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13

第13章 慎用化疗(1)

癌症病人很少有不经过化疗的。一线医生和患者都将化疗作为制服癌细胞的常规武器。然而,作为常规武器的化疗是一柄双刃剑,化疗在大量灭杀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地误伤着同样具有制服癌细胞功能的人体免疫细胞。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用《黄帝内经》阴阳学说来表示,癌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关系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换句话说,在免疫细胞大量被“杀”的同时,是癌细胞的“藏”而不是“亡”。须知,人体内的癌细胞是永远杀不绝、灭不尽的。遗憾的是,实践中很多患者甚至有的一线医生都忽略了这一点。化疗的滥用,已成为危及癌症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化疗的长期使用和思考中,我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理念——慎用化疗。

一、化疗功不可没

化学药物被临床用于抗癌的历史始于20世纪40年代,60多年来,人类的不懈努力使化疗实现了从仅具姑息性疗效到能根治性治疗的发展。也就是说,合理的化疗不仅可以使约20多种肿瘤治愈率得到提高,而且单一用化疗就基本能治愈的肿瘤也有10种左右,比如儿童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睾丸肿瘤等等。因此,化疗已成为治疗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新的第三代抗癌药物的问世,如紫杉醇、泰素帝、希罗达、健择等,对大部分肿瘤的根治性治疗和辅助性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尤其在乳腺癌的常规化疗中加用紫杉醇后,无瘤生存率从86%提高到90%。对肺癌、消化道晚期肿瘤或者肿瘤复发转移的病人,采用这类药物治疗,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化疗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根据肿瘤的种类、部位及病变范围和程度,术前采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范围,为外科手术提高切除率,也能相应减少手术中癌细胞的转移概率;术后的化疗可以适当控制可能的癌细胞转移或者手术中的肿瘤残留,延缓肿瘤的复发时间。化疗还可以改善肿瘤复发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实体肿瘤的化疗主要有胃癌、肠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鼻咽癌的化疗。从肿瘤化疗的种类来说,主要有术前化疗、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以及介入插管化疗,同时也包括对某些肿瘤的根治性化疗和姑息性化疗。

术前化疗在中晚期肿瘤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原因除了化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防止术后因手术而造成肿瘤血管改变而影响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疗效外,还在于它可以减少术中癌细胞的微转移和播散。尤其是在大肠癌、胃癌原发肿瘤病灶较小的情况下发生肝脏转移,经过术前的化疗再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这是术前化疗所带来的优势。

但是,除前面所说的有10种左右的肿瘤单一用化疗基本能治愈外,大部分的实体肿瘤仅靠单纯化疗是不能够治愈的。当前,大部分的实体肿瘤化疗都是在手术前或者是在手术后进行的,因为这些肿瘤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已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已属中晚期,也就是说,肿瘤的期别大都在Ⅱb期以上,而对于Ⅱb期以上的肿瘤进行术前或术后化疗,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复发。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肿瘤,目前基本上采用姑息性化疗或者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

那么,早期和Ⅱ期肿瘤是否需要化疗呢?这要根据肿瘤的性质类型以及手术中的情况来决定。早期肿瘤经手术根治后,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再用化疗来巩固疗效的。据目前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大部分早期肿瘤治疗后再辅助化疗并没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化疗的副作用反而造成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对于Ⅱ期肿瘤,如果手术后达到根治的,并且病理类型分化比较好,也无淋巴结转移,同样也不一定要采取化疗。

二、过犹不及

化疗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是否对任何肿瘤患者都适用呢?

前面我说过,化疗是把双刃剑,使用化疗必须慎之又慎。常规武器不一定就是常用武器,战争中,双方混战在一起,作为常规武器的大炮你能用吗?

化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无可置疑,尤其对晚期癌症病人。不当的化疗可能使病人死于因化疗引起的并发症,如血液系统的并发症,心脏、肾脏以及其他的感染,而不是癌症本身。癌症患者需要的是个体化治疗,只有准确把握每个患者的病“机”,有针对性地用药,化疗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我曾会诊一位乳腺癌复发的病人,41岁,两年前在当地医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当时的肿瘤大小只有2cm,病理报告是浸润性导管癌,未见淋巴结转移,也未见有免疫受体测定的资料,但当地医院竟难以置信地给她做了12个疗程的化疗。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患者的机体长期承受着抗肿瘤药物的杀伤,整个化疗期间全身状况一直不佳,白细胞计数长期在3×109/L上下,有时还要低,这是因为不恰当的治疗和过度化疗引起机体免疫能力的极度下降,其结果正如《黄帝内经》所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免疫细胞被“杀”,癌细胞反而能深深地“藏”了起来,一旦条件具备,便快速繁殖、扩散了。

1993年,我为一位女性病人做了胃癌手术。她是一名医护人员,平时身体比较好,偶而有心悸、胸闷的感觉,术前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经过手术,病理报告为胃黏液腺癌,但没有淋巴结转移。术中见肿瘤大小只有3.5cm×3.5cm,肿瘤未见侵出胃浆膜外。由于体质比较好,手术后身体恢复很快,人也开始胖起来,饮食起居很正常。根据她的情况,当时我的意见是不需要化疗或者至多做2个疗程的化疗。由于她本人是从事肿瘤医护工作的,疑虑重重,更害怕肿瘤复发,出院后,她又转入其他病区进行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进行了3个疗程后,她的头发开始脱落,胃口差了,精神不振。为了不让她难受,我通过他人转告不要再进行化疗了,手术是我做的,我最清楚她的病情。可就在她做第四个疗程的时候,并发了心脏病、肺部感染,最终没有被抢救过来。大家都说:可惜啊!

没有死于癌症,却倒在了化疗所引起的心脏并发症中。

不合理的化疗,全然不顾患者的身体、病情,为化疗而化疗,不但不能缩小肿瘤,反而缩短了癌症病人的生存期。我们的治疗应当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和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因此,当出现癌细胞转移或肿块巨大,完全靠化疗药物不可能消除肿瘤时,急需进行的是辅助扶正治疗,而不是继续化疗。

在肿瘤治疗中最怕的是家属和病人一旦知道患了癌症,往往以“消灭肿瘤”为主要要求,他们不知道,消灭肿瘤并不等于延长生命。但目前仍有个别人采用那种“宁左勿右”的治疗方法,在他们看来,大剂量、长时间的化疗,是预防肿瘤复发或消灭癌细胞的最保险的方法。

曾有一个很典型的病例:2004年,一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发现胸部纵隔疑有淋巴结肿大,但几家医院诊断都不肯定。会诊时我认为,胸部的淋巴结目前不能确定为是转移性的,所以应先行直肠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