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商人是怎样炼成的
4940600000006

第6章 商路——大市场才有大经营(1)

靠大市场才能赚钱,远离了大市场,就等于远离了赚到钱的可能性。这是每一个成熟的商人都最明白不过的经营道理。

敬业的心

十字街最近办了两家图书阅览室,在这里办阅览室都是看上了十字街这个理想商业位置,但没想到两家会撞车。两家阅览室的经理都清楚地知道,在这里办阅览室,只办一家还可以,两家就有些僧多粥少了,最后有一家必将被另一家淘汰掉。因此,从一开业两家就较上了劲儿,奇招迭出地暗暗角逐了起来。

先是打广告战,一家在门口拉上了大幅的广告横幅,另一家也不甘示弱,马上用电脑喷绘制作了巨幅的广告牌:之后又开始价格战,左边的这家声称读者在此阅览半天只收取阅览费伍角,右边的那家看见了,马上打出告示说:“本室阅览半天只收叁角。”过了没两天,左边这家又贴出告示说:“到本室阅览有茶水供应,香茗伴诗书,茶水半天只收一角钱。”右边的马上跟进,贴出告示说:“本室免费为阅读者提供茶水。”

然后又是实力的角逐,一家称自己拥有书藉报刊多少,另一家称自已视读者为上帝,凡读者想阅览的书报,五天内必千方百计找到,绝不让读者失望而归。左边的这家请来一位当红作家和读者零距离沟通交流,右边的这家不久就请来了评论专家,和读者面对面激扬文字评点江山。

两家谁都不肯示弱,个个都是一副自己必胜对方必败的派头,都自认为自己没有半丁点的地方输给对方过。但令左边这家阅览室经理奇怪的是,自己的顾客正在一天天地流失,而对面那家阅览室的读者却越来越多。他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对方使了什么奇招,是什么让自己渐渐处于下风了?他暗暗向几个熟识的读者打听,问对方是不是悄悄购进了什么好书?读者摇摇头说:“没有,他有的书你这里都有。”他又探问是不是对方又给那些读者们提供了什么优惠,那些读者们说:“没有呀,我们每天都到那里浏览,没见有什么新的优惠。”

但他的门店还是一天比一天变得门前冷落起来,车马稀疏起来,而对面的那家却读者三五成群结伴而至,顾客一天比一天多,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他苦苦支撑了半年多,实在无力再和对方抗衡下去了,于是他决定离开十字街这个理想的商业位置,避开对手,到其他的街道去办阅览室。门店搬迁后,他终于走进了对方的那家阅览室,接待他的是那个整天满脸笑意的女经理,他自歉地笑笑说:“巾帼不让须眉啊,我输了,要到其他的地方去发展了,但我输得不明白,现在我想请您告诉我输在了哪里,也算向您学学经验吧。”女经理对人很热情,请他到阅览室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说:“我也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如果真要我说一点点与你不同的地方,不过是我比你稍稍敬业一些罢了。”

“敬业?”他更疑惑了,自己那么处心积虑地经营门店,那么热情地对待每一个读者,做为一个阅览室的经理,难道自己还不够敬业吗?看了一眼他不解的表情。女经理微微一笑说:“你看我们的脚上都穿着什么?”他低头一看,女经理的脚上只穿了一双厚厚的毛袜,再看那些穿梭在读者群中的服务员们,也是一个一个只穿着一双毛袜,来来去去走在干净的地毯上没有一点点的声响,就像一阵阵清风和一只只蝴蝶,飘来飘去却没有丝毫的声音。弥漫着淡淡馨香的偌大阅览室里,只有轻轻翻启书页的声音。他很诧异,问女经理说:“外面正在下雪,这么冷的天,你们为什么都不穿鞋子呢?”

女经理笑笑低声说:“怕破坏了这阅览室的幽静,干扰了读者们读书。”他想了想又问女经理说:“这么冷的天你们都不穿鞋,那你们其他季节里穿吗?”女经理说:“我们在阅览室工作的,一年四季都不穿鞋,见我们不穿鞋,那些来看报刊的读者如果有谁一不留心惹出了一点声响,他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

他想想自己阅览室那种噪杂,那种人来人去的喧闹,他终于明白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了,他对女经理笑笑又叹息一声说:“凭着你们的这份敬业,谁和你们竞争,你们都会是最终的赢家,什么商界奇招,什么经营妙招,在这种敬业的心态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是的,有什么能够打败敬业呢?只要有一颗敬业的心,就是拥有了一个可以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一块顽石也会被点化成美玉的。

渠里的小金鱼

一个商人到一个小镇去推销鱼缸,但小城的人们没有家庭养观赏鱼的习惯,他们对养观赏鱼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能把鱼长久养活的信心,所以商人到小城里推销了很久,尽管他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巧,但是卖了很久依旧是问津者寥寥。

商人想了想,在花鸟市场上找到了一个卖金鱼的老头儿,以很低的价格同老头订买五百条小金鱼。卖金鱼的老头很高兴,因为他在这个城市里经营金鱼生意多年,生意一直很惨淡,尽管今天这笔生意价太低,但一下子就能出售五百条,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千载难逢的一宗大买卖啊。

