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民医药保健260问
49420400000026

第26章 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4)

空腹: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如抗生素、肠溶片等。

睡前:指睡前30分钟,如泻药、安眠药等。

即刻:指疾病发作时马上服药,如硝酸甘油、平喘药等。

必要时用:指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用药,但不得超过极量,如退热药、止痛片等。

一日一次:一般指早晨或晚上一次,每天保持同一时间。

一日二次:指每日早、晚各一次,相隔约12小时。

一日三次:指每日早、中、晚各一次,相隔约8小时。

一日四次:指每日早、中、晚和临睡前各一次。

顿服:指一天的药量一次服下。

服药时,严格遵照医嘱,以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问题237:壮阳药为什么不能擅自服用?

答: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过大,部分男性发现自己的性功能出现了问题,如阳痿、早泄、不能勃起等。碍于面子,有了问题又不去医院,市面上补肾壮阳的广告给了他们希望,于是他们自己当“医生”,认为只要吃了这类壮阳药就能提高自己的性功能。

从药理上讲,壮阳药是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中枢神经、促进海绵体充血,达到暂时性的性功能亢奋状态,使用后会产生诸如头痛、腰酸、疲乏、小便刺痛等不适。长期服用的话,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壮阳药长时间使用,药效会逐渐减弱,为了达到效果,只能靠增大药物剂量。这样反复恶性循环,最后造成药物完全失去效用,也就是出现性功能衰竭。

虽然满足了一时的愉悦,却极大地伤害了身体。

据了解,在服用壮阳药的男性中,有的确实是性功能障碍,有的却是正常的。性功能障碍的病因较多,一般人较难分清。性功能障碍患者擅自服用,如果药物与病症不相符,则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事与愿违,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性功能。

现在市售的壮阳药,大多加有来源不明的西药成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的人擅自服用,会引起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因此,有问题最好去找医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壮阳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能轻信广告,盲目服药。

问题238:如何识别药品变质?

答:安全用药,药品质量占首位。药品是否变质,是药物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识别药品是否变质,可通过观察药品的外观性状来判别内在质量。若药品出现下列情况,表明已变质,不能再使用。

(1)片剂:白色药片变黄,颜色变深,潮解、变形,表面粗糙、有花斑、发霉或有晶体析出等。

(2)糖衣片:颜色消退、变色,有黏液或黑色斑点,糖衣层裂开、发霉,有臭味等。

(3)胶囊:有明显软化、破裂、漏油或相互粘连等。

(4)颗粒剂:结块或熔化,软化、变硬、发霉、长虫,有臭味等。

(5)糖浆:出现较多沉淀或发霉,有酸败味等。

(6)混悬液及乳剂:有大量沉淀,或出现分层,经摇动仍不匀等。

(7)眼药水:浑浊、变色,出现结晶、絮状物等。

(8)药膏与栓剂:干涸、变色、水油分离,有药物颗粒析出,有油败味。

(9)注射剂:颜色变深、浑浊,出现沉淀、霉点或絮状物等。

(10)丸剂:发霉、长虫、变形、粘连,蜡封丸的蜡封裂开等。

问题239:如何正确补钙?

答:钙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不仅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在机体各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钙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孕期、哺乳期妇女需要足够的钙以保证胎儿和婴儿的发育,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需要足够的钙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中老年需要足够的钙以预防骨质疏松。

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每日钙的摄入量:0.5~1岁为400毫克,1~3岁为600毫克,4~10岁为800毫克,11~17岁为1000毫克,18~49岁为800毫克,50岁以上为1000毫克。孕中期为1000毫克,孕晚期为1200毫克,乳母为1200毫克。人体是否需要补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食物是人体摄取钙的最主要来源,要尽可能地从食物中补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奶类、豆制品、鱼松、虾皮、干海带等。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已足够,就不用另外补钙了。如果食物中不足,就要另外补充了。

每日补钙应均衡,最多不超过2克(包括食物),否则会影响骨骼代谢及形成尿路结石。钙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大多为30%~50%,分次补充可增加吸收率。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并调节血钙水平。

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摄取,也可以通过晒太阳由皮肤合成。

为了使钙能被人体更好地吸收利用,应在两餐之间服用钙制剂。

问题240:哪些用剩的药物不能留?

答:病好了,总会有一些药会剩余。药是用钱买的,扔掉浪费,部分家庭采取的方法是:留存起来,以备后用。并不是所有用剩的药都适宜留下来,因为时间一长,有些药会变质失效,服用后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危害健康。下列这些药物用剩后不能留:

(1)不够一个疗程的药品不留。如药物的用量是一日三次,每次2片,1个疗程为3天,共需药片18片,而所剩药物只有四五片了,就无保留价值。

(2)易分解变质的药品不留。如阿司匹林易分解出对胃有刺激的物质,维生素C久放会分解而失去药效。

(3)有效期短的药品不留。如乳酸生片由活的干燥乳酸杆菌制成,进入肠道产生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多用于消化不良。胃蛋白酶合剂由胃蛋白酶和稀盐酸及矫味剂组成,有促进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两者有效期较短,放置时间一长就会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4)没有外包装的药品不留。有些药受潮易变质,需要避光防潮保存,如外包装破损或已丢弃,药品容易变质失效。

(5)无标签的药品不留。没有药品标签,就不知道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有效期以及适应证。虽然短期内能记住,但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不能很好掌握是否过期。

(6)有些眼药水不留。有些眼药水使用时需要新配,而且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用完。这些药放久了会变质失效。

问题241:去医院看病如何省钱?

答:(1)选对医院。根据医院的规模,分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各个医院由于等级的不同,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大体收费标准是: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一些常见病,一般中小医院都能治疗,费用也比较便宜,没必要去大医院,况且大医院看病的人多,要花费很长的等待时间。如果患的是危重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突发病等,最好选择大医院,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了四处辗转求医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不会耽误病情,利于早确诊、早治疗。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去没有资质的诊所,即“黑”诊所看病。

(2)找准医生。一般常见疾病,普通门诊就可诊治。

首诊医生会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很详细的了解,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首诊就找专家看病,既费时又费钱,还浪费专家的时间。而且专家门诊不是天天都有,没准还会耽误疾病的及时诊治。如果已完成了必需的辅助检查而诊断未明,这时可带上资料找专家以明确诊断。

(3)带好病历。病历上记载着病史与临床检查情况,这些资料可供医生诊疗时参考。这样可以避免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上走弯路,重复用药,重复检查,既可省时又可省钱。

(4)不迷信新药、贵药。新药的价格一般比老药要贵。

适用的药不一定是贵药,用老药效果不佳时才考虑用新药。

(5)药店购药。拿到医生的处方后,可以去药店比较药价。一般来说,药店的药价要比医院药房的来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