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上下肢交互运动
(1)手足交互运动 ①让患者伸左手,出右脚;②还原后伸右手,出左脚。
(2)坐位伸腿击掌 ①伸出左侧下肢的同时,双上肢在右侧头旁击掌;②还原后换另一侧进行。
(3)下肢反向运动 ①上肢往左边,下肢往右边;②上肢往右边,下肢往左边。
(4)转体叩肩捏鼻 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①让患者坐在一排椅子上,用左手叩打相邻人的肩膀,或捏相邻人的鼻子、耳朵;②扭转身体,用右手叩打相邻人的肩膀,或捏相邻人的鼻子、耳朵。
五、健康指导
(1)训练时指导患者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指出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并嘱患者努力改正。
(2)充分利用患者的视、听功能帮助训练,讲解并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3)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训练中避免疲劳、疼痛及抗阻运动,因为抗阻运动容易引起肌紧张,对康复不利。
(5)在进行上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想一想,做一做
1.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2.帕金森病有哪些康复措施?
3.请为患者设计康复训练操。
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慢阻肺的康复评估内容。
2.掌握慢阻肺的康复护理措施。
3.熟悉慢阻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教育。
一、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持久性气道阻塞为特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病程迁延可达30~40年,是慢性、进行性、组织破坏性肺疾患。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长期缺氧和呼吸不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导致活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是我国常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之一。本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气候变化、营养不良等,其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因素。通过预防、药物和康复等综合治疗,可以改善通气功能,延缓病理进程,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二、康复护理评估
(一)身心状况评估
1.临床表现
①咳嗽:初期早晨加重,以后晚上也明显。②咯痰:咯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有脓性痰。③气短:逐渐加重,活动后明显。④喘息:有的患者发生。⑤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⑥职业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2.呼吸功能评估
气短气急症状分级如下: 根据Borg量表改进(南京医科大学):1级,无气短气急;2级,稍感气短气急;3级,轻度气短气急;4级,明显气短气急;5级,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3.肺功能测试
肺功能通过测定肺通气功能来确定。
(1)肺活量(VC) 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随病情严重性的增加而下降。
通常测量最大(用力)肺活量(FVC)。
(2)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FEV1预计值是评估COPD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根据FEV1下降程度可将COPD分为3级:Ⅰ级(轻),FEV1≥70;Ⅱ级(中),FEV1在50~69之间;Ⅲ级(重),FEV1≤50。
(二)诊断检查
X线检查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膈降低变平,肺血管纹理内带增粗紊乱,外带纤细、稀疏、变直。心影呈垂直、狭长,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此外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心理状态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康复目标
(1)阻止或延缓肺部疾患的进展,充分利用残存的肺功能。
(2)增进胸腔活动,获得正常、轻松的呼吸方式,教育、引导形成有效的呼吸模式。
(3)改善呼吸协调控制,减少呼吸时气管、肺泡塌陷,指导呼吸与日常活动相协调。
(4)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5)帮助相关呼吸肌群,提高呼吸效率。
(6)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7)提高患者体力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二)康复措施
1.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一种低耗高效呼吸模式,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呼吸肌耗氧量,增加潮气量。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一只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用鼻深吸气,同时向上隆起膈部,使放在腹壁上的手感到运动,而放在胸上的手使胸廓运动保持最小。呼气时手下压腹腔,通过经口缩唇缓慢呼出气体。
反复训练,每次15~30分钟,持续6~8周。
(2)缩唇呼吸 也称吹口哨呼吸法。患者经鼻腔吸气后,呼气时将嘴缩紧向前突出,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一般吸气2秒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吸呼时间比约为1∶2~3,呼吸频率<20次/分。
2.排痰训练
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振动及咳嗽训练。目的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气流阻力,减少支气管、肺的感染。
(1)体位引流 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目的是使病变肺段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清除肺叶或肺段的黏液。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10分钟,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45分钟,以免疲劳。如肺中叶排痰的体位:患者身体的右侧呈45°角抬起,下方摆放一枕头支撑,床由水平面抬起约35厘米;双侧肺下叶部排痰的体位:患者呈右侧卧位,骨盆处放一枕头,床由水平面抬起约46厘米。
(2)胸部叩击、振动 有助于黏稠、脓痰脱离支气管壁。其方法为治疗者用虚拳侧部以腕力在引流部位胸壁上双手轮流叩击,叩击拍打后用双手交叉重叠于胸壁部加压,此时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分泌物排出,时间1~5分钟。
(3)咳嗽训练 深吸气,短暂闭气,放松呼气,重复以上程序;深吸气,腹肌收缩、张口连续咳嗽2~3次,中途不换气。反复2~3次,休息几分钟后可再开始。
(4)理疗 如超声雾化治疗、超短波治疗等有助于消炎、抗痉挛,有利于排痰保护黏膜和纤毛功能。超声雾化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7~10次一疗程。超短波治疗的方法是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日一次,15~20次一疗程。
