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蜂产品医疗妙用
49387200000041

第41章 蜂针治疗方法(2)

公孙

【位置】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取穴】仰卧,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第一趾关节后一寸取穴。

【主治】胃痛,呕吐,急、慢性肠炎,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癫痫等。

商丘

【位置】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于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胃炎、肠炎、消化不良、水肿、癫狂、小儿痫症、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三阴交

【位置】在内踝中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尖上约四横指,于胫骨后缘取穴。

【主治】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遗精、遗尿、阳痿、神经衰弱、高血压、神经性皮炎、不孕症等。

地机

【位置】在膝下5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膝下5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

【主治】水肿、遗精、腰酸痛、月经不调、崩漏等。

阴陵泉

【位置】在胫骨内侧踝直下方,平齐胫骨粗隆下缘缝匠肌之附着部。

【取穴】正坐或仰卧屈膝,于胫骨内踝下缘凹陷处正内侧取穴。

【主治】腹胀、水肿、尿失禁、尿路感染、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腿疼痛等。

血海

【位置】在髌骨内缘上2寸处。

【取穴】正坐屈膝,大腿内侧、髌骨内缘上2寸处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肤等。

大横

【位置】在脐中旁开4寸处。

【取穴】仰卧,于脐中旁开4寸处,当锁骨中线上取穴。

【主治】腹胀、腹泻、大便秘结、瘦身。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介绍常用的5穴)

极泉

【位置】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处。

【取穴】举臂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处取穴。

【主治】肩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心绞痛、瘰疬等。

少海

【位置】在肘横纹内侧。

【取穴】屈肘成直角,在肘关节内侧横纹头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取穴。

【主治】心绞痛、肩臂麻木、手颤、手挛、胸胁痛。

通里

【位置】在尺侧腕桡侧缘,距腕横纹上1寸。

【取穴】仰掌,于腕横纹上1寸处取穴。

【主治】心悸、心绞痛、心动过缓、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哮喘、腕臂痛。

神门

【位置】在掌后尺骨侧端之凹陷中。

【取穴】仰掌,在腕豆骨下正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心悸、心绞痛、癫狂痫症、痴呆等。

少府

【位置】在小指本节后第四、五骨间。

【取穴】仰掌屈指、于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当第四、五掌骨间取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心绞痛、遗尿、阴部瘙痒、小指痉挛等。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介绍常用的11穴)

少泽

【位置】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取穴】掌心向下,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咽喉炎、心绞痛、乳腺炎、耳鸣、耳聋等。

后溪

【位置】在手小指外侧,第五掌骨小头后;

【取穴】轻握拳、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横纹头,当第五掌骨小头后之尺侧赤白肉际陷中取穴。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肋间神经痛、耳聋、腰酸痛等。

腕骨

【位置】在手腕尺侧前方,当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

【取穴】侧掌,掌心向前或半握拳掌心向下,当第五掌骨与钩骨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腕、肘及指关节炎、胃炎、糖尿病、头痛、耳鸣、耳聋等。

养老

【位置】在尺骨小头上方,约当腕后1寸处。

【取穴】仰卧或正坐,屈肘,掌心向胸,手尺骨茎突桡侧骨缝中取穴。

【主治】上肢关节痛、肩背痛、偏瘫、腰酸痛等。

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腋缝纹头上。

【取穴】仰卧或正坐,垂臂合腋,当腋后纹头上1寸处取穴。

【主治】肩关节痛、上肢瘫痪、耳鸣、耳聋、牙痛等。

臑俞

【位置】在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

【取穴】正坐垂臂,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下缘凹陷中取穴。

【主治】肩臂痛不可举、高血压、脑卒中、瘫痪等。

天宗

【位置】在肩胛岗下窝中。

【取穴】前倾坐位,于肩胛岗下窝中央,当岗下缘至肩胛骨下角之上1/3处,约与肩贞穴相平取穴。

【主治】肩胛痛、气喘、乳腺炎等。

肩外俞

【位置】在第一胸椎棘突旁开3寸处。

【取穴】正坐或俯伏,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麻木。

肩中俞

【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

【取穴】正坐或俯伏,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即大椎穴旁开2寸处取穴。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肩背酸痛等。

颧髎

【位置】在颧骨下缘的凹陷中。

【取穴】正坐或仰卧,仰靠、于目外眦直下,当颧骨下缘凹陷中取穴。

【主治】面神经麻痹、眼睑痉挛、面颊肿痛、齿痛。

听宫

【位置】在耳屏正中前缘凹陷处。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耳屏前与下颌关节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面神经麻痹、中耳炎、齿痛、癫痫狂。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介绍常用的24穴)

攒竹

【位置】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主治】头痛、面神经麻痹、视力减退、眼睑震颤。

通天

【位置】在头部,百会穴前1寸,旁开正中线1.5寸。

【取穴】正坐头稍前倾,于入前发际4寸,旁开正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鼻炎、头痛、口眼歪斜等。

天柱

【位置】在项后大筋外侧入后发际0.5寸处。

【取穴】正坐,头稍前倾当后发际0.5处正中线旁开1.3寸,斜方肌外侧取穴。

【主治】头痛、项强、神经衰弱、鼻塞、肩背疼痛。

大抒

【位置】在第一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外侧1.5寸。

【取穴】俯伏,于第一胸椎棘实下,距背正中线旁开1.5寸取穴。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支气管炎、哮喘、腰背软组织损伤。

肺俞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伏或俯卧,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甲状腺肿。

心俞

【位置】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处寸处。

【取穴】俯伏或俯卧,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处取穴。

【主治】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失眠、盗汗、梦遗、癫痫狂、胸背痛。

肝俞

【位置】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伏或俯卧,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取穴。

