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24

第24章 乳腺癌与“保乳术”(1)

乳房是女性的骄傲。对女性来说,乳房的心理、社会意义往往大于生理意义。因此,与其他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常常更多地受到来自社会与心理的特殊压力。这正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机率应当较高,但实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男性,我非常理解乳房对于女性的重要,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心愿。但作为一个肿瘤医生,我不能不提醒乳腺癌患者的是,对美丽与生命的选择应当是理性的,保乳术并不适用于所有乳腺癌。

毫无疑问,乳房因生命而美丽。天地之间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吗?

一、换个角度看乳腺癌

19世纪末,有一位叫Halsted的外国医生开创了乳腺癌根治术。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又称为Halsted术的乳腺癌根治术,被认为是从乳腺癌病理学角度出发的最好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以局部淋巴结播散为理论依据,肿瘤容易切除而且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通过这种根治术获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达到了延长生命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至今仍然是以手术为首选。

乳腺癌根治术虽然能有效地切除整块肿瘤,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其对人体完美带来的缺陷,却使许多乳腺癌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增加了负担。有很多的乳腺癌患者由于乳房的切除使得家庭在性的方面出现了不和谐。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乳腺癌患者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心理压力大,而且怕与众人接触。

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区域淋巴结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血液扩散更具有重要意义,一味扩大乳房手术范围,除了给病人带来手术及生理、心理上的副作用外,其生存率并没有更大的提高。随着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在实践中的不断被证明,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已经从根治术、扩大根治术逐步发展为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

曾参加过一次乳腺癌病例鉴定会,该病例在九年前被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按良性肿瘤的方案局部切除肿块,因为当时认为是良性肿块,所以手术之后一直未再治疗。九年后发现原手术区有肿块出现,腋窝也有淋巴结肿大,经肿块切除化验报告为乳腺癌。而再复查九年前的病理切片,令人惊奇的是乳腺癌。暂且不讲误诊的原因,但该病例的治疗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当然不排除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1995年,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报道了保乳手术加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Meta分析结果:两组10年死亡率均为22.9%,10年局部复发率为5.9%和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经过保乳术得到了治愈,并保住了乳房,保持了体型的完美。据目前的资料,保乳手术的治愈率与根治术的治愈率相差无几。

2003年,GallenST在全球乳腺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就是在为乳腺癌病人制订治疗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病人本人的意愿,其次要以“人”为本,树立个体化的治疗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保乳手术逐步兴起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注解:1.乳腺癌根治术:是将肿瘤与整个乳房和胸大、小肌一并切除,同时清扫乳房周围的淋巴结。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将肿瘤与整个乳房一并切除,保留胸大、小肌,之后拉起胸大、小肌清扫乳房周围的淋巴结。

3.保乳术:是将肿瘤局部切除并保留整个乳房和胸大、小肌。而后在腋窝处再切开一个刀口清扫淋巴结。手术后再进行放疗照射整个乳房并化疗,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根治性。

二、“保乳术”的是与非

成功的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癌症得到了控制,乳房又能保留。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保乳术的缺陷。

我国乳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低,二是还没有实现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保乳手术存在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上”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做保乳术的。

乳腺癌已被公认为全身性疾病,即使采取了根治性的乳房切除术,对乳腺癌Ⅱ期以上患者甚至Ⅰ期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辅助治疗,而保乳术仅仅是将原发肿瘤切除或者再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不可能彻底清除周围的癌细胞,必须在手术后加用放疗和化疗。因为乳房上的肿瘤是局部切除,如肿瘤周边组织有癌细胞浸润,而手术者经验不足就有癌细胞残留的可能。也可以说,保乳手术只是一次“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所以,保乳手术后必须进行化疗和放疗,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这就是一种缺陷。

从手术过程来说,保乳术与根治术的程序是一样的,但是保乳术后等手术创口愈合后要马上进行放疗和化疗,而且治疗的时间一般要在四个月以上。从经济上说,病人的花费要比根治术多一倍以上。

乳腺癌患者做了保乳手术后,虽然某一方面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后癌症复发的心理仍然是比较强烈的。