3.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呼吸肌训练、下肢训练及上肢训练。
(1)下肢训练 下肢训练可明显增加COPD患者的活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精神状态。通常采用有氧训练方法,如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
训练频率可从每天1次至每周2次不等,达到靶强度的时间为10~45分钟,一个训练计划所持续的时间通常为4~10周,为保持训练效果,患者应在家继续训练。
一次运动训练宜分准备活动、训练活动、结束活动三部分进行,准备活动及结束活动以缓慢散步或体操为宜,时间为5~10分钟。
(2)上肢训练 上肢肩带部很多肌群既为上肢活动肌,又为辅助呼吸肌群。COPD患者在上肢活动时,由于这些肌群减少了对胸廓的辅助活动而易于产生气短气促,从而对上肢活动不能耐受。为了加强患者对上肢活动的耐受性,COPD的康复应包括上肢训练。
上肢训练包括高于肩部的提重物训练及体操棒训练、高过头部的上肢套圈训练、手摇车训练。如提重物训练:患者手持重物(0.5~3千克),做高于肩部的各个方向活动,每活动1~2分钟,休息2~3分钟,每天2次,监测以出现轻微的呼吸急促及上臂疲劳为度。
(3)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肌力或耐力,改善呼吸肌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1)增强吸气肌练习:用抗阻呼吸器(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使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呼吸频率10~20次/分钟,开始练习3~5分钟,一天3~5次,以后练习时间可增加至20~30分钟,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2)增强腹肌练习: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开始为1.5~2.5千克,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至5~10千克,每次练习5分钟;也可仰卧位做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膝尽量贴近胸壁的练习,以增强腹肌。
四、康复训练方法
(1)自然呼吸 ①两手放在腿上,全身放松,两手缓缓抬起与肩平;②挺腰,吸气,两手徐徐放下,放松,呼气。
(2)挤胸呼气 ①两臂屈曲交叉,两肘贴胸前,呼气时低头松腰,两臂挤压下胸;②吸气时缓慢挺腰,回到准备姿势。
(3)压腹呼吸 ①两手叉腹部,拇指向后,呼气时弯腰低头,两肘向前移,两手按压腹部;②还原时吸气。
(4)侧弯运动 ①双手叉腰,拇指向后,向左弯腰,左臂下伸,右肩上抬,呼气;②还原时吸气,再以同法向右弯腰。
(5)转体运动 ①两手叉腰,拇指向后,向左转体,右手向左推出,呼气;②还原时吸气,再以同法向右转体。
(6)转体弯腰 ①从凳子前缘,两腿伸直分开,两手侧举,手心向上,挺胸吸气弯腰转体,右手伸向左足,呼气;②还原,以同法做另一侧。
(7)抱膝呼吸 ①两臂半屈,抬起与肩平,稍挺腰,呼气时左腿屈曲,两手抱小腿,使膝贴近胸部;②还原时吸气,再以同法做右腿。
(8)折体呼吸 ①两臂半屈,抬起与肩平,稍挺胸,呼气时弯腰至胸部,贴近大腿,两手环抱大腿 ②吸气时缓缓回到准备姿势。
(9)抬腿运动 ①坐凳子前缘,两膝伸直,体稍后仰,左腿伸直尽量抬高;②呼气时放下,以同法做右侧。
(10)挥臂呼吸 ①两手在腹前交叉,腰部放松,两手上举至头上,抬头看手,吸气;②两臂分开经两侧放回腹前,呼气。
五、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是肺康复的重要环节,教育内容除了一般知识(如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生活指导,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剂量及正确使用,症状的正确评估,正常的呼吸方式和呼吸习惯等)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氧气的正确及安全使用
长期低流量吸氧,可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使COPD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倍。提倡家庭氧疗,每天应在家吸氧15小时以上,尤其夜间应给予吸氧,在氧气使用过程中主要应防止火灾及爆炸,在吸氧过程中应禁止吸烟。
2.感冒的预防
COPD患者易患感冒,继发细菌感染后使支气管炎症状加重。可采用冷水洗脸、防感冒按摩、食醋熏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增强体质等方法来预防感冒。
3.戒烟
吸烟是引起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向患者强调吸烟的危害性及各种年龄及各期的COPD患者均应戒烟的必要性。
想一想,做一做
1.简述慢阻肺的康复护理措施。
2.呼吸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排痰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指导患者做康复训练操,并向患者进行康复教育。
第四节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和康复评估内容。
2.掌握颈椎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3.熟悉颈椎病的康复教育内容及康复体操。
一、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最基本原因,急慢性损伤则是颈椎病发生的诱因,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慢性损伤,可加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急性损伤则可使原已退变和不稳定的椎体和椎间结构进一步受损,从而诱发颈椎病。
颈椎病早期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如颈托或颈围制动、枕颌吊带牵引、推拿按摩、理疗及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等。脊髓型颈椎病不宜采用推拿按摩或牵引,以免加重脊髓受损。
二、康复护理评估
(一)身心功能评估
根据受压和受刺激的不同组织,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四种类型,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1.神经根型
该型发病率最高,占50%~60%,主要表现为颈、肩、臂、手疼痛和麻木,并可向前臂和手指放射,咳嗽、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上肢握力减退,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
2.脊髓型
该型约占10%~15%,是颈椎病中最重的一种,表现为下肢双侧或单侧发麻,无力,行走不便,踩棉花感,严重时下肢不能行走甚至瘫痪。上肢也可出现麻木等症状。
3.椎动脉型
该型约占10%~15%,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偶而突然猝倒等症状。
4.交感神经型
该型约占10%,表现较复杂,主要为头痛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眼球胀痛、心慌、血压不稳、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凉或疼痛麻木。
(二)颈椎局部评估
包括颈椎活动度范围测定、颈椎病试验、颈椎的感觉、运动、反射功能的康复护理评估。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康复目标
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是机体退行性病变,很难彻底治愈,如何缓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使患者熟悉预防颈椎病的相关知识是康复治疗护理的主要目的。
(二)康复措施
1.保持正确体位
指导患者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注意保持正确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