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49355300000022

第22章 定位社会服务区域型(4)

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学院坚持“系统筹措、全面推进、目标管理、强化流程”的原则积极推动学院挂职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组织建设方面,学院已经建立了一个由院领导领衔统筹,学院组织部、科研处、人事处等具体职能部门为核心的联合型、矩阵化的专项管理小组,形成建制固定、人员齐备、组织精干、开拓进取的学院社会服务管理中枢;在目标管理建设上,学院坚持规范化、流程化的基本管理理念,在与挂职对象充分沟通、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整套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评估与沟通以及目标跃晋等目标管理规范与流程;在人力资源建设与实施流程上,学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宣导、人力甄选、目标引导、系统考核、标杆设定、院内强化、营造氛围、构建文化区校协作日常管理规范与流程。

建立在目标管理指导原则上,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宁波理工区校协作管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挂职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保障了挂职成果与绩效,为进一步拓展学院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2.创新思维,打造挂职教师成长与激励的新模式

深入、有效地开拓校区协作,离不开对相应教师激励与成长模式的构建。通过权责利对等的激励体系及合理与挑战并存的个人成长模式的设计和建设,充分调动挂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产学研实践水平、扩大影响力与带动性,是区校协作的核心环节与重要目标。通过积极沟通、研讨,我院创造性地制定了“以目标管理为基础,以科学考核为核心,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教师成长与激励挂职新模式。即在考核思路上,积极借鉴360度考核思想,以学院、挂职方联合考核为主,兼顾企业、工作同僚的考核意见;在考核内容上,通过科学指标与权重的系统设计与事前沟通,积极对挂职过程中的挂职成就、个人成长目标达成、工作与服务满意度以及管理贡献四个维度进行系统考核;在考核方法上,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访谈为辅,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考核工具设计,努力做到挂职教师考核结果的系统性、客观性、合理性与公平性。同时,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采取绩效考核与构成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在最终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引导挂职教师设定阶段性目标并在其基础上设立若干阶段考核点,学院委派专人定期至挂职单位进行实地访谈、阶段考核工作。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考核人员及时将收集的信息与考核意见反馈给当事人,通过PDCA(计划→实施→考核与反馈→固化与提升)个人成长环,纠偏与改进挂职行为,强化挂职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整体提升挂职绩效。

3.紧密协作,构建政校企三方虚拟化学习型组织

区校协作是一个窗口,其最终目的是建立政、校、企三方良性互动、协作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知识、人力资源顺畅、有效地得以流动。因此,通过试点运行、紧密协作以构建政校企三方虚拟化学习型组织也是宁波理工学院与鄞州区全面协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构建过程中,区校双方通过统筹运作、通力协作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要素平台,通过区校高层与具体挂职双方人员的多方、多轮、多形式的沟通与研讨发现问题、梳理思路、理清愿景、规划目标营造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与共同愿景要素基础。通过管理与政策规范的引导以及挂职双方联合办公与通力协作,打破协作团队中固有的心智模式、形成团队学习的学习机制与工作氛围。通过积极地反馈与多方研讨,在系统思考的层面上总结经验、纠偏强化,最终形成了以挂职教师为节点、协作流程为纽带、以政校企三方为核心、科学系统并不断自我完善的虚拟学习型组织与广泛的资源整合平台。

二、合作成效

2006年7月7日,宁波理工学院首批10位优秀老师分赴鄞州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柔性挂职工作。在区校的共同努力下,挂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与目标。

1.丰硕的挂职成效,打造区校双赢局面

挂职直接成效是挂职活动的基础与核心。经过双方通力协作,学院挂职团队在科研服务与资政服务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显着的成效。

在科研服务方面,通过发挥一线的实践与信息优势,挂职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以项目为例,10名挂职教师牵头签订产学研项目16个,如宁波狮球微特电机有限公司ECR80M-A01型无刷直流电机开发项目、宁波鄞州通达实业有限公司二辊冷轧管机凸轮专用设备研制项目、鄞州海源陶粒制品厂高强陶粒和高性能陶粒混凝土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等。与挂职前一年相比,学院与鄞州区的科研合作经费增长3倍,达到300多万元,柔性挂职成效显着。

为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资政服务也是柔性挂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挂职教师团队从实践出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行政实践需求,积极为区政府提供一系列的资政服务与智力支持。如鄞州区科技局的“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区域科技政策体系调整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鄞州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研究”,鄞州区经济发展局的“鄞州区工业经济运行评价及预警预测系统研究”等,这些调查与研究工作均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人力资源建设,引领理工科研新风尚

