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民医药保健260问
49420400000013

第13章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1)

问题113:高血压患者,只要服药把血压控制好就可以了吗?

答:对于高血压,服药控制血压是很必要的,因为高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专家报告,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以140毫米汞柱为准,每上升10个毫米汞柱,它的发病率就上升50%;舒张压以90毫米汞柱为准,每上升5个毫米汞柱,发病率也上升50%;冠心病的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与低于120毫米汞柱相比,其发病率上升40%,若达到140~159毫米汞柱,则发病率上升至130%。由此可知控制血压的确有重要意义。

但是人们往往有个认识误差,以为只要吃药,血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血压的病因尚在,一旦停药,血压就会马上升高,服药只不过是临时压一压。

正确的做法,应该综合治疗:

1.心态要平和。心态平和,肾上腺素分泌少,血管不紧张,呈现松弛状态,有助于血压下降。

2.盐要少吃。盐是由氯和钠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正常人体需要量为每天3克,为了照顾到它的调味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安全剂量为每天不超过6克。盐吃多了,钠会在体内蓄积,钠的蓄积会使体液的渗透压增高,使身体蓄积水分,体液容量增加,这就需要心脏加强收缩力去推动循环,也就易造成高血压。这就是菜肴不要吃得太咸的道理。我们一般健康人都尚且要少吃盐,何况高血压患者。

3.戒烟限酒。抽烟会使血管狭窄,甚至痉挛,使血液循环的阻力加大,阻力大了,迫使心脏加大收缩力,结果是产生高血压;酒有兴奋心脏作用,使心脏加大收缩力。但是酒也有扩张血管作用,加上其他活血化瘀等益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烟绝对不能抽,酒可以少饮,每日不超过8克酒精,所以叫“戒烟限酒”。

4.适当运动。运动可使血压升高,也可使血压降低,全在于个人的调控。以走路为例,一般说来,先开始慢慢走,预热一下身体,继而加快步伐,达到170减年龄的心律,如对一个60岁的人来说,170减60,等于110,也就是60岁的人走路步伐的速度标准是每分钟心跳110次,保持这个速度直到准备结束运动时,然后慢慢放缓,经过5分钟的放慢,才可以停止运动。以这样的方式运动,可起到降血压的效果。

5.其他需要配合。生活起居有规律,定时起床,定时休息;少吃荤油食物以降低血脂;多吃蔬菜水果以维护血管弹性,少看惊险恐怖电视电影(心理脆弱的人,连紧张的体育比赛都不能看)、不参加赌博活动等等。最后,不要忘记定时测量血压。

问题114:糖尿病患者,只要服药控制血糖就可以了吗?

答: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疾病,其实,除了糖以外,脂肪、蛋白、电解质的代谢也有问题,只不过没有糖的代谢那样突出而已。

糖尿病本身不会致人死,致人死的是它的血管病变,如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病变等。因为血中含糖量增高,损伤了血管的内皮细胞,结果是血管壁变厚,血管变狭窄,甚至堵塞造成脑梗死、心肌梗死;对于眼睛,因为血管内皮损伤,可致眼底出血造成失明。

既然是血糖高造成血管损伤,那么是不是只要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呢?答案是不够的。

前面已提到,糖尿病患者是多种营养素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只管住了一种营养素,管不了其他;糖尿病的治疗被称为“五驾马车”,除了服药外,还要心理调节、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定期检测,换句话说,需综合疗法;另外,治疗糖尿病的药是有毒副作用的,时间长了,对肝、肾会有伤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是要修复受损伤的胰岛B细胞,这才是治本措施。

问题115:糖尿病患者脚上小破损可以不管吗?

答:人在生活中,脚是难免会有小伤小破的,有的时候是擦伤、刺伤,这对于一般健康人,当然是无所谓的小事,可是对糖尿病患者,却是会导致截肢的大事。

一般健康人脚上的伤口是很容易痊愈的,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血液中糖分高,伤口不容易长好,并且因为糖分高,又容易招致细菌感染而发炎,这种感染不易控制,会迅速溃烂,细菌毒素会向全身扩散,这种情况社区医院很难控制,应向上级医院转送。如果不及时转送,脚上的溃烂向上蔓延到小腿、大腿,最后恐怕会被迫截肢。这不是危言耸听,据权威统计,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而其中的10%~14.5%患者因此而截肢。

因此,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要保护好脚,要选一双适合自己的鞋,最好是布鞋,袜子勿太紧,穿全棉透气性好的袜子,每次洗完脚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

最后,一旦足上有损伤,无论多么小,多么轻,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问题116:抽烟会得肺癌是夸大其词吗?

