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49332200000009

第9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精解(8)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此外,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和神经调节。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经垂体门脉系统至腺垂体,有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合成和释放的作用。TSH对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的每个环节均有促进作用。TSH还能刺激甲状腺腺泡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使腺细胞增生,腺体增大。血液中T4、T3浓度升高时,TSH 的合成与分泌即减少,T4、T3的释放也随之减少;反之则增多。这种负反馈作用是体内T4、T3浓度维持生理水平的重要机制。②自身调节:甲状腺能根据碘供应的情况,调整自身对碘的摄取和利用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这种调节完全不受TSH 影响。外源碘量增加时,最初T4、T3合成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后,T4、T3合成速度不再增加,反而明显下降。过量的碘产生的抗甲状腺效应称Wolff‐Chaikoff效应。自身调节作用使甲状腺功能适应食物中碘供应量的变化,从而保证腺体内合成激素量的相对稳定。③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T4、T3合成、分泌增加;刺激支配甲状腺的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纤维,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

五、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的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PTH):①生理作用:PTH 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升高血钙。PTH 动员骨钙入血;促进远球小管重吸收钙,抑制磷酸盐的重吸收;促进肠道吸收钙。②PTH的分泌调节:血浆钙浓度是调节PTH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钙浓度是以负反馈形式调节PTH 分泌的。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活动减弱,PTH分泌减少;血钙浓度降低时,PTH分泌增多,促进肾脏重吸收钙增多,并促使骨内钙的释放,使已降低了的血钙浓度迅速回升。较长时间的低血钙,可刺激甲状旁腺增生。此外,血磷升高也可引起PTH的分泌。降钙素也促进PTH 的分泌。

降钙素(CT):①生理作用:CT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成骨细胞活动,使血钙、血磷浓度下降;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氯等的重吸收;抑制小肠吸收钙和磷。②CT的分泌调节:降钙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血钙浓度增加时分泌增加,反之,分泌减少。此外,胰高血糖素和某些胃肠道激素,如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也可促进CT分泌。

1,25‐二羟维生素D3:①生理作用: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对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积均有作用,一方面促进Ca2+、磷的吸收,增加血浆钙、磷含量,增加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盐沉积,另一方面当血钙下降时,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动员骨钙入血,升高血钙,促进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升高血钙。②分泌调节: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成受血钙、血磷水平,PTH,肾α‐羟化酶活性及雌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在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PTH 和CT 共同对钙、磷代谢进行调节。

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促进糖异生,降低肌肉与脂肪等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升高血糖;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转移至肝,生成肝糖原;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作用。但全身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不同,四肢敏感性较高,面部、肩、颈、躯干部位敏感性较低却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高;皮质醇有较弱的贮钠排钾的作用。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当机体遇到感染、缺氧、饥饿、创伤、疼痛、手术、寒冷及精神紧张等刺激时,引起ACTH 分泌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之为应激反应。③对其他器官组织的作用:使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多,促使附着在小血管壁边缘的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增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使血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减少;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有利于提高血管的张力和维持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血浆的滤出,有利于维持血容量;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及胃泌素的反应性,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骨骼肌收缩力;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等。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可分为基础分泌和应激分泌两种形式。两者均由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调节,以维持血中糖皮质激素的相对稳定和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理需要。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细胞合成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它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被运送到腺垂体,促使腺垂体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 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糖皮质激素,同时也刺激束状带和网状带发育生长。当垂体分泌的ACTH在血中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通过短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CRH 的释放。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时又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和水的重吸收,促进K+的分泌,具有保Na+排K+和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作用。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分泌调节: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K+、血Na+浓度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导致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多,血管紧张素Ⅱ 和Ⅲ 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K+浓度升高和(或)血Na+浓度降低,均可直接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反之,则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①在应急反应中的作用:当机体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时,如运动、低血压、创伤、寒冷、恐惧等紧急情况,出现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加强,称之为应急反应。当这一系统活动加强时,髓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使反应灵敏;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增加,每分通气量增加;促进肝糖原与脂肪分解,使糖与脂肪酸增加,为骨骼肌、心肌等活动提供更多的能源。这些变化有利于随时调整机体各种功能,以应付环境骤变,使机体度过紧急时刻而“脱险”。②对代谢的作用:加强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促使乳酸合成糖原,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此外,还增加组织耗氧量和机体产热量。

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两者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细胞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当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时,又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儿茶酚胺的合成、分泌。ACTH 与糖皮质激素也可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胰岛素:①生理作用: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胰岛素加速全身组织,特别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从而使血糖降低。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胰岛素可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分解增强产生大量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胰岛素还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内,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②分泌调节: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的分泌回到基础水平,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此外,血中脂肪酸、酮体和氨基酸(主要为精氨酸和赖氨酸)浓度升高均可促进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胃肠道激素如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和抑胃肽等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则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当迷走神经兴奋时,胰岛素的释放增加;若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①生理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使血糖浓度升高,并能使氨基酸加快进入细胞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脂肪分解,生成酮体增多。②分泌调节:血糖浓度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血糖升高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下降则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氨基酸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A 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迷走神经兴奋则抑制其分泌。

生殖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曲细精管是男性生殖细胞发生和发育的场所。青春期开始,在有关激素的作用下,精原细胞即进入分裂、分化,依次经过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后形成精子并进入管腔。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睾丸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激素,支持细胞则分泌抑制素与雄激素结合蛋白。

睾酮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睾丸曲细精管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②促进男性附属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功能;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④促进红细胞生成。

睾丸功能的调节:睾丸的生精功能与内分泌功能均受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的调节,此外,还存在睾丸局部调节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FSH主要作用于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睾丸的生精功能既受FSH的调节,又受LH的调节,两者对生精功能都有促进作用。另外,FSH 刺激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抑制素可抑制腺垂体分泌FSH,从而使FSH的分泌稳定在一定水平。LH促进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

当血中睾酮达到一定浓度,将负反馈抑制GnRH和LH的分泌。此外,睾丸的支持细胞与生精细胞、间质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还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局部调节睾丸的功能。

二、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生卵作用:卵子(卵细胞)的前身是卵原细胞,它是在卵泡中生长发育的。出生后卵巢中原始卵泡内含初级卵母细胞。原始卵泡经历初级卵泡、生长卵泡,最后形成成熟卵泡,在LH 作用下排卵。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可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排卵前,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和雄烯二酮。颗粒细胞主要产生雌激素,内膜细胞主要合成分泌雄烯二酮。排卵后形成了黄体,既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雌激素。

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除妊娠外,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呈现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在卵巢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时相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②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内糖原增加,阴道呈酸性,增强阴道抗菌能力;③促进输卵管的运动,利于胚泡向子宫腔运行;④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⑤ 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乳腺发育;⑥ 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速骨的生长及骨骺软骨的闭合。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产生以下作用:①使子宫内膜出现分泌期变化;②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在妊娠期为泌乳准备条件;③产热作用:使基础体温于排卵后升高0.5℃ ;④抑制子宫、输卵管、血管、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

卵巢功能的调节:卵巢活动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调控,而卵巢分泌的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同时对下丘脑和腺垂体进行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中三者的相互作用和制约表现为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及生殖器官形态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