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基础实验教程(形态学分册)
49373700000010

第10章 消化系统组织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消化管的基本微细结构。

2.熟悉食管的微细结构,掌握胃、小肠的微细结构。

3.掌握肝和胰的微细结构。

【实验材料】

1.食管切片。

2.胃底切片。

3.小肠切片。

4.结肠切片。

5.肝切片。

6.胰切片。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示教

1.结肠黏膜:结肠切片(HE染色)。

2.中央乳糜管:空肠切片(HE染色)。

3.胆小管:肝切片(银染)。

二、观察

(一)食管(食管横切片,HE染色)1.肉眼观察:管壁近腔面染成紫蓝色的部分为黏膜,由黏膜向外,浅红色的部分为黏膜下层,染成红色的为肌层,外膜不易区别。

2.低倍观察:从腔面逐渐向外,观察管壁的各层结构特点。

(1)黏膜:①上皮:较厚,在管壁的最内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详见复层扁平上皮);②固有层:位于上皮的外周,为染色较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等;③黏膜肌层:较发达,为纵行平滑肌,在切片上呈横断面。

(2)黏膜下层:为染色较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食管腺、较大的血管和神经。

(3)肌层: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注意为哪种肌组织组成,以确定食管取材部位。

(4)外膜:为纤维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3.高倍观察:食管腺以灰蓝色团块的黏液性腺泡为主,偶可见混合性腺泡。

(二)胃(胃底切片,HE染色)

1.肉眼观察:表面染成紫蓝色的部分为黏膜,深部染成淡红色是黏膜下层,其外深红色是肌层,外膜不明显。

2.低倍观察:分辨胃壁的四层结构,重点观察黏膜。

(1)黏膜:较厚,表面的凹陷是胃小凹。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染色淡,细胞界限清晰。固有层内含有大量排列紧密的管状胃底腺,切片中的断面可呈管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等;腺体顶部染色偏红色,以壁细胞为主,底部染色偏蓝色,以主细胞为主;结缔组织较少。黏膜肌层较薄,由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紧贴胃底腺深面。

(2)黏膜下层:为染色较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神经。

(3)肌层:较厚,由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构成,呈深红色,其层次不易分清。

(4)外膜:为浆膜,是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外有间皮覆盖。

3.高倍观察:选一外形完整的纵切胃底腺,仔细观察其结构,辨认主细胞和壁细胞。

(1)主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细胞质呈淡蓝色。

(2)壁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锥体形,圆形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染成红色。

(三)胰(胰切片,HE染色)

1.肉眼观察:呈紫蓝色片状,内可见含导管的结缔组织将实质分成许多小叶。

2.低倍观察:小叶外分泌部主要由大量腺泡构成;胰岛为腺泡间染色较淡的细胞团,大小不等。结缔组织内含有导管和血管。

3.高倍观察:

(1)腺泡:为浆液性腺泡,由单层锥体形细胞构成,界线不清,细胞顶部为深红色,其底部呈蓝紫色。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2)导管:由单层上皮构成,多位于结缔组织内。

(3)胰岛:细胞染色浅淡,界线不清,细胞排列不规则,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三、观察并绘图

(一)空肠(空肠横切片,HE染色)

1.肉眼观察:内表面凹凸不平染成淡紫蓝色的是黏膜,向外依次是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2.低倍观察:分辨肠壁的四层结构,重点观察黏膜。

(1)黏膜:表面细小的指状突起为肠绒毛,此为小肠的特征性结构。在切片中肠绒毛呈纵、横、斜切面,形状不规则。深部的固有层内可见切成不同断面的肠腺。肠腺属管状腺,开口于相邻肠绒毛的根部之间。固有层的外周为黏膜肌层。

(2)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小血管、神经等。

(3)肌层:为平滑肌,分两层,内层环行,外层纵行。

(4)外膜:为浆膜。

3.高倍观察:选择一条清晰、典型的肠绒毛纵切面观察。

(1)肠绒毛:浅层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带状红色的纹状缘。吸收细胞之间夹有许多呈空泡状的杯形细胞;肠绒毛的中轴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毛细血管和平滑肌纤维;在肠绒毛中央可见一较大而不规则的管腔,管壁由内皮构成,为中央乳糜管,有的呈闭合状态,不易辨认。

(2)肠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似,在腺开口处与肠绒毛的上皮相延续;底部可见潘氏细胞,胞体呈锥体形,核圆形近基底部,特殊染色时核上方有嗜酸性颗粒。

高倍镜下绘一个完整肠绒毛,注明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杯形细胞、纹状缘、中央乳糜管等。

(二)肝(肝切片,HE染色)

1.肉眼观察:红色片状,其中可见大小不等的肝内血管断面。

2.低倍观察:肝组织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多边形的肝小叶(人肝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肝小叶界限不清楚;猪肝的肝小叶周围结缔组织较多,界限明显)。典型的中央静脉是肝小叶中央的不规则腔隙(不一定每个肝小叶都切到)。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索是肝板的断面,肝板之间的腔隙为肝血窦。数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较多,内含有三种不同结构的管腔,此即肝门管区。

3.高倍观察:选择典型的肝小叶和肝门管区观察。

(1)肝小叶:

中央静脉:肝小叶中央的腔隙,管壁不完整,与肝血窦相通,有的腔内可见红细胞、肝巨噬细胞。

肝板:由肝细胞构成,呈索条状。肝细胞的体积较大,呈多边形;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核仁明显;多数肝细胞为一个核,有时可见到两个核。

肝血窦:为肝板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窦壁的内皮细胞与肝细胞紧贴,核扁而小,染色较深。

(2)肝门管区:有三种管腔。

小叶间胆管:管腔小;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细胞核圆形,排列整齐,染成紫蓝色。

小叶间动脉;管腔小而圆;管壁厚,有少量环行平滑肌,染成红色。

小叶间静脉: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着色较浅。

在低倍镜下绘肝小叶和肝门管区图,注明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徐忠勇、朱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