答:医生们提起抽烟,都会把它与肺癌联系起来,但是,有一位烟民却说,我已抽了20多年香烟,至今好好的,相反,一位不吸烟朋友却被诊断为肺癌。

这位烟民说的当然是事实,但是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也就是不能看个别例子,要看大群体,试举例:

医生宣传不要喝生水,因为喝生水会得肠胃病。可是喝了生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肠胃病,关键是,喝生水的人容易得肠胃病。

交通警察宣传不要酒后驾车,因为酒后驾车会出车祸。

可是酒后驾车,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车祸,关键是,酒后驾车的人容易出车祸。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就知道,抽烟的人并不是人人都会得肺癌,关键是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据大群体调查,10个肺癌患者中有9个是抽烟的,只有1个是不抽烟的,所以为了预防肺癌,还是要提倡戒烟。

问题117:饮食起居是不是应任其自然?

答: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是天人合一,即人的活动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这种观念本来是对的,但是放到疾病防治上来看,却不能拘泥于任其自然,比方说,发高烧时能任其自然地不去医院吗?拉肚子拉到脱水能不去找医生吗?阑尾发炎化脓能不能任其自然不开刀吗?

有人说,急性病当然要看医生,而饮食起居是可以顺其自然的,要吃就吃,要睡就睡,这是符合生理需求的。这句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却不一定对,下面我们举一个实例:

一位肥胖患者患了糖尿病,大家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可是糖尿病患者有强烈的饥饿感,这位老兄饥饿感不能克制,采取了“想吃就吃”的态度,敞开肚子吃肉、吃饭,其结果可想而知,刚刚退休不久,并发冠心病而不幸去世。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一些,如高血脂患者爱吃脂肪、高尿酸症患者爱吃海鲜,这都是不符合健康要求的。

因此,建议有“任其自然”观念的朋友,每年体检一次,看看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有问题的话,还是不能任其自然而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

问题118:“春捂秋冻”能增强人的体质吗?

答:中国民间有“冻九捂四”和“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春天时节,有的时候很热,好像夏天马上要到了,这个时候是要捂的,不能减衣服,因为“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一不小心,寒潮一来,马上会很冷,如果一减衣服,就会冻出病来,所以要“春捂”;相同的道理,秋天冷空气来了,不要马上添衣,因为一添衣,以后再冷的天,日子还怎么过?

人对寒冷缺乏抵抗能力,到冬天会反复感冒不易好的。

以上道理对年轻人来说,的确有道理,但对老年人、婴幼儿并不太恰当,因为他们的抵抗力不如青壮年,热的时候不脱、冷的时候不添,是很容易感冒的,所以医生建议老人、孩子要勤减勤添,热了及时脱,冷了及时添,这样才能保证健康,尤其是“流感”流行季节更应如此。

问题119:“塑身衣”能塑造美丽的体型吗?

答:有关厂商在电视购物广告里大肆推销“塑身衣”,说什么女性穿了“塑身衣”后,可以挺胸收腰,将腹部脂肪送到“你想要它去”的地方,或者干脆将脂肪细胞化掉,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塑出美丽的身材。女人们听了很受诱惑,觉得不用运动、不用服药、不用节食就能自动塑身减肥,真是天下第一大好事,几百元钱买一套衣服,换一身完美身材,值!

那么“塑身衣”能瘦身吗?当然不,它只不过是定了型的弹力很强的衣服,根本不能清除脂肪细胞,也不能转移脂肪,这种“塑身衣”在腰部、腹部捆得很紧,女人腹部平坦,腰部狭窄,形体上是美了,但是,这是捆出来的,身材并不因此从本质上变好,与其叫“塑身衣”,还不如叫“束身衣”。

穿了“塑身衣”有时还会影响健康,如影响呼吸,造成胃液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炎、咽喉炎等等。所以医生告诫爱美女性,若要保持好身材,不要采取破坏健康的办法,还是要通过运动、散步、饮食调节、不抽烟、不喝酒、不饮咖啡、不吃辛辣食物等,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来塑造好身材。

问题120:对待疾病能不能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针?