商人让担着金鱼的老头儿同他一起来到一条穿城而过的水渠上游,商人说:“把这五百条金鱼全部投放到这条水渠里。”卖金鱼的老头十分不解,商人说:“你尽管放,买鱼的钱我一分不会少给你的。”卖金鱼的老头儿按照商人的吩咐,就把五百条美丽的金鱼都投放进了那清波荡漾的水渠里。

刚过半天。一条消息就立刻传遍了小城的大街小巷:穿城而过的那条城渠里,不可思议地有了一条条漂亮、活泼的小金鱼。城中的市民万人空巷争先恐后涌到那条城渠边,许多人都跳到渠里,小心翼翼地寻找和捕捉小金鱼去了。

捕到了小金鱼的人,立刻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了鱼缸,那些还没有捕到金鱼的人,也纷纷涌上街头去,抢购玻璃鱼缸,大家都兴奋地想,既然这城渠里有了金鱼,虽然自己今天没捕到,但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捕到一尾的,那么买个鱼缸早晚会有机会用上的。

卖鱼缸的商人虽然把售价抬了又抬,但他的几千个鱼缸很快就被人们抢购一空了,他转眼就发了一笔财。欣喜若狂的商人想,如果不是自己灵机一动在水渠里投放进那区区五百尾小金鱼,自己那几千个玻璃鱼缸不知要卖到何年何月呢?

有舍,才有得,你不舍弃那五百条人生的小金鱼,你就得不到几千玻璃缸的人生大买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勇于舍去我们命运里的一些砖瓦,我们才能得到一块块自己人生的美玉。

抛舍我们生活里的砖,引得我们人生的玉,这是镀亮我们自己人生星星最好的功课。

灵感就是财富

他是浙江温州的一个年轻人,几年前,他办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生产各种汤匙和小勺,但是因为资金少,建厂时间又短,没有实力去同那些实力强大的同行业公司和工厂竞争,他的产品销路一直十分低迷。

为了自己生产的汤匙和小勺能让消费者喜欢,他也费尽了心机,先是请专家研究改变汤匙的金属材料,后来又请工艺美术专家在自己的汤匙和小勺上设计各种匠心独具的雕花造型,但最终都不行,汤匙和小勺的销路仍然没有任何起色。有一天,由于又急又愁,他病了,被父母送进了医院里,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还是想着自己仓库里那些因销路不好而堆积如山的汤匙和小勺,他知道那是父母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全部积蓄,也有自己的高额债务和贷款啊,如果不能把这些产品卖出去,自己就要愧对父母,无法偿清欠那些亲朋好友的债务和那笔巨大的银行贷款了。

他躺在病床上,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来医院里照料他。母亲是个十分慈祥的老人,近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跑前跑后地为他买药、喂饭,他的心里实在愧疚。那天中午,他躺在病床上输液,母亲又来给他喂饭,饭是食堂里打来的,很热,母亲一手端碗,一手拿着汤匙喂他。因为怕烫着他,母亲每喂一口,在喂他之前,都要对着汤匙轻轻用嘴吹几吹,就像他小时候母亲喂他一样。看着母亲喂饭的样子他哭了。母亲笑着说:“哭什么呢?哪个孩子不是被母亲这样喂大的?吹几口气,汤匙里的饭就不烫了,这样才不会烫着孩子的。”

“怕饭烫着孩子,母亲们才这样吹了又吹的?”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坐起来说:“妈,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了!”他母亲不解地说:“什么灵感?不要胡思乱想了,好好躺下来养你的病吧!”他告诉母亲说:“我的灵感是,既然那么多母亲在用汤匙喂孩子时,总是担心饭太热会烫了孩子,那么为什么不能在汤匙上装上一支温度计,这样不就可以放心地喂孩子吃饭了吗?”

母亲也赞同地说:“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他匆匆从医院赶到工厂里,马上请来了两位专家,让专家帮忙想办法把温度计设计安装在每一个汤匙上。这不是一个多么难的问题,仅仅几天,专家就设计出了一种带温度计的汤匙,并在汤匙的匙柄上,刻上了饭菜入口的最佳温度提示。

不久,这种带温度的汤匙便上市了,并立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个年轻人的工厂接到了全国各地飞来的一张张订单,他一下子就赢了。

带温度计的汤匙上市不久,他马不停蹄又马上研究开发了带温度计的奶壶、带温度计的儿童专用不锈钢小碗等,产品十分畅销,他的工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几年之间就成了全国实力最强的汤匙生产龙头厂家,他也由一个债台高筑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著名企业家。

其实,什么都需要灵感,灵感是一切的神来之笔,抓住灵感,就抓住了一个创新的机遇,抓住灵感,就抓住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珍惜你的灵感,灵感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

多找回一角钱

小镇的街上,有三家小百货店,经营的都是糖烟酒醋和针头线脑类的日用小百货。小镇上的人并不多,要靠这不多的人来维持这三家小店的经营,甚至想从小店经营中赚一点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虽说只有三家小店,但竞争得还是很激烈的。

