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49410400000035

第35章 释放教育个性的活力(4)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矛盾已不再是过去习惯思维中所认定的二元冲突,多元价值观已被社会生活凸现与放大,催发了思想教育者不同的教育品性的自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活跃的必然,这些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不同的适应性。

在思想教育活动中,有的教育者注意凸现自身阴柔美的个性特征,讲究哲理意蕴,喜欢含而不露,习惯于留有余地,让人自己去捉摸与寻味,有意给人以莫测高深、耐人回味的感觉,虽也有其必要性,但容易给人以心机太多、内心难测的形象错觉,无形中扩大受与教的心理距离。

由于社会上思想情况复杂,黑白明暗交错,在特定条件下,面对特定对象,思想教育者的阴刚气质也是需要的,有时需要给人以一定的强制性,只告之以应该怎么样,不花力气去说明为什么,给人以一定的震慑力,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必要给教育对象一种无形的压力感,没有一定的外压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但这种思想教育往往只是强制性管理的辅助手段。因为这种思想教育既缺公开性,又有强制性,于受教育者容易产生祸福难测的抑制性心理蜕变,于施教者容易滑向思想专制性误区,如历史上几次出现的文字狱,中世纪的神学统治,都以蒙昧性、神秘性推行思想专制。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种阴刚型思想教育不具普适性,一般情况下应慎重使用。

中国人历来比较欣赏的是阳刚之美,并以之为社会性的人性主导。人们喜欢听唱关西大汉的“大江东去”,喜欢诵读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喜欢刚劲豪迈的浩然正气,喜欢“与天地参”的恢弘气度。思想教育应该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样,有明确的目标,有炽烈的战斗性,有鲜明的公开性、自由性,以全社会为舞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在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中,气势磅礴,摧枯拉朽,呼风唤雨,卷天席地,大开大合,向整个旧世界宣战,出现社会性的思想震荡,产生震天动地的社会共振效应。但在中国以“和”为宗的文化氛围中,这种阳刚之美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存在,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存在。

其实在思想教育中,阴、阳、刚、柔之美可偏不可废。刚而无柔,则易断裂;柔而无刚,则易萎靡。太刚则过于自信,目中无人,没有回旋余地,太柔则易于软而无功,应刚柔互动,阴阳相宜。

3.思想教育者的最佳品性是阳柔型

一种人性美就是一种思想境界。思想教育者需要的是阳柔美的品性,这是最佳选择。

古人说,才有庸俊(隽),气有刚柔,随时而用。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懂得自身的个性美的教育价值,而人们对思想教育者的个性美也普遍怀有很高的期望,人们不希望看到思想教育者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不希望仅仅把思想教育看成是例行公事、职业行为,人们希望思想教育者是一个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

思想教育的不同品性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思想教育者需要各有自己鲜明的思想和情感。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人们更喜欢阳柔型的思想教育者。

因为他们阳而不刚,柔而不阴,明快、大方、爽朗、不做作,说话痛快淋漓,快人快语,动静得宜,刚柔适度。因此思想教育者的主要品性应是阳柔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更多的不是刚性力,而是韧性力,不是神秘性,而是开放性。这样的思想教育者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扩散力,很受人欢迎,更易被人们接受和依赖。所以,思想教育者为自己打造的最佳形象应该是阳柔美。

要自信与乐观。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充满自信,相信世上没有教不好的人,并且具有很强的心理优势。儒家思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成圣,释家思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成佛。在思想教育者的心目中,应有滴水穿石的执着,不应存有教育悲观的理由与施教粗暴的托词。

要坦诚与开朗。人的坦诚也是一种美,即坦白、真诚、善意。富兰克林深谙此道,他说,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思想教育者宜明快、坦然、性情开朗、不虚伪、不做作,不能城府太深,功利心太重,而应心地纯净,以诚化物,让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和气中”。《孟子·离娄上》中讲:“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之者也。”诚即敞开心扉,向人亮出自我,思想教育者所应呈现的是人品的可信性、可亲性,应让受教育者放下心理包袱,而不需要在思想教育者面前摆出另一副面孔。

要热情与雍容。思想教育者应该胸怀开阔、雍容大度、虚怀若谷,善于营建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和民主、融洽的教受关系。在施教活动中,应该热心、尽心,善于情理交融,富于情感色彩,善于在自由的气氛中化解思想矛盾,进行思想导向,于平淡处见真情。

要有耐心与毅力。思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歧见,要容异容后,即使遇到思想阻力,也能不灰心、不浮躁、不失恒心、不失毅力,执着于自己的教育追求。如果说作为领导干部在其工作中比较注重的是目标效应,那么作为思想教育者在其教育活动中更多的应注重过程,通过过程的完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有开放性活力。在开放性时代、开放性社会,我们思想教育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开放性的活力。思想教育者要登高望远,到最开阔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中去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人们畅所欲言、思想活跃,充满生命的活力。开放与活力,作为思想教育者的个性特征,也是一种野性与原始性,透露的是内在的真诚与朴实,即对现实问题不回避、不逃离,直面以对。如果说作为政治家有时不需要人们有太多的政治歧见,那么作为思想教育者则应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坦陈各种不同的思想,在活跃的思想交流中去寻求思想的共向性。