答:有一位仁兄结交了不少医界朋友,他自豪地说,我不怕生病,有了病,内科的我有内科医生朋友,外科的我有外科医生朋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这有种心态的人还真不少,初想起来也对,生了病找医生,给治好了,又健康了。但这是消极防御,是被动的,哪有不生病来得好。

大家都听说过,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了,心脏血管闭塞,可以装支架,使血管通畅;如果整个心脏不行了,还可以心脏移植,将别人的心脏植入自己的体内,恢复正常血液循环。这都是事实,但是,想过没有,心脏血管装支架要多少钱?几万元一只支架,装三只要10万元呢!而且即使装了支架,仍有堵塞的可能;心脏是可以移植的,但是,别人的心脏给了你,他就死了,而且你移植了别人的心脏,就要吃药防止排异——身体发生排异反应,移植的心脏就会坏死。

吃排异的药价钱贵不说,药物还有副作用,人很难受。

所以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针用在健康方面,是消极被动的。最好的办法是维护好健康,不生病才是上策。

问题121:甲状腺长结节,是否都需要手术切除?

答:农村社区医院有B超设备,体检时做个甲状腺B超也常见,可是不做倒还罢了,一做之后还真的发现了不少甲状腺结节患者。起初当然还小,暂时不需要动手术切除,可以观察观察,后来吃药无效,还缓慢大起来了,觉得还是手术切除保险一点,免得将来发展成甲状腺癌。

现代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不是难题,难的是手术后还会复发,很多结节在切除半年后,又长出来了,弄得患者肚里在骂医生,手术动得不干净,留下的“种子”又发了。

其实这不是手术不干净,而是治疗方法没有到位,因为结节也罢、肿瘤也罢,它是全身性的疾病,仅仅把局部的结节切除,只是治“标”,全身状态的“本”没有处理,生长结节的“土壤”还在,没有治疗“本”,当然要复发啦!所以不少患者割了又割,开了三次刀,还是复发。

医生也在总结经验,可以不采取手术的尽量不采取,用内科治疗,只有下列情况才考虑手术:

年龄不足14岁,男子单个结节,又有家族史的;单个结节,直径大于4厘米,以往在颈部照射过X线的;甲状腺肿,同时邻近颈淋巴结肿大的,也有恶化的危险;甲状腺结节很大,已经压迫气管或食管,影响呼吸和吞咽食物的;虽然长得缓慢,但明显在不断长大的;本来软的,有点弹性,现在变硬了,而且越来越硬的;喉咙哑了,吞咽困难了。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都可以暂时不考虑开刀,可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据专家评估,大约一半以上的甲状腺结节可以通过内科治疗取得消散或缩小。

问题122:老年痴呆症有哪些日常表现?

答: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疾病,患者的大脑内部出现了许多不能清除的沉淀物,而且大脑神经元数量大量减少,出现脑萎缩,导致脑力衰退、情绪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开始时往往表现为轻度记忆力下降,慢慢出现严重的大脑损害。

老年痴呆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也有少数人发生于50岁之前。65岁以上发病率达5%,80~85岁的老人约有20%患有本病。由于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经过治疗很难逆转,所以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家中老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就应怀疑得了老年痴呆症:

记不清事情,老是丢三拉四,忘记东西;做家务颠三倒四,不按正常顺序;讲话不能表述清楚,老是重复几句话;不能说出今天是几月几日;不认得自己的亲人;不认得回家的路,也说不出住在哪里;喜欢收藏破烂,旧报纸、破棉花都不舍得丢掉;喜怒无常;怀疑儿女偷了他的银行存折,其实他根本没有存折;整天枯坐,不发一言;吃了饭,还要吃,不记得刚刚已经吃过饭。

对于老年痴呆的预防,要鼓励老人多动脑,多看书、看报、下棋、打扑克,多动笔,多聊天,多运动,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进食芝麻、核桃一类补脑食物,以及中医中药补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