【主治】急、慢性肝炎,胃痛,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胆俞

【位置】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伏或俯卧,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肝炎、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脾俞

【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处。

【取穴】俯伏或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处取穴。

【主治】胃炎、溃疡病、神经性呕吐、肝炎、肠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消化不良、水肿。

胃俞

【位置】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胃病、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肠炎、失眠。

三焦俞

【位置】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胃炎、肠炎、肾炎、遗尿、神经衰弱、腰酸痛。

肾俞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阳痿、遗精、腰酸痛、遗尿、支气管哮喘、耳鸣、耳聋、脱发、小儿麻痹后遗症。

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俯卧,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腰腿痛、腰扭伤、骶髂关节炎、肠炎、便秘等。

小肠俞

【位置】在第一骶后孔水平线,旁开1.5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一骶椎下,旁开中线1.5寸取穴。

【主治】腰痛、骶髂关节炎、遗精、遗尿、肠炎、便秘等。

膀胱俞

【位置】在第二骶后孔水平线,旁开1.5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二骶椎下,旁开中线1.5寸处取穴。

【主治】腰骶痛、坐骨神经痛、糖尿病、遗尿、遗精等。

次髎

【位置】在第二骶后孔髎中。

【取穴】俯伏,以食指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等距按放,其中指尖外即于第二骶骨孔中取穴。约当于髁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距正中线约8分。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下肢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

承扶

【位置】在臀横纹正中处。

【取穴】俯卧,于臀横纹正中点取穴。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痔疮、便秘。

殷门

【位置】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穴。

【取穴】俯卧,于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当承扶下6寸处取穴。

【主治】腰背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

委中

【位置】在腘窝横纹中央。

【取穴】屈膝或伏卧,正当二头肌腱肌中间取穴。

【主治】急性胃肠炎、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遗尿、中风后遗症。

膏肓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取穴】俯卧或俯伏,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中线3寸处取穴。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梦遗、失精、健忘。

秩边

【位置】在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取穴】俯卧,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正中线3寸处取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便不利、便秘、痔疮。

承山

【位置】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取穴】俯卧直腿,于腓肠肌肌腹下,人字顶端凹陷处取穴。

【主治】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脱肛。

昆仓

【位置】在足外踝后跟骨上凹陷处。

【取穴】正坐或侧卧,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取穴。

【主治】头痛、坐骨神经痛、脚跟肿痛、难产、癫痫。

申脉

【位置】在外踝下缘凹陷中。

【取穴】仰卧或正坐垂足,于外踝正下缘凹陷缝隙处取穴。

【主治】腰痛、小腿、足跟疼痛、癫痫狂、头痛、失眠。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介绍常用的5穴)

太溪

【位置】在内踝与跟腱之间。

【取穴】卧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齐内踝尖取穴。

【主治】腰背痛、气喘、糖尿病、失眠、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

照海

【位置】在内踝下缘凹陷中。

【取穴】正坐垂足、或稍内翻、或仰卧、于内踝下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失眠、痛经、小便频数、癫痫。

复溜

【位置】在太溪穴直上2寸外。

【取穴】正坐或卧位,当太溪穴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处取穴。

【主治】足痿、肠炎、睾丸炎、腿疼、腹胀、子宫功能性出血。

交信

【位置】在内踝上2寸,筋骨之间。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先取复溜穴,再于期前0.5寸处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疝气、肠炎、便秘、小腿疼痛。

四满

【位置】在脐下2寸,旁开前正中线0.5寸处。

【取穴】仰卧,于脐下2寸,旁开前正中线0.5寸处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遗尿、遗精、小腹痛、便秘、瘦身。

九、手厥阴心包经(共9穴,介绍常用的4穴)

曲泽

【位置】在肘横纹正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内侧。

【取穴】屈肘,在肘横纹中,当尺泽少海穴之间取穴;

【主治】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支气管炎、肘臂疼痛。

间使

【位置】在前臂掌侧面,腕横纹上3寸两筋间。

【取穴】仰掌,腕横纹上3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胃病、臂痛、精神分裂症。

内关

【位置】在前臂掌侧面,腕横纹上3寸两筋间。

【取穴】仰掌,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胃痛、偏头痛、上肢痹痛、哮喘、偏瘫、失眠。

劳宫

【位置】在掌中央第二三指掌关节之骨间。

【取穴】仰掌微屈指、手二、三掌骨间,当本节之后取之;或握拳;当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掌心取穴。

【主治】心绞痛、中风昏迷、口腔炎、手颤、手指麻木、手癣、癫痫。

十、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介绍常用的10穴)

中渚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距指蹼约1寸处。

【取穴】轻握拳,于手背第四、五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取穴。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肩背痛、手指不能屈伸。

阳池

【位置】在手腕背侧横纹上凹陷。

【取穴】俯掌,于第三、四指掌骨间直上与腕背侧横纹交点处的凹陷中,即指总伸肌腱尺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糖尿病、腕痛、肩臂疼痛、小便不通。

外关

【位置】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当尺桡骨间。

【取穴】伏掌位,在腕上2寸两骨间,于伸指总肌腱之桡侧取穴。

【主治】头痛、高热、耳聋、耳鸣、肘臂关节疼痛、手指痛、手颤、偏瘫、遗尿、便秘。

支沟

【位置】在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正坐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3寸,当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

【主治】肋间神经痛、音哑、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肩背疼痛。

四渎

【位置】在肘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正坐,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当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齿痛、上肢痹痛。

天井

【位置】在肘尖上1寸。

【取穴】正坐,横臂曲屈时,在尺骨鹰嘴突后上1寸凹窝内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