挂职的重要目的是打造挂职人员队伍、开拓办学思路、推动学院社会服务深化、营造科研新方向。在一年的挂职活动中,一方面通过目标引导、积极实践,锻炼挂职教师队伍,大大提高了相应人员的科研与实践水平,为我院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标杆设定、积极宣导、营造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全体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在开拓全体教师科研思路与服务定位上均取得了良好且显着的效果。

3.协作关系维护,夯实区校合作资源平台

高等院校是产学研的活动主体,而政府是现阶段产学研活动的重要发起者与活动中介,因此,院校与政府间良好的合作背景与关系积累是产学研活动得以良好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目标引导、深度沟通、人员考核、及时反馈,我院挂职教师在工作方式、方法、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均获得了挂职方一致的好评,这为培育双方良好协作关系、积累合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以来,挂职干部组织教师走访企业300余家,包括机电、生化、纺织等行业,组织规模科技对接活动6次,与企业家及技术人员进行互动交流,推荐毕业生,介绍科研成果,寻找合作机会;建立了企业信息库,创建了校企联系人制度,保持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最新动向,拓展合作空间;建立与街道、乡镇工办的联系通道,及时了解企业最现实的需求信息,提高合作成功率。这些都是区校合作良好的、扎实的资源平台。

4.丰富的服务平台,强化双方互补服务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挂职双方积极的沟通与努力,双方携手打造具有强烈区域特色性与时效性的产学研服务平台。例如:

(1)鄞州工业设计研发中心。在区、校领导与挂职教师协调下,经半年洽谈准备,双方于2007年成立鄞州工业设计研发中心。区政府计划连续三年资助120万元,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产学研服务平台。

(2)宁波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挂职团队积极参与、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对宁波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宁波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宁波理工永峰环保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依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科研优势,加强研发投入,全力钻研和开发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填补宁波市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空白。

三、展望

在实现区域高校、企业、政府产学研联动的过程中,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经验借鉴与方法创新,形成了一套以柔性挂职为主要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2007年7月,学院又选派三名教师担任北仑区科技局、发改局、创业园区的局长助理(主任助理),并启动了北仑区历史上最大的软课题--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北仑主导产业提升战略研究,柔性挂职向周边县区延伸,科技合作也得到进一步推进。柔性挂职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充分地发挥资源与渠道的整合作用,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新途径。

面向区域优势骨干企业,开展企业总裁研修培训

2006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受宁波市委组织部委托,举办宁波市优势骨干企业高级总裁研修班,分批次对全市500家总资产上亿元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培训。

开办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发挥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区域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提高培训质量,学院立足宁波企业发展实际,以全面提升宁波市企业经营者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宁波市优势企业率先实现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再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建设经济强市为目标,设置了现代高级经营管理核心课程,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不仅拓宽了企业经营者视野,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与政府领导、业界精英、学界专家互动的良好平台,受到了企业家们的欢迎。

1.遴选一流师资

在师资安排上,学院充分利用了浙江大学高水平的师资资源,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一流的学者专家,通过高层次师资的引入,扩大研修班学员的视野。

2.科学设置课程

研修班以现代高级工商管理(EMBA)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上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通过管理理论模块、思维创新模块、效能优化模块、沟通拓展模块等的有机组合,使学员系统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企业内部运营及管理创新的方法,系统掌握现代高级工商管理知识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3.创新教学方式

围绕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突出知识的应用与管理实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突出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经验介绍、案例剖析、同学交流、座谈研讨、现场考察结合起来,强化培训效果。

4.主动走访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借助研修班这一平台,学院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近距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科技需求,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例如每期总裁班都组织企业家学员与学院教师共同赴龙头企业参观考察,在共同汲取优秀企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给校企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学院组织教师走访总裁研修班的企业,并建立联合科研机构,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各方面的合作。

5.了解企业需求,拓展人才培养合作

在总裁研修班开办过程中,部分企业向学院询问毕业生情况并提出人才需求意向。2006年底,学院就业部门专门向总裁研修班发放了关于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问卷,同时向企业发送学院大学生毕业推荐会邀请函。许多企业派人参加学院的校园人才交流会,并挑选到了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2007年6月,部分总裁班企业受邀参加了暑期实习生招聘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百余个锻炼岗位。此外,学院通过主动走访和积极沟通,与数家总裁班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既为企业针对性地输送应用型人才,又为学院拓宽了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渠道。

从2006年6月到2007年12月,学院共举办六期宁波市优势骨干企业总裁研修班,有481名企业负责人参加研修。学院以此为契机,极大加强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教育与区域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