人的个性反映了人的人格特征与思想境界,思想教育者阳柔型的个性反映了思想教育者的人格美,在思想教育中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且具有不可取代性。

这种内在的人格素质,可以转化为思想教育的阳柔型风格,转化为思想教育的阳柔型情境,转化为社会祥和的阳柔型思想氛围。

思想教育的阳柔型基调是以思想教育者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基因的。思想教育的宗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因此思想教育者要把握好自我,要以尊重人为基调,诚心诚意为受教育者服务。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思想教育者心里要充满阳光,始终对人坦诚,对人热情,以人文关怀为思想教育的动机与内涵。中国历来提倡温柔敦厚的施教,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有德心,即无私之心、公正之心;要有真心,即纯真之心、坦诚之心;要有道心,即超越现实、超越自我之心;还要有一点佛心,即容众之心、度众之心。

4.认识误区

单纯依托权威的阳刚型误区。人们有一种权力崇拜、权力依赖心理,因此思想教育者往往喜欢运用权威的力量,如教育者身份的权威、信息来源的权威,用以凸现思想教育的不容置疑性,强化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迫使人们放弃质疑,放弃选择,放弃为自身的辩护。但阳刚太过,无视教育者自身人格形象的价值,无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陷入施教中权威意识太过的误区,在人们的主体性不断凸现的今天是不受欢迎的,这是需要清醒的。

突出神秘性的阴刚型误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传递一种思想观念时,为了使“天下服”,教育者往往“以神道设教”,给思想教育披上宗教的外衣,戴上神学的光环,假神制人,假天制人,以天与神的不可抗拒性来提升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所由来者远矣”(《淮南子·汜论训》)。一些人因此以为越有神秘感,越有吸引力,越能使人顺从,这种思想教育理念在今天也还存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阴刚型思想教育色彩不是无条件适用的,即使在古代,也只有在人们对外部力量依赖心理尚强,对异己力量的恐惧心理浓重的情况下,才有适用的可能。而在今天,或许只有对那些已处于犯罪边缘的特殊对象来说,还需要发挥阴刚型的震慑性教育。而在一般情况下,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思想教育者的阴刚型教育风格给人的印象只能是不信任人,而这只会拉大教与受的心理距离,增加教育的困难。

彰显柔弱性的阴柔型误区。思想教育中“任其自然”的思路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但“任其自然”也可能演化为教育“无为”的观点;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可能只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思想教育不能彰显自身的柔弱无力,不能失去思想教育的主动,不能失去思想教育的力度,不能丧失思想教育的进取精神,思想教育的可贵品性就是坚定、自信、执着的进取精神。

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思想教育者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正如写文章,那种“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姚鼐《复鲁絜非书》),因此,思想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个性的渗透力价值,同时“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姚鼐《海愚诗钞序》),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十七)灌输,服务?

灌输是方法不是原则,其适应性不是无限的。思想教育的本性是服务,应实现从灌输型向服务型的转换与回归。

灌输性或者说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是历来都存在的,但是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教育方法?是思想教育应有的理念,还是思想教育应该摈弃的陋习?思想教育的基本品性是灌输,还是服务?思想教育者应该确立灌输理念,还是应该确立服务理念?这是一个历来有较大争议的问题,需要作些科学的甄辨。

1.今天思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服务

《辞海》对“服务”一词的解释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的劳动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特殊需要。”思想教育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的自我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者,这是与以往时代、其他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区别。

服务即以自己的劳动满足他人的需要,思想教育者的服务即为受教育者的受教需要提供最佳服务,千方百计满足教育对象的受教需要。服务也是一种劳动,其劳动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使人的价值增值。

思想教育的服务性表现为以自己的特殊方式为社会、单位实现发展目标提供最佳服务,为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佳服务。

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服务,这是基于思想教育者与社会、与教育对象关系的科学认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民主性特征,思想教育要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自主的愉悦、自强的满足;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性化的特征,思想教育使人感到受人关注、受人尊重的快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个性化的特征,思想教育不是在生产螺丝钉似的标准件,而是让人们感受到成为我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服务理念检验教育者对现实生活的回应能力和对人们需要的回应能力。

这是由思想教育任务的广延性决定的。在青少年中进行的思想教育要为其成才目标的实现服务,在企业里进行的思想教育要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服务,在社会上进行的思想教育要为社会稳定、政治文明服务,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权力的关系服务。归根结底,思想教育要快速回应社会的需要,热情回应人们的要求。

思想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反映了思想教育者的思想品位。正是思想教育者的人格境界和服务精神的高尚品性,使思想教育服务成为社会服务链中实施得最好的一个环节,形成了教育的可亲性和可信度,从而强化了思想教育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服务性的特点是:长效性,追求的不只是即时效果,更注重的是追求长期作用、后发效应;综合性,对个人,对团体,对国家同时产生有益作用,对人的认知、情感、能力提升同时发挥推动作用,包括人的政治观点、思想境界、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人本性,即把人当成目的,而不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