曾遇到一位乳腺癌患者,42岁,在当地医院做了肿块切除,行保乳手术,病人一边拿出病历和各类检查资料,一边对我说:“我们那里的医生在手术前与我和家属说做保乳手术,我们又不懂什么叫保乳手术。病理报告说是乳腺癌,我看其他患乳腺癌的病人手术是乳房全部切除的,而我只是把肿瘤切除,整个乳房保留着,我想肯定是没有切干净,医生还要我再加1.2万元费用做8次化疗加放射治疗,而且要再延长两个月,说可以避免以后复发。经济上要多花费那么多钱不说,关键是我还是担心,我宁愿切除整个乳房,索性弄干净……医生,你说我现在怎么办?能不能再重新手术一次?”我仔细看了她的病例记录,肿瘤位于内乳区超过2cm。应该说这个病例做保乳手术有点勉强,当时我的内心也很矛盾,该如何向她解释呢?可以说保乳术在国外很流行,国内也开展了不少。但是严格掌握适应证是对病人应有的负责态度,仅凭这位患者的心态,就不适宜做保乳手术。于是我建议:一是按原治疗方案,接下去做放疗、化疗;二是可以再手术,做改良根治术,她当即决定重新手术治疗。

保乳手术应当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肿瘤必须小于2cm,肿块离乳头必须有2cm左右的距离,肿瘤呈单发灶。保乳手术的腋淋巴结清除,要求达到腋下组、腋中组水平。手术切除边缘一般要1cm以上。

除了严格掌握手术标准外,还要考虑患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为手术局部切除后,还需要进行化疗和放射治疗,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做保乳手术的病人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即使病期条件符合做保乳术的要求,但病人思想上没有充分的准备,最好还是不要做。因为做了保乳手术后,一旦病人思想上有负担,反而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怀疑肿瘤治疗不彻底的思想长期存在,对愈后也会产生影响。

放射治疗是防止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重要治疗步骤,也是保乳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正因为保乳术后必须进行放疗和化疗,所以也给病人带来了术后的副作用。

2008年初,一位45岁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加放化疗治疗后5个月中,经常感到疲惫并伴有咳嗽,当地医院找不出原因便来找我会诊。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病例资料表明,当时肿瘤约2cm大小,位置偏中心,手术仅行肿瘤局部切除加腋窝内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先做了放疗,照了整个乳房及腋窝和锁骨上,化疗进行了四个疗程。现在,经照射的乳房很硬也不很舒服,最主要的是慢性咳嗽不止,查查也看不出有大的毛病。她说,早知道手术后的放化疗会产生这样大的副作用,当时还是把整个乳房切除好。我认为,现在出现的副反应主要是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可能慢慢会好转。既然已经做了保乳手术,而且也已经进行了辅助治疗,还是要有信心,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已经完成的保乳手术。

三、我的治疗观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可手术乳腺癌最适用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农村乳腺癌患者,做改良根治手术,经济上可以减少一笔费用,而且复查的次数也可以减少。在美国的一些州,如果患者不能保证完成所有的常规治疗,当地医生仍然多采取改良根治术。为什么保乳手术后的常规治疗和复查那么重要呢?原因是为了保证保乳手术后不降低远期生存率,不增加局部复发率,而且在复查中要特别注意乳房是否有局部复发情况,一旦发现有肿瘤局部复发可以再进行改良根治术,及时处理不影响远期生存率。

行保乳术的基本条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但是早期患者在做了保乳术后仍然需要加放射治疗和化疗,这是必须要进行的辅助治疗。而早期乳腺癌做了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情况下就不需要放射治疗和化疗了,最多是根据乳腺癌肿瘤激素受体检测来口服内分泌药物,这样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放化疗治疗后的副作用,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费用。

有的乳腺癌患者因为职业的需要,本人有强烈的保乳愿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做保乳手术还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美观,在不具备治疗适应证的情况下,或者医院本身不具备做保乳术条件时,还是以改良根治术为宜。

做保乳术的患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手术做完后要继续进行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同时也要考虑到有再切除的可能性。因此,在保乳手术治疗前,医生一定要将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告知患者。

美是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但是生命应该比美更重要。当不具备保乳条件时,还是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好。我认为,改良根治术是最适合我国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当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最根本的措施。而自查是最有效的早期发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