靠镇南经营的老魏是个很实在的人,不短斤不短两,价格也十分公平,因此左邻右舍的人都来他的小店买东西。镇中间的小马是个精明的人,时常趁晚上打烊后或者那些醉酒的人来打酒时往酒里掺上一点点水,所以虽说他的小店位居镇中,有时货价还要比其他两家稍稍低廉一些,但生意也一般,来的顾客也不是很多。在镇北经营的是张大嫂,她是个泼辣而热情的人,客人没进门,她的那一张笑脸已经在柜台后迎着了,客人进了门,并不急着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先是同你又说又笑地扯上几句家常话,你说买什么东西,她才笑呵呵地扭身去货架上给你取。张大嫂人不错,就是文化有些浅,算账不利索,还常常算错账。当然给客人算亏了,客人会提醒她的,但亏了她自己,许多客人也都佯装糊涂笑眯眯地就走了。

张大嫂的小店刚开业时,曾经给客人算亏过几笔账,客人提醒张大嫂,张大嫂说:“怎么能给你找少了呢?应该就是那么多嘛。”客人说她算错了,她坚持说她没算错,于是招来几个从门前过的行人,行人帮着噼里啪啦拨算盘一算,还真是张大嫂算错了,少找给客人余钱了,张大嫂马上就认错说:“我没念过几天书,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账都算错,真是吃尽了没文化的亏了,来,大嫂我向您赔个不是!”边说边给客人和涌来看热闹的人敬烟倒茶,一副十分抱歉的样子。发生过几次算错账事件,全镇的人都知道了,镇北开小店那个张大嫂,不识多少字,算账老算错。

镇南的老魏和镇街中间的小马也私下跟别人唠叨说:“连账都算错,还敢开商店,等着瞧,张大嫂那小店开不了多久,早晚会关门的。”

但令人们奇怪的是,张大嫂的店不仅没垮掉了,反而生意越来越红火了,不仅镇北的人,连镇中的和镇南的人都开始去镇北张大嫂那里买东西了,尤其是孩子们,家里让他们去买包烟买些盐,他们乐颠颠地提着酱醋瓶子穿过镇子往镇北张大嫂的商店跑,回来时得意洋洋地跟家里人和小伙伴们嚷着说:“那张大嫂真是笨,又算错啦,这不又多找了我一毛钱!”

一角二角钱,对家长没什么,对孩子却很有吸引力,可以再去张大嫂那里买一个弹子玻璃球,或者是买到几粒糖豆的,因此,孩子们对去张大嫂那里买东西总是显得乐此不疲。

渐渐地,镇上的大人们也开始频频光顾张大嫂的商店了,他们发觉那位张大嫂还真是有点笨,账算得不太清,总是会隔三差五给人多找回一毛两毛的余钱,一毛两毛的钱不算多,可在老魏和小马的店中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好事”,况且镇子又不大,不过是多走几步路而已,有这样的“好事”自己何乐不为呢?

张大嫂的生意更加兴隆红火了,来的闲人多了,张大嫂干脆在门前和院子里搭上几个简易凉棚,又买了些小桌小椅,支上两个煤炉烧开水,闲余时,镇上的人们都涌到这里玩麻将、下象棋、打扑克,赢了赢几包烟,输了也不过是三两块钱,而用做筹码的糖烟,都是在张大嫂店里买的,只要招呼一声,张大嫂便笑呵呵地抱着你要的烟糖给你送到发牌桌上来。

没两年,老魏和小马的百货店倒闭关门了,而张大嫂的店铺规模却越来越大了,有时,张大嫂的儿子和女儿见店里太忙,想要让张大嫂休息一下他们来营业,但张大嫂不同意说:“你们的账算得太清楚,做生意不行,还是我来吧。”

后来人们才渐渐明白了,张大嫂并非是真“笨”,给人多找回一角两角的余钱,不过是诱饵而已,是让小利而得大便宜,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啊。

有舍才有得,生意从来就不仅仅是靠简单的数字和计算就可以做成做大的。

自己的优势

他是一个在山中打了半辈子柴的农民,在打柴的山上,他被那些林涛和山风熏陶得久了,于是他设想自己办一个苗圃,为城市和村镇绿化提供一些绿色的林木。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家里人说了,家人和朋友都劝阻他说:“你没学过植物学,那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办苗圃是需要有学问的。没学问你根本搞不成。”妻子也说:“办苗圃要知识要资金,你连一般的树木嫁接都不会,又没有钱去投资购买那些名贵的树种,怎么办苗圃呢?还是安心种你的庄稼打你的柴吧!”

他说我不需要投什么资,也不需要多大的学问,常年在山林里跑,我知道哪种树该怎么育,该需要什么样的水土,我办苗圃,不搞什么名贵的树,就养咱们山上咱自己认为好看的野树野花。乡亲们听说他要在肥沃的田里种野树野花,都说他疯了,即便他苗圃办成了,那些野树野花又有谁去花钱购买啊?他的父亲甚至对他说:“你这是在作贱地,野树野花如果能卖钱,早就有人去种了,哪能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