种实现。”这正诠释了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的真现实论”的真谛。

本书内容共分三章:一、“我”与法师的对话,二、“你”与法师的对话,三、“心”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我”的分别都是从心中产生出来的,而生活中的烦恼都是因执你、执我而有的。因此断除“你”

“我”的执着,要从自心中去求解脱。而信仰佛法,修学佛法,即是为实现自心的清净与自在。在本书中,觉真法师非常善巧地引用很多故事、禅宗公案,解说佛学上的自心法门。如在第三章“心”与法师的对话中说:“佛教的救赎靠的是自己,佛教教人求己不求人的核心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心。”心是什么?他诠释说:“心的显现是一念,即现前一念。但这现前一念,只是表层意识,用佛教语言,表层意识是习心。除了表层意识,人还有深层意识,这深层意识就是藏识,就是种子识,因为它积淀了过去诸生诸世中的业力、业习。而禅宗所要观的心、所要明的心,或者佛家所说的心,却是习心以外的,深藏在深层意识中的觉性,这才是我们的真心。”心,本无真(觉性)妄(藏识)之分,真妄只在迷悟的一念之间。迷者烦恼缠缚,悟者解脱自在。迷是众生,悟即成佛。佛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本书的三个对话,都是剖析人生心中的迷惘、生活上的迷执,并能不落空谈地对症下药,解答生命的意义、行为的价值;能把握佛学上的核心要义,提供人生解脱大道的方向。对现时代很多迷失人生方向的人来说,本书是人海中的指南。读完这本书,能使人性升华,从而放下人生旅途的包袱,轻松自在。

本书付梓前,觉真法师来函索序于我,并电传全书文稿于我。

我先睹为快,深深感觉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修身正心宝典,因此不揣固陋,谨序推崇。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于台北善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